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盧綰為什麼要背叛漢高祖劉邦,他是真心背叛嗎?

直溝釣魚


事件背景

盧綰作為劉邦的發小,跟隨劉邦出生入死打天下,漢朝建立後盧綰也被封侯,無論是與劉邦的感情,還是自己作為既得利益者的身份,盧綰既沒有動機,也沒有理由背叛劉邦,因此歷史上盧綰背叛漢朝並非真心。具體分析如下:

從盧綰與劉邦感情方面,盧綰沒有背叛的理由。

1、兒時即與劉邦結下深厚友誼。

盧綰作為劉邦的同鄉,與劉邦一同讀書上學、一起長大,當劉邦還沒有發跡之前(任泗水亭長),就時刻追隨劉邦左右,因此從小就與與劉邦具備非常深厚的感情,從盧綰內心深處沒有背叛劉邦的理由。

2、劉邦起義後,追隨劉邦出生入死,劉邦將其視為心腹。

劉邦起義後,盧綰作為劉邦最早的支持者,與劉邦的親密關係沒有任何人能夠超越,盧綰也是唯一一個能進入劉邦臥室的親信,即使蕭何與曹參作為劉邦手下數一數二重臣,但是被劉邦的寵信程度,都無法與盧綰相比,甚至盧綰可自由出入於皇宮,因此盧綰壓根沒有背叛的感情衝動。

作為漢朝的既得利益者,盧綰沒有動機背叛。

漢朝建立後,盧綰被劉邦封為燕王,也可謂九死一生,是西漢舉足輕重的諸侯王,從本質上來說,盧綰也是漢朝的既得利益者,無論從名聲、地位、權力等方面考慮,盧綰不可能從新將自己置於刀光血影的處境中去,有福不享,去叛亂是盧綰不願意做的,因此從根本上講盧綰沒有背叛動機。

盧綰背叛的真實原因乃呂后所逼。

其實在歷史上所謂的盧綰背叛並非真正背叛劉邦,而是盧綰為了保全性命私通匈奴。漢朝建立後,劉邦在呂后的鼓動下開始向韓信、彭越等諸侯王大開殺戒,以穩定自己的統治,因此使得諸侯王人心惶惶。

盧綰就是在看到那些和自己一樣的諸侯王一個個被劉邦誅殺,使得自己完全失去安全感,盧綰時刻感到自己就是下一個被誅殺的諸侯王,因此盧綰為了自保與匈奴相通,這才是盧綰背叛的根本原因,完全是被逼無奈,因此並非真心背叛。

以上是我的回答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曉看歷史


漢高祖劉邦是大漢朝的開國皇帝,同時也是史上極有影響的政治家和軍事指揮家。他雖出身卑微,但人緣很好。在他顛沛流離的生涯中,他的“發小”盧綰對他不離不棄、甘心情願地跟其左右,為大漢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可意想不到的是,這個人卻在年老時背叛了他,這又是為什麼呢?

  盧綰也是豐邑人,和高祖是一個村的。他們兩個的父親關係非常要好,而且更巧的是,高祖與盧綰又是同一天出生的,就當時來說,這件事在鄉里很轟動,鄉親們都帶著禮物前去兩家道賀,都認為他們很有緣分。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漸漸長大,他們一起玩耍,一起讀書認字,形影不離,情同手足。村裡的人都特別羨慕他們兩家。後來,劉邦因為吃了官司,整天東躲西藏的。而盧綰呢,也不怕受牽連,不僅給他送吃食,而且還經常跟著他四處奔走。從這一點上來看,兩人的關係那是鐵的很。

  劉邦心想,總這麼躲著也不是辦法呀,必須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才成。他在流浪的過程中,由於本身很具有號召力,所以結識了不少朋友,他看準時機在沛地起兵,盧綰就以他跟班兒的身份不離左右。

  進入漢中的時候,盧綰擔任大將軍之職,話雖這樣說,可實際上他就是高祖的保鏢。而在楚漢相爭的時期,盧綰就又搖身一變,當起了劉邦的生活秘書,他在內廷十分隨便,可以自由出入高祖的起居室。高祖待他也不薄,常常賜予他一些衣服、被褥、食品之類的東西。他倆就像自家人一樣,親密無間,引來不少羨慕、嫉妒的目光。

  像他們這種君臣不分你我的禮遇,除了盧綰以外,再也沒有第二個人了。在古代,這樣的君臣關係,真可謂打著燈籠也難找啊!盧綰當了一段秘書後,劉邦就又提拔他為咸陽市的市長。

  你瞧,盧綰多年跟隨高祖行軍打仗,由於領導的器重及工作的需要,馬上又轉業到行政單位上班了。這古代人的能力還真不是吹的,要文能文,要武能武,是地道的“萬金油”型的。

  漢五年初,項羽兵敗以後,劉邦馬上又委派盧綰與劉賈一起去攻打臨江王,並打敗了他。七月份的時候,他馬不停蹄地隨高祖去攻打燕王臧荼。高祖平定天下以後,封盧綰為燕王。在所有的上層幹部中,沒人能比盧綰更受高祖重視和親近了。

  漢十一年秋天,陳豨在代地反叛,高祖親自帶兵到邯鄲去攻打他,燕王盧綰是高祖的親信,當然要極力配合領導作戰了,他從東北部進攻陳豨。陳豨見勢不妙,便派王黃去匈奴請外援。盧綰審時度勢,為防止匈奴出兵,也派自己的特務兵張勝前往匈奴,出發時並交代“就說陳豨的軍隊已經被我們打垮了,這樣的話,匈奴就不敢貿然增援了”。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計劃不如變化。出乎意料的是,張勝到了匈奴後,竟然看到了在匈奴避難的原燕王臧荼的兒子。他對張勝的一番話使整個局勢發生了質的變化。他說:“你在燕國之所以受到重視,是由於你瞭解匈奴的概況。漢王先與你們合作對抗叛軍陳豨,等把他消滅了以後,漢王回過頭來就該收拾你們燕國了,到時候,你們哭也找不著調啊!你聰明的話,就按兵不動,並暗地裡與匈奴聯合,給自己留條後路,豈不更好?”

  就這樣,張勝覺得是那麼回事,就叛變了,並要求匈奴幫陳豨打自己居住的國家燕國。燕王盧綰懷疑張勝叛變了,就建議高祖逮捕他。可張勝回國後,把自己叛變的原委講述了一遍,盧綰聽了,茅塞頓開。便在高祖面前給張勝圓了謊,並找了幾個替死鬼殺掉了事。

  從此以後,張勝就給匈奴當起了間諜,盧綰也積極配合他的工作,幫助陳豨長期流亡國外。後來由於陳豨的副將投靠了漢王,他把盧綰等人都供了出來。盧綰非常害怕,於是帶領一家老小逃到了匈奴。一年多以後,最終客死他鄉。

  盧綰和高祖既是世交,又是發小,彼此之間經歷了許多磨難與患難,按常理來說,他對劉邦的感情應是根深蒂固的,不容易被撼動。那為什麼聽了張勝一席話之後,馬上就恍然大悟了呢?難道說他們幾十年的交情,還不及張勝的不爛之舌嗎?盧、劉二人的關係就真的這麼脆弱嗎?

  非也,盧綰不是不重感情,也不是不愛自己的家園,而是他從高祖身上看到了比權欲更可怕的東西,那就是自私和貪婪——“狡兔死,良犬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正因為他與劉邦相處的時間長,所以他才更明白這幾句話的深刻含義,更明白自己身邊潛伏的危機。盧綰是個有智慧的人,他從韓信,及彭越的慘遭不幸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高祖為什麼遭到“發小”盧綰的背叛?不難看出,盧綰在劉邦那兒,完全沒有安全感。他認為,與其每天戰戰兢兢地生活,還不如瀟灑走一回。儘管他也懷念故土,但他的離開,卻保住了自己的家人,不像淮陰侯韓信被滅三族。





周朝文DMU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十一年)秋,陳豨在代地反。劉邦親率大軍至邯鄲(今河北邯鄲市),自南面進討陳豨。燕王盧綰亦率兵自東北攻打陳豨。

陳豨派遣王黃求救於匈奴,而盧綰也派其臣張勝出使匈奴,散言陳豨已經戰敗,欲令匈奴勿發兵助之。

臧荼的兒子臧衍恰好逃亡在匈奴,對張勝說:“您之所以在燕得到重用,是因為您通曉匈奴的事情(注:燕與匈奴毗鄰)。而燕所能夠長久存在的原因,是因為其他諸侯屢屢造反,天下征戰不休。現在您為了燕,想要迅速消滅陳豨。但陳豨被消滅了以後,下一個就該輪到燕了,您和您的主上馬上就會成為別人的俎上魚肉。您為何不讓燕暫且放過陳豨,並且和匈奴聯合呢?如果局勢和緩,燕就能夠長存;即使朝廷逼迫侵削,燕也算有了安全的保障。

”張勝認為他說的有道理。於是他暗中勸匈奴幫助陳豨攻打燕。 (注:張勝之意,大概是留下陳豨,並且在陳豨、匈奴以及盧綰之間造成“連兵不決”的情勢,使漢朝不敢對燕採取行動。)

盧綰懷疑張勝勾結匈奴謀反,於是上書劉邦,請求族滅張勝。

張勝從匈奴返回,詳細向盧綰解釋了他為什麼要那樣做的理由。盧綰醒悟,於是對劉邦假稱是他人謀反,為張勝的家屬開脫,使得張勝能夠安心做他和匈奴之間的線人。

盧綰又派範齊出使陳豨,勸他逃亡,與燕“連兵勿決”。但此事卻被陳豨的降將告訴了劉邦。 劉邦派使臣召盧綰,盧綰稱病不往。 [

劉邦又派闢陽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召盧綰,並藉機調查他的下人。

盧綰愈加恐懼,閉門謝客。他對他寵信的臣下說:“現在不是劉姓而做王的,只有我和長沙王吳芮了。去年春天朝廷族滅了淮陰侯韓信,夏天又誅殺了彭越,都出自呂后的計謀。現在皇帝有病,政事皆決於呂后,呂后專門想要找藉口誅殺異姓諸王和大功臣。”於是稱病不往。

他的手下都逃跑躲藏起來。但這段話終究被洩露到闢陽侯耳中。闢陽侯回來後,詳細向劉邦做了稟報。劉邦更加生氣。

劉邦又從匈奴降人那裡,聽到了張勝在匈奴為燕使者的消息,於是判定:“盧綰果然造反了。 [23-24]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三月,劉邦以樊噲為將軍,率軍擊燕。 [24] [25] 後又改以周勃代之。 [26]

盧綰聽說劉邦生病,帶著他的家屬、宮人、親信等共數千騎,在長城下等候,希望劉邦病癒之後,親自入長安謝罪。 [27] 然而四月劉邦駕崩,盧綰遂帶領眾人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為東胡盧王。此後盧綰被蠻夷侵佔搶掠,常常想著迴歸漢室,寄居北方一年多以後,在公元前194年死於匈奴,卒年六十三。


河南二手物品交易


劉邦和盧綰從小一起長大,後來又一起上學讀書,在同一個老師門下學習。這兩小無猜的感情,好的能穿一條褲子,自然是不用多說的。

  劉邦還是布衣的時候,常常因為惹上官司而躲躲藏藏,便是如此盧綰也跟隨在劉邦身邊。後來劉邦在沛縣起兵,盧綰又以賓客謀士的身份跟隨。

  等到劉邦被封為漢王而入漢中,盧綰為將軍。楚漢相爭之時,盧綰官至太尉,能隨意出入劉邦的寢室。

  當時有蕭何、曹參等人,因為本是過人而受到劉邦特殊對待。但他們仍然比不過盧綰與劉邦的親密,劉邦經常賞賜盧綰,盧綰的衣被、飲食等都遠超群臣。

既然盧綰受到劉邦如此寵信,又為何會走上背叛劉邦的道路呢?這事兒還得從漢十一年陳豨反叛說起。

  陳豨謀反,劉邦親自率軍到邯鄲自南面進攻,當時為燕王的盧綰也隨劉邦出征,率軍從東北方向攻打陳豨。

  當時陳豨派使者前往匈奴,希望匈奴能出兵相助。盧綰得知消息之後,也派張勝作為使者前往匈奴,揚言陳豨已經戰敗,想讓匈奴不要發兵幫助陳豨。

  正好前番被滅的臧荼的兒子臧衍也逃亡到匈奴,就對張勝說:“你之所以受到燕王重用,是因為您通曉匈奴語言。而燕地之所以得以保存,是因為諸侯征戰不休。現在您為了燕而想要迅速滅了陳豨,等陳豨失敗之後,下一個就要輪到燕了。”

  眼見張勝動搖,他又說:“您何不說服燕王幫助陳豨,只要局勢和緩,燕就能長存,有了安全的保障。”

  張勝認為有道理,於是就暗中幫助匈奴和陳豨攻打燕,想要造成陳豨與燕“連兵勿決”的局勢。這邊盧綰卻以為張勝背叛投了匈奴,於是就上書請求劉邦治張勝一家死罪。

  張勝回來之後如實以告,盧綰知道自己誤會了,於是連忙上書劉邦,為張勝求情,並表示反叛者另有其人。

  而好巧不巧的是,陳豨有一將領被俘虜,說出了這件事。於是盧綰和張勝的計謀落空,劉邦召盧綰入宮。

  盧綰稱病不往,劉邦直接派人前來調查,盧綰害怕極了。盧綰對親信說:“現在非劉姓的王爺只剩下我和長沙王了,去年淮陰侯韓信和彭越等都被誅殺,呂后把持朝政想要誅殺功臣,如今我也逃不了了。”

  這話傳到劉邦耳中,劉邦十分生氣,於是判定盧綰造反。最後盧綰被劉邦出兵擊滅,以“謀反”的罪名。

  只能說盧綰從來沒想過背叛劉邦,可世事無常,最後就走到了這一步。


努力的露露


盧綰背叛劉邦自然是真心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自知德不配位害怕劉邦的“政治清洗”,一方面是聽信讒言,頭腦發熱。

盧綰能夠分封燕王只是因為他和劉邦最親近

盧綰和劉邦的故事算是充分體現了“苟富貴、勿相忘”這六個字的真諦。

作為劉邦最親密的夥伴,感情深厚的發小,哪怕盧綰根本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功績和任何過人的本事,哪怕曹參夏侯淵等人衝鋒陷陣的時候他只是安穩的跟隨劉邦左右,也在劉邦入主中原後被封為長安候,在燕王臧荼造反後被封為異姓王。

盧綰從小到大都是劉邦的跟班,一直陪伴和支持劉邦,而劉邦也做到了榮華富貴相與之。

連班固都忍不住感慨盧綰“德薄位尊,非胙惟殃”!正因如此,他們的決裂才是讓人感到悲哀的。

盧綰是因為害怕步人後塵所以被輕易煽動

漢五年盧綰被封為燕王,漢十一年造反,就是這一年,淮陰侯韓信、梁王彭越、先後被殺,彭越還被剁成肉醬分賜給淮南王英布,嚇得英布也揭竿造反。

盧綰再得劉邦信任,他也不姓劉,面對浩浩蕩蕩的諸侯威懾和清洗,他沒有辦法不害怕。

起初陳豨造反的時候盧綰第一反應是幫劉邦平叛的,不然也不會上書張勝有勾結逆賊的問題,只是後來他也沒能夠避免被張勝說服。

盧綰背叛劉邦,與韓信等人的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他也不至於會認為自己比劉邦適合當皇帝,更多的還是一時的頭昏腦漲和愚蠢,這一點連劉邦自己都心知肚明,不然也不會多次給他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