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唯一被废黜的皇帝是谁?他究竟犯了哪些错误?

文史砖家


明朝276年的历史(不算南明),共有16位皇帝,而非正常情况退位的皇帝共有两位,一位是靖难之役中被推翻的明惠帝朱允炆,另外一位就是夺门之变后被自己的亲哥哥废黜的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下面来介绍下这位景泰皇帝。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母亲吴氏本是明宣宗为皇太孙时的侍女,地位较为卑微。朱祁钰7岁时,也就是宣德十年,明宣宗驾崩,这年二月,朱祁钰被进封为郕王。本来因为有哥哥朱祁镇在,皇位跟朱祁钰没有太大关系,他本可以平安快活的度过他藩王的一生(明代藩王的待遇很高的,并且明朝皇帝一般都早死,想想也没什么好的),但命运的安排鬼使神差的将他推到了一个时代的最高点,土木堡之变中,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人猪一般的参谋下奇迹般的被俘了(在中国历史上,大统一王朝的皇帝被俘好像没几次),首都北京陷入一片混乱,为稳定当时朝中的混乱局面,急需一位皇族继朱祁镇成为新的皇帝,于是王文,于谦等大臣便拥立朱祁钰为新的皇帝,摇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朱祁钰开始并不愿意,因为这个时候,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国破身死,但是在于谦等人的一再要求下,他勉强继位。但在继位后,朱祁钰及时清算王振余党,稳定朝局,积极备战,任用于谦为兵部尚书,同时不计前嫌,重新重用了土木堡之变逃回的石亨等人为大将,积极整军备战,终于在北京城下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瓦剌太师也先,使明朝转危为安。后来朱祁钰迎英宗回朝,土木堡之变的危机彻底化解。

在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急需恢复稳定,朱祁钰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巩固大明江山。

政治上,他广开言路 ,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

军事上,招募15万精壮组成15个团营,充实京城守备,改组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机构,建立了统一指挥制度,并且加强了京师武将监督戍军的作用。一改当时明军战斗力急剧下滑的局面。

内政上,朱祁钰积极治理灾患,尤其是他对于水患的治理,在黄河修筑了系统的渠坝体系,经受住了景泰七年灾难性的洪水,并维持了34年。同时他平定了许多边境上的变乱。

这样说,朱祁钰即使不能说是一代圣君,也可称为一时令主。

但就是这样一个皇帝最终却落得个在夺门之变后被废黜,最终死因不明的下场,也真是让人可叹可悲。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呢?

我们可以从景泰朝发生的一些事看出一些端倪。

1.与朱祁镇的关系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迎太上皇朱祁镇回北京,本来这是变乱平定后兄弟团聚的美好结局,但中间皇位的阻隔,使兄弟之间嫌隙颇深。无情最是帝王家,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缘故,皇权的巨大诱惑将兄弟之间的亲情击的粉碎。历史上,宋高宗赵构不愿迎回徽钦二帝就是这个原因,及时宋钦宗赵桓在赵构母亲韦贤妃即将回国时,把住车窗对韦贤妃抽泣的说如果赵构能迎他回国,他只求做一个太乙宫主即可,但赵构依然不为所动。

此时朱祁钰对太上皇朱祁镇就是这样的心态,即使朱祁镇如何表白自己,他还是心存芥蒂,没办法大臣们总是在援引赵构的先例,他不能再做无情无义之人,就这样他把哥哥送到了南宫,相当于软禁起来,这就加深了兄弟间的矛盾,也损坏了他一时令主的形象,为他日后在夺门之变后被废黜,最终惨死埋下伏笔。

2.废立太子

朱祁钰即位后,想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废黜原太子朱见深,其实这本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也没有什么错误,历史上刘秀的太子刘疆就是因为母亲被废后而失去太子位的(虽然是主动让贤),但此时朱祁钰的做法却遭到了正直的大臣的强烈反对,这只能说他在用人方面存在着一些失误,朱祁钰在即位之初,任用的都是一些正直的大臣,像于谦、王文的,正是这些人在危难之中的力挽狂澜,使得明朝转危为安,也成就了朱祁钰的一番伟业,但在与这些大臣关系的处理上,朱祁钰显然没有做好,这方面可以看下唐太宗贞观朝的历史,在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李世民处理群臣之间的关系可堪经典,在朝中,唐太宗是权利的主宰,决定朝中一切事物,魏征是诤臣的化身,他会率领言官揭露朝政的弊端,而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就是他处理政务,协调百官的左膀右臂,他们总是能协调皇帝和群臣之间的矛盾,他们总是能把对朝政弊端批判的声音,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将矛盾合理的缓解,在选择合适的人去处理,使得朝政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朱祁钰显然没有协调好自己和朝臣的关系,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去替他协调,所以他时常与这些正直的敢于批判朝政的大臣发生冲突,最终渐行渐远。

3.对于石亨,徐有贞的任用

石亨是一员勇猛的武将,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却不是一个治国理政的能臣,也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在后来他被朱祁镇重用时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利欲熏心的人。在景泰朝,因为得不到于谦的推荐,无法步步高升,于是对这位提携自己的老上司怀恨在心,也进而促使他反叛朱祁钰,迎立朱祁镇。对于徐有贞的任用也是同样的道理,具体细节就不详细说了。

总之,正式因为朱祁钰没有圣主广阔的胸襟,没有处理好自己太上皇哥哥的关系,在用人没能协调自己与当时的那些正直的大臣之间的关系,导致做事只能事倍功半,最终小人趁隙而入,最终落得个惨遭废黜,不知所终的下场,虽说可悲可叹,但也不是没有原因。

但朱祁钰的功绩并没有被明朝彻底否定,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那位要被朱祁钰废黜的太子),恢复了他的帝号,谥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可以说是对朱祁钰的一点告慰吧!


闪电侯爵


【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从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煤山自缢殉国,再包括南明政权的二十多年时间,明朝皇帝虽然荒唐的不少,却都好好在帝位上待到寿终正寝。

唯一这位例外的,反而是位励精图治,对明朝有大贡献之人。他就是明代宗朱祁钰。他为什么被废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了发生在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这一年,明代宗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决定自己撸起袖子亲自率兵打仗去。没错,年少气盛的他,真的御驾亲征了。可是对于一个没啥作战经验,且偏听偏信宠臣之言的皇帝来说,结果可想而知,不仅战败了,皇帝本人还被瓦剌人抓走了。

这皇帝被敌人抓走了,还被用来威胁明朝廷,这可咋办呢?这太子还太小,继位了也做不了事呀。思来想去,瞅准了明英宗的弟弟,当时还是郕王的朱祁钰。朱祁钰登基后,干了不少实事,肃清内部,把王振及相关党派人士进行了一番清洗,选贤任能;对外打赢北京保卫战,击退了瓦剌。除此之外也还干了不少于朝政也有益之事,逆转了明英宗执政前期及土木堡之变给明朝带来的困局,其实有着很大的功劳。

就是这样的一个皇帝,最终却逃不过内心那些对皇权的欲望和心底那一抹私欲。

他软禁了回朝的哥哥八年,废掉了侄儿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希望皇位的传承留在自己这一脉。可惜,儿子早夭,之后多年后宫亦无所出。到了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之时,哥哥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重新登位。

明英宗重新登基,那对于变相“夺去”自己皇位的朱祁钰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当即他废朱祁钰为郕王,并且将其软禁。到朱祁钰去世后,明英宗似乎并不解气,下旨斥责并且废其帝号,不允许他葬入帝陵。


若浅话史


明朝(包含南明)是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时期,皇帝权力无边、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深入人心,就算是他们把坏事做尽,也几乎不会出现被废黜的情况。但凡事都有例外,在明朝20位皇帝中,还真的出现过一位被废黜的皇帝,此人便是明景帝朱祁钰。那么,朱祁钰究竟做了哪些错事,导致他成为唯一被废的皇帝?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生母为吴贤妃。朱祁镇跟朱祁钰虽非一母同胞,但自幼在一起玩耍,所以相互间的关系甚是亲密。正因如此,英宗刚一登基,便册封朱祁钰为郕王,但却并不让他到外地就藩。不仅如此,每当英宗出京巡视时,都会命朱祁钰担任监国,可见对他的信任。可惜,兄弟俩之间的亲密关系,最终在“土木堡之变”后化为乌有。


正统十四年(1449年),20万精锐明军在土木堡遭遇瓦剌军队的围攻,几乎全军覆没,而御驾亲征的明英宗也被俘,成为瓦剌太师也先的阶下囚。事变发生后,也先挟持着英宗侵犯中原,并向明朝勒索土地、人口和财富。而为了断绝也先的妄想,以大学士王文、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重臣们,经与孙太后(英宗生母)商议后,最终推戴监国朱祁钰为帝,是为明景帝。



明景帝上台后,晋升于谦为兵部尚书,让他领导北京保卫战,并取得对瓦剌的军事胜利。待局势稳定后,朝臣们纷纷谏言朝廷迎回英宗,面对着强大的压力,景帝只好派杨善出使瓦剌,但只字未提迎回兄长的事宜。然而,杨善却自作主张,通过各种办法迎回英宗,让景帝甚是气愤。因为在景帝看来,让兄长死在瓦剌才是他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唯有如此,后者才不会对他的帝位构成威胁。


明英宗回京后立刻成为“烫手山芋”,景帝既不可能让出皇位,又不愿背负弑兄的骂名,所以思虑再三,只好将他尊为太上皇,并软禁在南内,时在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两年后,景帝又违背当初跟孙太后许下的诺言,废黜侄儿朱见深,改立独生子朱见济为太子,想以此让皇位在自己这一支永远传下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见济仅做了1年的太子便夭折,时在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



朱见济夭折后,景帝备受打击,身体状况一天天变糟,等到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他已是重病在床。由于景帝在朱见济死后并未册立太子,所以此时便有谣言传出,称于谦、王文准备拥戴襄王朱瞻墡为帝。太子太保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因与于谦不和,担心他若拥立新帝登基,势必权势更盛、于己不利,遂在正月十六日发动政变,将英宗重新扶上帝位,史称“夺门之变”。


当宣告皇帝上朝的钟鼓声传到寝宫时,先前陷入昏迷之中的明景帝突然惊醒,赶紧向身边的侍从们问道:“难道是于谦篡位了?”有侍从得到消息后告诉他:“不是于少保,而是太上皇复辟了。”景帝听完后,先是一阵惊愕,然后苦笑着说道:“原来是哥哥做了皇帝,好!”说完,景帝便再度陷入昏迷中(详情见明朝人杨瑄所著《复辟录》)。



明英宗复辟后,在大肆封赏功臣石亨、徐有贞等人的同时,还下令诛杀于谦、王文等人,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却忘记了一件天大的事情:朱祁钰还躺在病榻上但并没有死,而且还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如此一来,他复辟算是怎么回事?这不摆明是谋朝篡位吗?当英宗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时,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真是糗到家。


当年二月初一,气急败坏的明英宗正式下诏,宣布废黜朱祁钰为郕王,并迁往西内居住。19天后,当英宗得知弟弟身体好转,并有康复的迹象时,立刻命太监蒋安等人前往西内,将朱祁钰缢杀在病榻前,然后对外宣称病逝。明景帝遇害时,年仅30岁(“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见《罪惟录·卷八》)。



明景帝遇害后,饱受7年囚禁之辱的英宗似乎仍不解气,下诏指斥他“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为了惩罚景帝,英宗不仅废除他的帝号,赐恶谥为“戾”,而且禁止他入葬皇陵,仅以亲王的标准将其葬在京城西郊的金山。由此,明景帝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个没有葬入十三陵的皇帝。


史料来源:《明史》、《复辟录》、《罪惟录》


文史砖家


明朝唯一被废黜的皇帝是明景泰帝朱祁钰。

他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当时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当时的太子年仅两岁,避免主少国疑,于谦与孙太后商量立当时的郕王朱祁钰为帝。

这一年对于朱祁钰也是重要的一年,阴差阳错的就当上了皇帝。

在他在位期间,任用于谦等正直贤臣良将,他登基后就下诏任何人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威胁。

之后,瓦剌攻打北京 ,他选将练兵,任用于谦等人,组织了北京保卫战,成功击退瓦剌。

不仅如此,他还整顿和改革了政治、经济、军事,使当时明朝渐开中兴。

之后,瓦剌将明英宗放回来,可是这时的朱祁钰大权在握,不愿意放手了。朱祁镇一回来就把他关押起来,一关就是七年。

明英宗虽然是太上皇,但是天下已经不是他的了。此时的朱祁钰还是不满足,他想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太上皇回来了,他不把皇位归还 还要废除人家儿子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朝臣上下当然不同意了。于是,他就上演了贿赂朝臣这一招,甚至不惜武力威慑。

当然,朱祁钰成功了,但是他的儿子朱见济被立为太子的第二年就不幸夭折而亡,他也是伤心欲绝。

到了景泰八年,突然朱祁钰就病倒了,他的膝下也没有子嗣,这就是一个问题。

这时,朱祁镇就有机可乘了,发动“夺门之变”,废除朱祁钰并且软禁。不久之后,于谦等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大臣,纷纷被明英宗以谋逆之名处死。

景泰帝死后,英宗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景帝终身为恶,死不悔改。

直到宪宗时期,才回复帝号,承认他的功绩。

如果说他的错误的话,无非就是将太上皇朱祁镇囚禁,废除朱见深太子为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导致朱祁镇对他的恨意。


山颠一壶清酒r


明朝唯一被废黜的皇帝为明景帝朱祁玉。

朱祁钰,明宣宗次子,明英宗朱祁仁镇同父异母弟。他被封郕王,时常在明英宗外出时监国,颇受信任。

明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后,朱祁钰经明英宗生母孙太后认可,被拥立为明景帝。他重用于谦等贤臣,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明英宗被放回后,朱祁钰尊其为太上皇,软禁南宫七年。

朱祁钰违背与孙太后的诺言,废黜原皇太子,改立独子朱见济为太子(朱见济年余后夭折)。明景帝一病不起,石亨与徐有贞等人趁机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明英宗复辟为帝。

明英宗重赏石徐等复辟功臣,杀害于谦等贤臣后,下诏废黜朱祁钰为郕王,并在朱祁钰病情好转时,令太监勒杀了他,对外宣称病逝。

明景帝死后,明英宗公布其罪:“不孝、不悌、不仁、不义”,宣布废除其帝号,恶谥“戾”,以亲王之礼葬京西。

综上所述,明景帝朱祁钰成为明朝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原因是:恋栈,心不够黑厚!


2许云辉


明朝唯一被废黜的皇帝是明代宗朱祁钰,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玄孙,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母为贤妃吴氏,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

朱祁钰乃是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北狩,被于谦等人拥立登基,朱祁钰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是个好皇帝,可惜儿子早夭,没有后代,让人在他病危之时有了可乘之机,代宗病危之时,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朱祁镇复位,可是奇怪的是英宗复位登基之后,并未下旨废黜代宗(但事实已经是废帝),导致那个时期有十几天明朝有两个皇帝同时在位,直至代宗病逝。



如约啊


犯了 心太软的错。


思念胜利者


要说明朝唯一被废黜的皇帝那只能是景泰帝朱祁钰了,朱允炆那算是被兵变赶下了皇位。那么为什么会被废黜呢?犯错了?当然不是。

朱祁钰在明朝皇帝中算是比较有作为的,首先他算是位力挽狂澜的皇帝,当时他那个败家个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带着明朝京城所有的精锐部队来了个瓦剌游,土木堡一役把当时明朝的家底赔进去的差不多了,自己也成了俘虏,瓦剌部队马上就要兵临城下的情况下,朱祁钰登上了皇位,可以说闹不好就成亡国之君了。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钰支持于谦等人,号召四方勤王,最后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朱祁钰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高举抗敌的旗帜,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抗击并打败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同时,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可以说朱祁钰对大明朝是有功的。可能当时他唯一对不起的就是他那个哥哥朱祁镇吧。

朱祁钰刚开始并不想接回自己这个败家哥哥,但是在朝野压力下还是接回了朱祁镇,但是把朱祁镇软禁于南宫,八年之间不得出入。同时废掉了自己的侄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最后自己的儿子早夭,没有了继承人,自己又身染重病的情况下,被朱祁镇夺回了皇位,自己也被废黜。

可以说朱祁钰唯一对不起的就是朱祁镇,可能这就是他犯的唯一的错误吧。当然也有可能朱祁钰的错误是心中对朱祁镇也有些许的愧疚,毕竟在土木堡之变前,两兄弟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就连朱祁镇出征前都是让朱祁钰监国,这种事是历史上很少见的。朱祁镇在南宫的时候,难道朱祁钰就真的没有机会杀死自己的这个哥哥还有侄子吗?可能朱祁钰心中还是有一些亲情的存在吧,后来侄子朱见深也给自己的叔叔朱祁钰平反了。虽说皇室无亲情,但是在后人心中还是留一些温情去看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