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卢绾为什么要背叛汉高祖刘邦,他是真心背叛吗?

直沟钓鱼


事件背景

卢绾作为刘邦的发小,跟随刘邦出生入死打天下,汉朝建立后卢绾也被封侯,无论是与刘邦的感情,还是自己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身份,卢绾既没有动机,也没有理由背叛刘邦,因此历史上卢绾背叛汉朝并非真心。具体分析如下:

从卢绾与刘邦感情方面,卢绾没有背叛的理由。

1、儿时即与刘邦结下深厚友谊。

卢绾作为刘邦的同乡,与刘邦一同读书上学、一起长大,当刘邦还没有发迹之前(任泗水亭长),就时刻追随刘邦左右,因此从小就与与刘邦具备非常深厚的感情,从卢绾内心深处没有背叛刘邦的理由。

2、刘邦起义后,追随刘邦出生入死,刘邦将其视为心腹。

刘邦起义后,卢绾作为刘邦最早的支持者,与刘邦的亲密关系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越,卢绾也是唯一一个能进入刘邦卧室的亲信,即使萧何与曹参作为刘邦手下数一数二重臣,但是被刘邦的宠信程度,都无法与卢绾相比,甚至卢绾可自由出入于皇宫,因此卢绾压根没有背叛的感情冲动。

作为汉朝的既得利益者,卢绾没有动机背叛。

汉朝建立后,卢绾被刘邦封为燕王,也可谓九死一生,是西汉举足轻重的诸侯王,从本质上来说,卢绾也是汉朝的既得利益者,无论从名声、地位、权力等方面考虑,卢绾不可能从新将自己置于刀光血影的处境中去,有福不享,去叛乱是卢绾不愿意做的,因此从根本上讲卢绾没有背叛动机。

卢绾背叛的真实原因乃吕后所逼。

其实在历史上所谓的卢绾背叛并非真正背叛刘邦,而是卢绾为了保全性命私通匈奴。汉朝建立后,刘邦在吕后的鼓动下开始向韩信、彭越等诸侯王大开杀戒,以稳定自己的统治,因此使得诸侯王人心惶惶。

卢绾就是在看到那些和自己一样的诸侯王一个个被刘邦诛杀,使得自己完全失去安全感,卢绾时刻感到自己就是下一个被诛杀的诸侯王,因此卢绾为了自保与匈奴相通,这才是卢绾背叛的根本原因,完全是被逼无奈,因此并非真心背叛。

以上是我的回答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晓看历史


汉高祖刘邦是大汉朝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史上极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军事指挥家。他虽出身卑微,但人缘很好。在他颠沛流离的生涯中,他的“发小”卢绾对他不离不弃、甘心情愿地跟其左右,为大汉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人却在年老时背叛了他,这又是为什么呢?

  卢绾也是丰邑人,和高祖是一个村的。他们两个的父亲关系非常要好,而且更巧的是,高祖与卢绾又是同一天出生的,就当时来说,这件事在乡里很轰动,乡亲们都带着礼物前去两家道贺,都认为他们很有缘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渐渐长大,他们一起玩耍,一起读书认字,形影不离,情同手足。村里的人都特别羡慕他们两家。后来,刘邦因为吃了官司,整天东躲西藏的。而卢绾呢,也不怕受牵连,不仅给他送吃食,而且还经常跟着他四处奔走。从这一点上来看,两人的关系那是铁的很。

  刘邦心想,总这么躲着也不是办法呀,必须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才成。他在流浪的过程中,由于本身很具有号召力,所以结识了不少朋友,他看准时机在沛地起兵,卢绾就以他跟班儿的身份不离左右。

  进入汉中的时候,卢绾担任大将军之职,话虽这样说,可实际上他就是高祖的保镖。而在楚汉相争的时期,卢绾就又摇身一变,当起了刘邦的生活秘书,他在内廷十分随便,可以自由出入高祖的起居室。高祖待他也不薄,常常赐予他一些衣服、被褥、食品之类的东西。他俩就像自家人一样,亲密无间,引来不少羡慕、嫉妒的目光。

  像他们这种君臣不分你我的礼遇,除了卢绾以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了。在古代,这样的君臣关系,真可谓打着灯笼也难找啊!卢绾当了一段秘书后,刘邦就又提拔他为咸阳市的市长。

  你瞧,卢绾多年跟随高祖行军打仗,由于领导的器重及工作的需要,马上又转业到行政单位上班了。这古代人的能力还真不是吹的,要文能文,要武能武,是地道的“万金油”型的。

  汉五年初,项羽兵败以后,刘邦马上又委派卢绾与刘贾一起去攻打临江王,并打败了他。七月份的时候,他马不停蹄地随高祖去攻打燕王臧荼。高祖平定天下以后,封卢绾为燕王。在所有的上层干部中,没人能比卢绾更受高祖重视和亲近了。

  汉十一年秋天,陈豨在代地反叛,高祖亲自带兵到邯郸去攻打他,燕王卢绾是高祖的亲信,当然要极力配合领导作战了,他从东北部进攻陈豨。陈豨见势不妙,便派王黄去匈奴请外援。卢绾审时度势,为防止匈奴出兵,也派自己的特务兵张胜前往匈奴,出发时并交代“就说陈豨的军队已经被我们打垮了,这样的话,匈奴就不敢贸然增援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计划不如变化。出乎意料的是,张胜到了匈奴后,竟然看到了在匈奴避难的原燕王臧荼的儿子。他对张胜的一番话使整个局势发生了质的变化。他说:“你在燕国之所以受到重视,是由于你了解匈奴的概况。汉王先与你们合作对抗叛军陈豨,等把他消灭了以后,汉王回过头来就该收拾你们燕国了,到时候,你们哭也找不着调啊!你聪明的话,就按兵不动,并暗地里与匈奴联合,给自己留条后路,岂不更好?”

  就这样,张胜觉得是那么回事,就叛变了,并要求匈奴帮陈豨打自己居住的国家燕国。燕王卢绾怀疑张胜叛变了,就建议高祖逮捕他。可张胜回国后,把自己叛变的原委讲述了一遍,卢绾听了,茅塞顿开。便在高祖面前给张胜圆了谎,并找了几个替死鬼杀掉了事。

  从此以后,张胜就给匈奴当起了间谍,卢绾也积极配合他的工作,帮助陈豨长期流亡国外。后来由于陈豨的副将投靠了汉王,他把卢绾等人都供了出来。卢绾非常害怕,于是带领一家老小逃到了匈奴。一年多以后,最终客死他乡。

  卢绾和高祖既是世交,又是发小,彼此之间经历了许多磨难与患难,按常理来说,他对刘邦的感情应是根深蒂固的,不容易被撼动。那为什么听了张胜一席话之后,马上就恍然大悟了呢?难道说他们几十年的交情,还不及张胜的不烂之舌吗?卢、刘二人的关系就真的这么脆弱吗?

  非也,卢绾不是不重感情,也不是不爱自己的家园,而是他从高祖身上看到了比权欲更可怕的东西,那就是自私和贪婪——“狡兔死,良犬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正因为他与刘邦相处的时间长,所以他才更明白这几句话的深刻含义,更明白自己身边潜伏的危机。卢绾是个有智慧的人,他从韩信,及彭越的惨遭不幸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高祖为什么遭到“发小”卢绾的背叛?不难看出,卢绾在刘邦那儿,完全没有安全感。他认为,与其每天战战兢兢地生活,还不如潇洒走一回。尽管他也怀念故土,但他的离开,却保住了自己的家人,不像淮阴侯韩信被灭三族。





周朝文DMU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秋,陈豨在代地反。刘邦亲率大军至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自南面进讨陈豨。燕王卢绾亦率兵自东北攻打陈豨。

陈豨派遣王黄求救于匈奴,而卢绾也派其臣张胜出使匈奴,散言陈豨已经战败,欲令匈奴勿发兵助之。

臧荼的儿子臧衍恰好逃亡在匈奴,对张胜说:“您之所以在燕得到重用,是因为您通晓匈奴的事情(注:燕与匈奴毗邻)。而燕所能够长久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其他诸侯屡屡造反,天下征战不休。现在您为了燕,想要迅速消灭陈豨。但陈豨被消灭了以后,下一个就该轮到燕了,您和您的主上马上就会成为别人的俎上鱼肉。您为何不让燕暂且放过陈豨,并且和匈奴联合呢?如果局势和缓,燕就能够长存;即使朝廷逼迫侵削,燕也算有了安全的保障。

”张胜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他暗中劝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 (注:张胜之意,大概是留下陈豨,并且在陈豨、匈奴以及卢绾之间造成“连兵不决”的情势,使汉朝不敢对燕采取行动。)

卢绾怀疑张胜勾结匈奴谋反,于是上书刘邦,请求族灭张胜。

张胜从匈奴返回,详细向卢绾解释了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的理由。卢绾醒悟,于是对刘邦假称是他人谋反,为张胜的家属开脱,使得张胜能够安心做他和匈奴之间的线人。

卢绾又派范齐出使陈豨,劝他逃亡,与燕“连兵勿决”。但此事却被陈豨的降将告诉了刘邦。 刘邦派使臣召卢绾,卢绾称病不往。 [

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召卢绾,并借机调查他的下人。

卢绾愈加恐惧,闭门谢客。他对他宠信的臣下说:“现在不是刘姓而做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吴芮了。去年春天朝廷族灭了淮阴侯韩信,夏天又诛杀了彭越,都出自吕后的计谋。现在皇帝有病,政事皆决于吕后,吕后专门想要找借口诛杀异姓诸王和大功臣。”于是称病不往。

他的手下都逃跑躲藏起来。但这段话终究被泄露到辟阳侯耳中。辟阳侯回来后,详细向刘邦做了禀报。刘邦更加生气。

刘邦又从匈奴降人那里,听到了张胜在匈奴为燕使者的消息,于是判定:“卢绾果然造反了。 [23-24]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刘邦以樊哙为将军,率军击燕。 [24] [25] 后又改以周勃代之。 [26]

卢绾听说刘邦生病,带着他的家属、宫人、亲信等共数千骑,在长城下等候,希望刘邦病愈之后,亲自入长安谢罪。 [27] 然而四月刘邦驾崩,卢绾遂带领众人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为东胡卢王。此后卢绾被蛮夷侵占抢掠,常常想着回归汉室,寄居北方一年多以后,在公元前194年死于匈奴,卒年六十三。


河南二手物品交易


刘邦和卢绾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又一起上学读书,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这两小无猜的感情,好的能穿一条裤子,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刘邦还是布衣的时候,常常因为惹上官司而躲躲藏藏,便是如此卢绾也跟随在刘邦身边。后来刘邦在沛县起兵,卢绾又以宾客谋士的身份跟随。

  等到刘邦被封为汉王而入汉中,卢绾为将军。楚汉相争之时,卢绾官至太尉,能随意出入刘邦的寝室。

  当时有萧何、曹参等人,因为本是过人而受到刘邦特殊对待。但他们仍然比不过卢绾与刘邦的亲密,刘邦经常赏赐卢绾,卢绾的衣被、饮食等都远超群臣。

既然卢绾受到刘邦如此宠信,又为何会走上背叛刘邦的道路呢?这事儿还得从汉十一年陈豨反叛说起。

  陈豨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到邯郸自南面进攻,当时为燕王的卢绾也随刘邦出征,率军从东北方向攻打陈豨。

  当时陈豨派使者前往匈奴,希望匈奴能出兵相助。卢绾得知消息之后,也派张胜作为使者前往匈奴,扬言陈豨已经战败,想让匈奴不要发兵帮助陈豨。

  正好前番被灭的臧荼的儿子臧衍也逃亡到匈奴,就对张胜说:“你之所以受到燕王重用,是因为您通晓匈奴语言。而燕地之所以得以保存,是因为诸侯征战不休。现在您为了燕而想要迅速灭了陈豨,等陈豨失败之后,下一个就要轮到燕了。”

  眼见张胜动摇,他又说:“您何不说服燕王帮助陈豨,只要局势和缓,燕就能长存,有了安全的保障。”

  张胜认为有道理,于是就暗中帮助匈奴和陈豨攻打燕,想要造成陈豨与燕“连兵勿决”的局势。这边卢绾却以为张胜背叛投了匈奴,于是就上书请求刘邦治张胜一家死罪。

  张胜回来之后如实以告,卢绾知道自己误会了,于是连忙上书刘邦,为张胜求情,并表示反叛者另有其人。

  而好巧不巧的是,陈豨有一将领被俘虏,说出了这件事。于是卢绾和张胜的计谋落空,刘邦召卢绾入宫。

  卢绾称病不往,刘邦直接派人前来调查,卢绾害怕极了。卢绾对亲信说:“现在非刘姓的王爷只剩下我和长沙王了,去年淮阴侯韩信和彭越等都被诛杀,吕后把持朝政想要诛杀功臣,如今我也逃不了了。”

  这话传到刘邦耳中,刘邦十分生气,于是判定卢绾造反。最后卢绾被刘邦出兵击灭,以“谋反”的罪名。

  只能说卢绾从来没想过背叛刘邦,可世事无常,最后就走到了这一步。


努力的露露


卢绾背叛刘邦自然是真心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自知德不配位害怕刘邦的“政治清洗”,一方面是听信谗言,头脑发热。

卢绾能够分封燕王只是因为他和刘邦最亲近

卢绾和刘邦的故事算是充分体现了“苟富贵、勿相忘”这六个字的真谛。

作为刘邦最亲密的伙伴,感情深厚的发小,哪怕卢绾根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和任何过人的本事,哪怕曹参夏侯渊等人冲锋陷阵的时候他只是安稳的跟随刘邦左右,也在刘邦入主中原后被封为长安候,在燕王臧荼造反后被封为异姓王。

卢绾从小到大都是刘邦的跟班,一直陪伴和支持刘邦,而刘邦也做到了荣华富贵相与之。

连班固都忍不住感慨卢绾“德薄位尊,非胙惟殃”!正因如此,他们的决裂才是让人感到悲哀的。

卢绾是因为害怕步人后尘所以被轻易煽动

汉五年卢绾被封为燕王,汉十一年造反,就是这一年,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先后被杀,彭越还被剁成肉酱分赐给淮南王英布,吓得英布也揭竿造反。

卢绾再得刘邦信任,他也不姓刘,面对浩浩荡荡的诸侯威慑和清洗,他没有办法不害怕。

起初陈豨造反的时候卢绾第一反应是帮刘邦平叛的,不然也不会上书张胜有勾结逆贼的问题,只是后来他也没能够避免被张胜说服。

卢绾背叛刘邦,与韩信等人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也不至于会认为自己比刘邦适合当皇帝,更多的还是一时的头昏脑涨和愚蠢,这一点连刘邦自己都心知肚明,不然也不会多次给他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