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NBA的小球時代,大前鋒位置的存在感越來越弱了嗎?

kikilala75


大前鋒存在感低,不是因為小球時代的來臨,而是大前鋒的存在感本來就比較低。隨著小球時代的來臨,對大前鋒的要求更高,大前鋒的戰術地位也越來越高。

傳統的大前鋒,乾的幾乎都是苦力,比如搶籃板、卡位、防守等等,相比於後場速度降低,相較於中鋒高度又不夠,傳統大前鋒大都是中鋒的補充,在咱們國家還有二中鋒的說法,大前鋒在球場上還時常客串5號位。但是,隨著小球時代的到來,速度快、有射程、能持球、能拉開空間的大前鋒戰術地位越來越高。

比如:戴維斯。運動能力出色,身高臂長,進攻端幾乎沒有盲區。在內線能單打腳步靈活,還能拉到外線投三分,投拆後技能下順吃餅,也能接球中投。防守端,防守範圍大,有極好的協防意識,防守外線球員也有一套,是今年DPOY的有利爭奪者。

比如:格林。格林有著超強的防守能力和傳球支配的能力。格林在防守端是勇士的防守核心,是聯盟少有的可以從一防到五的球員,能夠無限換防,既能守護勇士的禁區,也能補防外線球員。在進攻端,格林往往是勇士持球推進的人,擁有極好的傳球視野,可以將球傳到最合適的人手中,巔峰時期場均助攻9.5,這要好於絕大多數的後衛了。由於較弱的終結能力和自主進攻能力,格林在本賽季證明了自己是個體系球員,但籃球是一個整體,格林絕對是最適合勇士體系的球員。

比如:字母哥,有著超強的身體素質和一流的籃下終結能力;再比如:西亞卡姆,防守端球風彪悍,激情四射,進攻端有一手穩定的中投。

傳統大前鋒,既沒有迎合小球時代的三分,也不能支持無線換防,這類大前鋒最後可能只能淪為小陣容裡裡的中鋒。但是隨著籃球的發展,順應時代發展的大前鋒,地位只能會越來越重要。他們速度更快、更靈活,既可以像傳統大前鋒那樣護框和低位單打,又可以在外線投三分;他們在弧頂的策應能力更強,能為球隊拉開空間。這類現代大前鋒可以極大豐富球隊的戰術,他們的地位只會越來越高。


雲飛看書


並沒有,只是對大前鋒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以前的大前鋒只需要在內線工作,卡位,搶籃板,其次才是得分,可以算說是最累的活,現代籃球的大前鋒,有三分這是必須的,不然很難生存,防守腳步不能太慢,能夠換防小個子,不僅要進攻手段非常豐富,而防守端也要是一把好手,而現役聯盟湖人隊的安東尼戴維斯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嗎,


嚼著吸管說籃球


我認為,相反的,大前鋒這個位置在小球時代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接下來,分析一下具體的原因。

首先,在進攻端,小球打法的特點就是進攻節奏很快,進攻回合數顯著增多,這就需要場上的球員有很好的移動能力,才能適應這種攻防的節奏。所以現在很多球隊都放棄了傳統型的中鋒,讓原本打大前鋒的球員去打5號位,因為大前鋒相對於中鋒來說有更好的靈活性和更快的移動速度,進攻端可以形成更多擋拆順下的機會。而且小球時代需要充分拉開場上的空間,一般來說大前鋒都比中鋒有更好的中遠投能力,這對球隊的戰術體系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其次,在防守端,現在大多數球隊的進攻都是以擋拆為主,個人單打的次數比較少。所以防守球員面臨的最大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防擋拆,上面也說過大前鋒有更好的移動速度,所以相比於傳統中鋒來說防擋拆會更加容易。舉個例子,獨行俠的大馬揚,進攻端對手基本防不了,但為什麼在獨行俠的上場時間那麼少,因為大馬揚沒有辦法防擋拆,在防守端就是一個漏勺的存在。

綜上所述,大前鋒這個位置,如果打的好在攻防兩端都是有很好的效果的,比如湖人隊的濃眉,這賽季在攻防兩端的影響都是有目共睹的。

【以上僅是個人粗淺的觀點,歡迎廣大球友留言交流,謝謝閱讀!】


閩球說


大前鋒並沒有存在感薄弱,像本賽季MVP最有力的得主字母哥就是大前鋒位置.而且聯盟裡也湧現了很多出色的大前鋒,像安東尼戴維斯,波爾津吉斯,錫安威廉森,西亞卡姆等等.他們都是球場上最吸引人的球星之一.現在的運動員身體素質越來越好,技術越來越全面,像原來那種傳統的低位大前鋒已經很少了.並不是大前鋒的存在感薄弱,而是大前鋒的這個位置感變得薄弱,很多大個子都能從外線自主進攻,不需要後衛喂球,這是籃球打法的進步,也是以後的發展趨勢.


連鵬籃球


沒有啊,那麼大個子,怎麼會沒有存在感,我覺得沒有存在感的是中鋒,都搞不清楚還有沒有中鋒這個位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