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藤教育
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倒是觉得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试:
1.把儿童当成儿童
这话听起来可能让人迷惑,活生生的儿童就在自己面前,为什么还要把他们当成儿童呢?
不妨,看看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家长把儿童当成了成年人,忽略了儿童的内心所想。当他想要在游乐场多玩儿一会儿的时候,家长催促他们,赶快回家,还有作业没完成;当孩子在家想要看一会儿动画片的时候,家长在旁边喋喋不休:“在家就是看电视,恨不得抱着电视睡觉。”当孩子想要研究研究玩具的构造的时候,家长在旁边念叨:“刚买回来的玩具,就拆坏了,你怎么那么败家!”
您看,有时候,我们在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忽略了他们认识、感受、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久而久之,变成了“你要我怎样,我就怎样”,直至发展成为“你要我怎样,我偏不怎样”。
2.发现儿童的兴趣点
即便是成年人,也不能对所有需要学习的领域都感兴趣,更何况是儿童呢。
这就需要家长有着一双善于发现儿童兴趣点的眼睛。如果儿童喜欢表达,就让他们把自己认为这一学科有趣的事儿告诉家长,甚至是“教”给家长,如果他能把您讲明白,说明他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如果儿童动手能力强,那就创设环境,让他去把自己所学的内容摆弄出来。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儿童没有兴趣,而是家长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扑灭了他们热情高涨的兴趣。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不妨先从这两点入手进行尝试。如果有效果,欢迎您随时沟通交流。
胖爸聊儿童
我读书的时候,曾有一位极度自律的学霸同学,每天几点学英语,几点做数学,什么时间读课外书,什么时间看新闻,安排得妥妥的,雷打不动的坚持贯穿了整个中学生涯,最后,如愿考入北大。
这种学习内驱力特别强的孩子,我们叫他们“别人家的孩子”。因为,轮到我们自己的孩子,画风往往是这样的:
“妈妈,我就看一会儿,就一会儿,看了这集我就去写作业。”
“妈妈,等我吃了这个苹果再读英语行吗?”
“妈妈,数学好难啊!我真的不想学。”
拖拖拉拉、厌倦学习,即使被强迫按在桌子前学习,也提不起精神,进入不了状态。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不管怎么说,学习本质上就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让一个青春好动的孩子能踏踏实实坐在桌子跟前好好学习,的确是挺痛苦的。所以,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内驱力,关键就是: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
第一步,作为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丰富学习的形式。
对于英语,通过看英文动画片、英文电影来学习,效果肯定比看着书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得学有意思;对于生物,到田间地头、野生动物园走走看看,肯定比光看书记住得多。总之,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起来,是让孩子沉入学习的第一步。
第二步,当没有那么多的内容可以有趣到让孩子“沉迷学习不能自拔”。那如何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那些枯燥的内容呢?家长可以提升孩子的成就感。
1.采用阶段性奖励的方式。比如,家长可以做一个学习自律表,每完成一个任务获得一颗小星星,累积获得多少颗星星可以获得一次小奖励,比如一个小玩具,或者多看一集动画片等等。
2.可以让孩子当小老师,父母当学生,让孩子通过讲课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我们最常用的,就是第一种学习方式,老师讲学生听,学习效果只有5%。接下来依次是阅读、听与看、示范,分别能达到10%、20%、30%。
但是,当我们看看再金字塔底座的学习方式,就是教给别人,或者立即应用,两周后能记住90%的内容。可见,让孩子当小老师教父母,是最有效也是最能让孩子获得学习成就感的方式。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家长要起到榜样的作用。
当孩子在书房写作业的时候,如果父母在看电视、看手机,难免会让孩子觉得不服气,“凭什么你们可以娱乐,而我只能在这里写这些枯燥的作业。”但是不看电视、不看手机根本不够,父母也要做一个爱学习的榜样。大凡爱学习的家长,孩子也总是有很强的学习内驱力。
总之,让孩子产生学习内驱力,让孩子真正的爱上学习,还是有许多方法可循的。
皮皮聊育儿
这个问题其实是困扰家长的老大难题!
让孩子变为我想学,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律。
我想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抛砖引玉。
我从小学到初中都是老师眼中的后进生。
家长心中那个付不起的阿斗。虽然不至于排名倒数,但当时只要不进倒数十名内,就是我那学期最欣慰的事情了。
但我在初中到高中,有两次转折点。
一次实在初中的初三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我数学突然考了90,那次那个数学老师走到我旁边捏着我耳朵问我是不是做过那份试卷。但我确实没有。自那次后,好像有啥在推动我,我上课特别专注,第二次考了98,那数学老师还是不相信,第三次考试让我直接坐到讲台上做试卷,他就在旁边盯着我,结果我考了100,还做出了一道附加题。之后数学老师对我不得不另眼相看,我数学单科成绩不知道咋滴,就一直排名1、2。
初中凭借数学的丁点优势,我顺利考到了普通高中的重点班。在高中又出现一次神奇的事情,就是我的政治,第一次考试就考了个年级第一,接着我上政治课非常专注,而且开始用类似现在说的思维导图的方法整理政治的知识。这政治在高考上,我成绩是全市排名第二。
这个我自己逆袭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其实智力啥的都是浮云!根本不是这样。我每次和别人谈起来,我都很自豪。但反思这个过程,我认为最关键的是:
1、我能学会!而且比别人都好!突然的考好,让我自己肯定自己,所以自那以后,我做题学习很自觉,虽然偏科,但我自信满满。
2、老师和家长对我的肯定!我成绩不好的时候,我前后两个人隔空讲话,班主任竟然要我罚站,原因是那两讲话,没有我,将不起来!自从我成绩突然变好,老师对我课堂提问增加,关注增加,家长对我那是一个佩服,直接是360度反转。
所以,我总结,让小孩变为“我想学”的关键是:
让孩子学会了,作对了,自信心提高了。
- 怎么做呢,在我毕业后,我一直从事教育培训,我重新梳理了初中和高中的知识,其实我发现,如果仅是为了考试,真的没那么难。基本思路是,把考点总结出来,针对考点反复做题,固话思维。固话到一看同类题目,就能找到解题关键点,然后能快速解题。这种训练,虽然不适合目前学校提倡的素质教育,但确实能快速提高成绩。有好的成绩,内心自己有了肯定,才有可能产生学习兴趣,才会专注听课。这是人的最基本心理活动,如果做一件事情,屡试屡败,有多少人能坚持。人的大脑都上是很能上拒绝困难的。
-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是父母的支持。有一个这样的故事,说是一个孩子成绩很差,妈妈被老师叫去训话。那天晚上孩子很怕,妈妈回来肯定会责骂。结果妈妈回来后告诉孩子,“老师说你很棒,但还有进步空间,如果您能更认真更勤奋,那就更好了”。之后孩子是很努力,但成绩也不见得一飞冲天,但每次妈妈给老师训话回来,都是这样鼓励的,最后这个孩子考上了名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父母对孩子的鼓励是多么重要。
大家看法呢,欢迎评论留言。认为我讲得有道理,请点击关注哦
学语文教数学的梁粑比
陪着孩子一起学,我是一名家长,我们家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之所以在一年级陪着孩子学习,我就想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学习,也就是提问所说的,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孩子知道自己去努力学习,这件事情如果孩子能够做到了可以说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家长会省很多的,经历时间还有金钱。
现实往往与此相反,大部分孩子很难做到,自己要好好学习自己主动学习的,包括现在我们家孩子,他也很难去主动的去学习,所以时常我在陪孩子学习的时候,是我在跟孩子闹脾气,而闹脾气最主要的目的,我是让孩子明白他的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不是说在给家长学习,所以有时候我会告诉孩子,如果说你不想学习,那么咱们就不学,因为学习是你的事情,如果你不想实现你的理想,那么咱们就不学习,因为如果你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够实现。
现在大部分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好多家长因为某些原因自己当初没学习好,或者是那个时候贪玩,错过了最佳学习时机,比较懊悔,所以把一切学习的精力都倾注到孩子身上,所以才会有了一个那样的笑话的歌,就是有些笨鸟自己不会飞,下了个蛋要把蛋孵出鸟儿让鸟飞,其实这个真的是现在一部分家庭培养孩子学习的真实写照,而孩子却认为学习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父母的理想。
就是父母太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给父母学的学习是为了实现父母的理想,跟自己学习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孩子学习永远都是被动式的去学习。
怎么样让孩子去主动的去学习呢?不能说我的方法完全有效但,至少我们家孩子他也贪玩,可是在有些事情的时候跟他说了之后,他还是能够自己去主动的,要学好好多事情,他一定要做好,尤其学习上的事情。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主要问孩子他长大的理想是什么?并且告诉他你实现的理想必须是努力学习得来的,所以现在如果孩子不怎么爱学习的时候,我就会跟他讲,你学习不是给我学,如果你想实现理想,你必须得需要考上大学,而考上大学的前提条件你必须得考上高中啊,考上高中你必须得小学和初中学习好才能有机会考上高中,并不是说你学习了就能够上高中,现在一般的小孩没有这种危机和竞争意识,也得有的家长就不会给孩子传导这些个方式,觉得孩子小没有必要说,而总是催着孩子学习,所以孩子就永远都是被动式的学习,这就为什么好多时候会发现说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孩子懂事了能够主动学习了,是因为他认识到这种问题了是学了而有的孩子开窍晚认识的晚,认识的晚,基本上初中了才开始要好好学习了,甚至有的已经初三了,我才想起来要好好学习,我要考高中考大学,但是可能往往这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学习时间,晚了,虽然说这样的特例有很多可能能够逆袭不过太少了。
陪着孩子一起学
老黄在中学的时候经历了从学渣到学霸的转变,从初二英语考30分到初三毕业考入市里最好的高中。如何转变的呢?下面我将分享自身案例,对如何激发学习内驱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他人肯定,增强自信心
我念初二的时候,成绩非常差,英语每次30分左右,试卷发下来就不见了,到期末考的时候课本都找不到了,心里根本没有学习。
上初三之后,备感压力,害怕考不上高中,开始一点一点学习。直到期中考试,年级120人左右,我破天荒拿到第49名。
当我看到前50名榜单有我的名字时,信心大增,经历了从学习的绝望到看到希望。从此我就抓住这希望,发奋努力,一直坚持到中学毕业,直到考入好高中。
我那时的学习内驱力来自于学校的肯定,即他人肯定。我相信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优点,想办法去鼓励他,肯定他,一点一点把孩子的信心建立起来。有了自信心,学习内驱力自然就像车轮子一样滚动起来。
二、自我奖励
初中我特别喜欢甜牛奶,于是我告诉自己,当我读书达到一小时,就奖励自己喝一杯牛奶。通过这种方式,我读书达到了很多个一小时,喝了很多杯牛奶。我一开始学习真的只是为了喝牛奶,但是后来读书时,我已经完全忘记喝牛奶了,而真正把认真学习当成了习惯。
前期学习内驱力不够的时候,给些小奖励还是可行的。但是这种方式不适合长期使用。如果能像我一样,在不经意间养成读书的习惯就更好了。
三、为他人讲解,可以倒逼自己输入学习,增强学习内驱力
那时当我成绩有了一点点起色后,有些基础很差的同学常问我问题。为了给同学解答问题,我倒逼自己更努力学习,这也极大增强了我的学习内驱力。
作为家长,也可以请求孩子给自己讲解他们学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而为他人讲解,能将学到的知识最大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以上便是我自身案例的参考,希望能给你帮助。
关注我,我是研究员老黄。
研究员老黄
做了12年的心理记者,我看到最有用的,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的方式,就是父母本人也热爱学习,热爱阅读。让学习和阅读在家里是一件自然而然,特别普通、特别正常的事儿。
在我看来,买学区房。千方百计的把孩子送到重点中学、花好多钱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苦口婆心掰开了揉碎了讲道理,都不如父母本身就热爱学习、热爱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变化大。
很多年前采访过山东的一家人,妈妈是个下岗工人,爸爸是个基层公务员。女儿学习一直有点儿吃力,下岗之后,妈妈就想,怎么能帮助女儿提高学习成绩呢?
思来想去,这个妈妈的做法,就是自己开始学英语。妈妈是高中毕业就到工厂当工人了,这时候40多岁,对英语已经一窍不通了。
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更没有外教,就是跟女儿一起,从初中英语开始学的。女儿当时十二三岁,学的比她快多了。为了不被女儿落下,她做饭也学,洗衣服也学,就连晚上做梦的时候都在学。
三年之后,女儿升高中的时候,妈妈的英语已经很不错了,都开始做高考英语卷了。
妈妈是拼命学英语的时候,爸爸也没闲着。爸爸中专毕业,也没上过大学,但一直有个写作的梦想。爸爸开始大量的阅读,逼着自己开始写东西。刚开始,一天写100字都跟要了命似的。都是这么坚持每天练每天练,每天至少阅读三个小时,写作三个小时。竟然出了第一本书,一本描写当地乡村,他小时候生活环境的小说。
他们家里根本没有电视,每天下了学下了班吃完饭,三个人就一起坐在书桌旁边。妈妈学英语,爸爸看书写作,孩子写作业。
按父母的说法,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天资一般,成绩也属于中间靠后。但自从一家人,开始集体学习之后,女儿的成绩就慢慢追上来了。最关键的是女儿觉得学习看书,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儿,应该做的事,也是让人享受的事。
最后,女儿考进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专业;妈妈开始给周围的初中学生当英语家教;爸爸的书,已经出到了第三本。
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他告诉我们,想让孩子有学习的内驱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家庭中有学习的氛围,所有人都在学习,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愉快又自然的事。
自己一边儿打着麻将,或者一边儿刷着抖音,一边训斥孩子不爱学习、不求上进。孩子怎么可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呢?
做了12年心理记者,也是管理心理学博士,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最难认清楚的人是自己,最难管理好的人也是自己。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探索自我,了解自我,过上幸福丰盛的人生。每天一个好观念
“你说到底什么关系?”一个女士的咆哮声传来。
邻居男士听到后对自己妻子说:“对面那个老公的把柄,被老婆抓到了。”
“互为相反数!”
大家都愣了,原来不是什么老公出轨的戏码,而是一个妈妈在给孩子辅导作业。
这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安家》中的一个情节,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声音此起彼伏,也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
如何培养孩子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
01 兴趣永远是第一驱动力。
我儿子两岁多一点,他最近对刀很感兴趣,每次我切菜的时候,他总是说他也要切,与其害怕孩子无法使用好或者害怕危险而阻止,不如教会他如何使用。
于是我让他站在小凳子上,我握住他的手,一起切,过程中,我会示范,另一只手怎么放才不会被切到,试过两三次之后,他开始对水果刀感兴趣,告诉我要切苹果。
以我对他的了解,越是阻止,他越是想弄,而且会让我们之间的关系进入一种拉锯战,他会嘶吼半天,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对于他现在这个年龄段已经不太管用了,
于是我削了一个苹果,切成大块,放在小案板上连同水果刀给他,第一次他可以切成相对大一些的小块,并且自己知道可以另一只手按压刀背切不太好切的地方,第二次他就能切成更小一些的块状了。
把时间浪费在跟孩子较劲上的同时,消耗掉的是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得不偿失。
在切苹果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水果刀比他的塑料玩具刀好切、削过皮的块状苹果比一个完整的苹果好切、两只手一起用力比一只手好切、哪块更大、哪块更小……
很多父母会为了培养孩子某方面的技能,专门送去一些兴趣班,但是实际上,生活本身就是教育,一个小小的点,就可以牵扯出很多知识点面。
小年龄段的孩子你也许短时间内不知道他喜欢什么,但是他不喜欢什么,大人是绝对能感受到的。
02 逐步提高的技能。
越是擅长的事情,越想做,这是技能的正向作用的结果。
在提高技能的同时,父母要注意一点,就是夸奖孩子的方式。
不要夸孩子聪明,而是夸孩子积极思考、坚持不懈等努力的过程,避免虚假表扬和与他人对比的表扬。
03 正向看待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叛逆。
一般一岁多快两岁的阶段,孩子就会出现第一个叛逆期,叛逆是自我意识萌发想要自主的结果,就是想要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够做自己。
打骂、吼叫只会让孩子越来越逆反,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适合他们年龄段和发展特点的责任。当孩子感觉被信任,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承担更大的责任。
04 孩子的努力,不应该是父母严防死守的结果。
朋友是一个高中班主任,班上一个同学告诉他,感觉自己活着纯粹是为了父母,学习也是为了父母学,活着真没意思。
“你不乖,妈妈就不爱你了。”
“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父母的付出吗?”
这些话都是一些父母常见的口头禅,这样的父母,爱的只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自身。
爱孩子,是无条件接纳,而不是他满足了我对他的期待,我才接纳他。
学习是伴随一生的习惯,而不是达到一定成绩,完成了父母期待后,变得不知所措,不知道人生意义在哪里。
写在最后。
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有担当的个体,成绩只是水到渠成的产物而已。教育不是什么都要管,也不是大撒把,而是在两者之间,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而《安家》中那个让妈妈头疼的苏天培,转学之后发现了自己的天分以及人生发展方向,获得全国机器人大赛金奖。
乔治和妈咪
我觉得这方面我是比较有经验的,因为我的孩子还算很好学,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爱看书,因为他说书本可以告诉他很多他不知道的东西,四岁主动参加了跆拳道兴趣班,现在两年了,有目标要上黑带……其实作为妈妈我很懒,但是对于孩子的好奇心我保持了,在家我从来不随便教他生活以外的东西,只告诉他,你想知道的东西,以后都可以看书,学习方面我也不怎么教,因为我是妈妈不是老师,我只告诉我的孩子,你以后会学到很多你不知道的东西,老师课上会教你,认真听讲,错过了就没了,我的孩子才6岁,但是识字量很大,都是他自己出门坐公交车坐地铁看广告认识的,到处都是他好奇学习的地方,超市阿姨都是他的识字老师,不懂自己就跑去问了,会看书,算术看着看着,既然也看会了,我一直觉得我是保持了他的好奇心,幼儿园老师也说他上课很认真,不管他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都会很用心去学习,回到家里也会很乐意展示给我看………在学校也因为知识面比较广,同学也都喜欢跟他玩………
ss3080
1、了解孩子想得到什么,告诉他(她)书本里也有。并且讲解自己的或他人的一些亲身经历。
例如,我曾经告诉孩子,当年我当学生的时候,经常为解答出一题数学题而感觉好玩。解题就像是玩游戏一般有趣,甚至比玩游戏还有趣。学好文化知识,不仅现在就能体会到游戏般的乐趣,而且将来还能用学到的知识创作出更多游戏,让更多的人一起玩。不仅了创作游戏,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作谋生的职业。这样,工作就像玩一样,多有趣。
2、营造氛围。
例如,不定期地给孩子选择课外书籍。不定期地给孩子讲解一些故事,并恰到好处地评价,引导孩子感悟:原来学习这么好,这么有趣,这么值得去学习。
3、强调反复和坚持,同时还要因势利导
为什么要反复和坚持呢?因为,即使正确的方法也不可能一次奏效。一次教导之后,还会淡化、遗忘。因此,要坚持反复地讲故事、谈感受、举例子。
同时,根据观察和体会到的孩子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天福悟道
我的女儿现在十二岁,可以说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从小我们大人总是鼓励她,表扬她,把她的自尊养大了,现在虽然有时候有点自负,但有了自尊心她不甘落后于别人。
松懈的时候我会给她分析她的未来,如果学习好可能会有什么工作,学习不好又是什么工作,然后考试考得好我也不奖励,最多夸她有进步,因为我让她知道那为她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当然跟她交的朋友也很有关系,她朋友爱学习,她也不甘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