選情與疫情,特朗普的兩口“鍋”

“您對那些在電視機前因疫情感到恐懼的美國人想說些什麼?”

“這是一個非常討厭的問題。你在向美國人民傳達一個非常糟糕的信號。”

“你是一個可怕的記者,美國人民正在尋找答案並正在尋找希望,而你在譁眾取寵。”

上面這一問一答是發生在當地時間3月20日,白宮新聞發佈會上的一幕。提問的是NBC記者彼得·亞歷山大(Peter Alexander),而回答問題的從語言風格上可能就猜得出來——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

选情与疫情,特朗普的两口“锅”

圖據 人民網

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美國疫情,特朗普在回答另一個記者問題時說,“我向美國人民傳達的信息是,死亡的發生率非常低,您將瞭解,我們將以比任何時候都更強大的情況度過這次疫情。”

這樣的“高調”一直伴隨著特朗普應付各種場面,之前他對美國人信誓旦旦——“一切都在掌握中”“基本上切斷了病毒傳播的途徑”“到了4月天氣轉暖病毒就消失了,歷史上看,自然病毒就會被殺死,疫情很快就會消失,奇蹟般消失”。

但疫情每天翻新的數據,十分打臉地擊垮了特朗普誇張的說辭。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4日上午11時,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46332例。

2020年是美國大選年,初選如火如荼,表面看特朗普的連任之路一路穩健,共和黨的競選優勢較為明顯,一切似乎都按特朗普所期望的方向前行。可人算不如天算,疫情打亂了這一切,有人稱這是特朗普連任之路的最大障礙。

3月以來,美股經歷多次熔斷,創下新的歷史。道指已回到自2017年特朗普就職以來的原點,美國疫情每天確診數字在不斷攀升,民眾失望情緒也與日俱增,顯然不利於共和黨當前的選情。

疫情牽動著選情,選情折射著疫情。選情與疫情所承載的種種是非,或許已成為壓在特朗普心頭兩口沉甸甸的“鍋”。

美國大選有一個規律,“政府失誤往民間推,國內矛盾往國外引”。最為赤裸的要數在此前白宮新聞發佈會的講稿上,特朗普把“新冠病毒”劃掉改成“中國病毒”,據CNN報道,這一講稿恰巧被記者拍下。作為一個總統,他不可能不知道此舉的後果,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時代週刊等美國主流媒體都認為這個說法是汙名化。

选情与疫情,特朗普的两口“锅”

圖據 央視新聞

或許這是一種“特朗普式的報復”,行為有點像個孩子,但這就是特朗普。

隨著美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的增加,一向高調的特朗普肯定底氣不足,他開始改變調門努力“甩鍋”。對此,希拉里·克林頓在社交媒體上稱,“總統正在轉向種族主義言論,以轉移人們注意力”。

《紐約時報》日前刊發了一篇評論文章,從其標題《別讓特朗普跑了》就可看出十足的火藥味。文章認為特朗普的行為,是試圖轉移公眾注意,以掩蓋其應對新冠疫情工作的災難性失敗。

文章中列舉了特朗普態度的轉變:

兩個月前,特朗普稱讚了中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工作 ,並同時對新冠病毒對美國的威脅輕描淡寫。

1月22日接受美國媒體CNBC採訪時,特朗普說:“我們完全控制了新冠病毒,只有一個從中國來的人患病了,我們完全控制了他,一切都不會有問題的。”他在社交網站上也曾對中國的應對大加讚賞:“中國一直很努力地去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美國十分感謝他們做出的努力和一直保持公開透明的過程。我們一定能找到解決的方式!”

但後來,特朗普否認稱沒有任何人會預見到這場大流行,並表示“我認為這是令整個世界驚訝的事”,他還稱自己“早已經預言了這場災難的嚴重程度”,他表示“這是大流行,我早在它被確定為大流行之前,就感覺到這將是一場大流行”。

此外,特朗普從“稱讚中國”變成了“攻擊中國”。

面對作為總統的特朗普在新冠危機中的表現,《紐約時報》隨後發文表示,“美國不再是一個慷慨的全球領導者”。

更為有趣的是,NBC聯合《華爾街日報》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也似乎印證了某種取向,其21日發佈調查,一定程度上顯示大選對決中前副總統喬·拜登以52%比43%領先總統特朗普。這一數據對總統最後的歸宿或許沒有特別大的影響,卻是民意最好的體現。

數據背後是民意,民意背後是選情,外媒對特朗普只顧選情不顧疫情也提出了尖銳批評,諸如3月10日BBC發佈文章稱,

“危機到來時,美國總統通常習慣於從掩體中發起進攻……但你要怎麼攻擊一個病毒呢?你可以責怪誰?誰需要為此負責?你可以在推特上@誰?……在這次疫情之初,特朗普就試圖淡化其嚴重性並高估了美國為此所做的準備。”

“美國的醫學專家認為,新冠病毒的實際發病率遠遠高於官方公佈的數字。但是在醫療緊急事件面前,美國總統似乎有些不開心,他戴著助選的帽子,去疾控中心推銷自己。在這一刻,他到底是參加今年11月大選的總統候選人,還是在不確定性時刻的一國之首?”

新冠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這次疫情無異於一次突襲,一下子凍結了全球生產、貿易體系,多國股市遭遇熔斷。

對新冠病毒的認識當下還處於探索階段,在權威結論作出之前,國際輿論場上出現的一些分歧其實是無效爭論。就像一個大院子被熊熊大火燃燒起來了,一些人不是專注於如何滅火,反而指責某人有失火之責一樣。損失的其實是人類自己。

在這樣一個地球村時代,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拋開一切私心雜念,攜起手來合作形成命運共同體,既是對本國民眾負責,也是對世界負責。

紅星新聞簽約作者 伊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