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誰侵略當時的清政府,事件經過怎樣?

櫻花飛舞時2


1840~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史稱“鴉片戰爭”。

1838年,清政府為自身統治利益,並迫於人民的壓力,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去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嚴厲禁菸,在虎門海灘當眾銷燬了繳獲英國及其他國家不法商人的鴉片237萬餘斤,並多次粉碎英軍的挑釁。

1840年6月,在美、法、等國支持下,英軍艦隊駛入中國廣東海面,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軍在海防各個被擊破佔領後,道光帝被英軍的武力嚇著,派直隸總督琦善到天津與英軍談判。後又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繼續議和,並將林則徐、鄧廷楨革職。

1841年1月英軍趁琦善撤除戰備,突然攻陷沙角、大角炮臺。道光帝派奕山率軍赴廣州對英軍作戰,還是失敗,英軍攻陷廣州、虎門,奕山投降。訂立《廣州合約》,激起三元里等地數萬民眾的抗英怒潮。

1842年3月清政府節節敗退。8月,耆英、伊里布被迫與英國侵略者在英艦皋華麗號上籤訂了《南京條約》,結束了鴉片戰爭。





徐徐風來


1840~1842年間,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藉口中方銷燬鴉片而派兵入侵的戰爭。 日期: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地點:中國 結果:英國勝利 起因:虎門銷煙 領土變更:割讓香港島予英國 大清帝國兵力91,680人,傷亡,22,790人 英國兵力20,000人,傷亡,523人 清中葉以後,英國等國向中國大量輸出毒品鴉片。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次年三月,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餘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燬。英國政府以此為藉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自此開始,戰爭經歷三個階段。

英軍首次北犯

(1840.6~12) 根據英國政府的訓令,遠征軍封鎖廣州、廈門(今屬福建)等處的海口,截斷中國的海外貿易,並於7月攻佔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作為前進據點。此時,中國沿海地區,除廣東在林則徐督飭下稍作戰備外,其餘均防備鬆弛。8月,英艦抵達天津大沽口外,道光帝懾於兵威,罷免林則徐,改派直隸總督琦善為欽差大臣;同時,英方也以疾疫流行,秋冬將臨,同意南下廣東進行談判。英軍南下後,清廷下令沿海各省督撫籌防海口,並命兩江總督伊里布率兵至浙東,準備收復定海。

虎門廣州之戰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12~1841.8) 1840年12月,琦善與義律在廣東開始談判。1841年1月7日,英軍不滿談判的進展,出動海陸軍攻佔虎門的第一重門戶--沙角、大角炮臺,發起虎門之戰。道光帝聞訊下令對英宣戰,派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並從各地調兵萬餘人赴粵。2月26日,英軍又出動海陸軍,攻破虎門橫檔一線各炮臺和大虎山炮臺,溯珠江直逼廣州。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力戰殉國。5月24日,英軍對廣州發起進攻,一路佔據城西南的商館,一路由城西北登岸,包抄城北高地,攻佔城東北各炮臺,並炮擊廣州城。在此形勢下,奕山等接受英方條件,納銀600萬元,換取英軍撤出廣州地區。英國侵略者的暴行,激起城北郊三元里一帶民眾自發武裝起來進行抗英鬥爭。

英軍再次北犯

(1841.8~1842.8) 英國政府對義律在廣州所獲侵略權益尚嫌太少,乃改派璞鼎查(Henry Pottinger)為全權代表來華,擴大侵略。1841年8月21日,璞鼎查率艦船37艘、陸軍2500人離香港北上,攻破福建廈門,佔據鼓浪嶼。旋北進浙江,10月1日攻陷定海(1841年2月,英軍以疾疫流行,放棄定海),10日陷鎮海(今屬寧波),13日佔寧波。時英軍兵力不足,遂停止進攻,等待援軍。 廈門、浙東兵敗後,道光帝又派吏部尚書奕經為揚威將軍赴浙,並陸續調集兵勇以備反擊。1842年3月,奕經以兵力已足,決定水陸同時反擊,企圖一舉收復寧波、鎮海、定海。3月10日夜,清軍對寧波、鎮海分別發起反擊,接戰均不利,紛紛撤回原駐地。進攻定海因風潮不順而延期。3月15日駐寧波英軍乘勢反攻慈溪(今慈城鎮)和城西大寶山等地,清軍大敗,退守曹娥江以西。道光帝見久經準備的浙東反攻又告失敗,遂調盛京將軍耆英趕赴江南,準備與英軍媾和(見浙東之戰)。 1842年5月,英軍放棄寧波,集中兵力北犯。18日,攻陷浙江平湖乍浦鎮。6月16日發起吳淞之戰,江南提督陳化成戰死。此後,英援軍相繼到達長江口外,璞鼎查不理耆英等人的乞和照會,以艦船73艘、陸軍1.2萬人,溯長江上犯,準備切斷中國內陸交通大動脈運河。7月21日,英陸軍6900餘眾,發起鎮江之戰,遭頑強抗擊,被擊斃169人後攻陷鎮江。27日,英艦隊駛抵南京江面,清軍已無力再戰,全部接受英國侵略要求。8月29日,耆英與璞鼎查簽訂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 鴉片戰爭是中國軍民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的第一次戰爭,廣大官兵英勇抗戰,表現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但是,由於清廷和戰不定,決策多變,將帥不善指揮,戰法呆板,加之武器裝備落後,終為英軍所敗。鴉片戰爭的實踐表明,落後的封建軍隊已不能戰勝初步近代化的資本主義軍隊。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SXK休娛音


侵略者是當時的英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紀30年代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為了擴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場,英國迫切要求打開中國的大門。

2、重要原因:清政府的腐敗落後、國力衰弱為英國發動戰爭提供了可能。

3、直接原因:中國正義的禁菸運動被英國作為發動戰爭的藉口。

第一次鴉片戰爭——戰爭經過概述

1839年7月,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兇手,義律卻自己輕判了事。

8月15日,林則徐下令禁止一切貿易,派兵開進澳門,更進一步驅逐英人出境。此事因而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10月1日,英國內閣以商務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脅為理由,作出“派遣艦隊去中國海”的決定,雖然依據中國法律英國人無權在中國領土上存放鴉片。

1840年1月5日,林則徐根據道光帝旨意,宣佈正式封港,永遠斷絕和英國貿易。1月8日英國“窩拉疑”號艦長宣佈,自1月15日起,封鎖廣州口岸與珠江口。1月16日,維多利亞女王在國會演說,謂正密切注意英人在華利益及國家尊嚴。

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引起我國臣民與該國通商關係中斷,朕已極嚴重注意,並將繼續注意這一影向我國臣民利益與王室尊嚴的事件。

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英軍總司令。

4月,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下,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英政府始終未正式宣戰,認為軍事行動只是一種報復(reprisal),而非戰爭。

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的機動艦隊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海面,標誌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英國出兵的深層原因據羅茲·墨菲的分析,則是為了擁有與巨大的中國市場自由貿易的機會,從而能夠直接進入中國市場。並且希望清朝政府能夠承認英國是平等國家。而中國因傳統的天下秩序、五服朝貢制度等非平等外交,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態度,使英國無法容忍遭受輕視或忽視和遭受排擠,中國的態度在當時已經進入近代世界的國際社會中顯得格格不入。英國將中國的拒絕看作是落後的表現,而部分西方人也有一種必要時訴諸武力把中國推向近代世界的使命感,認為這對雙方都會帶來利益。正是雙方的自大,導致了正面衝突的爆發。

戰爭結果。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清政府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小農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畫筆小明


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是清政府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第一次較量。事件經過如下:

(一)

歷史背景:清朝封建統治走向衰落;世界上資本主義處於上升階段。

經濟狀況:當時中國的社會經濟,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以英國工業發展水平最高。

貿易往來:中國向英國輸出茶葉、生絲、瓷器,銷路旺盛;英國向中國輸入呢絨、布匹,很難在中國市場傾銷。

導致結果:中國“出超”,即“貿易順差”,在對外貿易中,商品出口總額高於商品進口總額,大量白銀流入中國。

(二)

採取措施

1、英國為了扭轉對華的貿易逆差,牟取暴利,英國東印度公司用走私的方法向中國大量銷售鴉片。

2、美國效法英國。

導致結果:中國對外貿易轉變成“入超”,即“貿易順差”,大量白銀外流。

鴉片戰爭前40年,英國走私船隻運入中國的鴉片有四十多萬箱,從中國掠走白銀達三四億銀元。

鴉片危害

1、白銀大量外流,直接威脅清政府財政。

2、官僚、地主、貴族吸食鴉片後,更腐敗。

3、士兵吸食鴉片,削弱戰鬥力。

4、平民吸食鴉片,損害身體,傾家蕩產。

(三)

堅決抵制

:清朝以林則徐為首,有見識的大臣,主張重辦煙販及吸食的人,抵制鴉片輸入。道光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東查禁鴉片。

林則徐到廣東後,緝拿煙飯,整頓海防,加強防禦工事,訓練水師。

英國政府代表、駐華商務監督義律,指使英國商人拒絕交出鴉片和寫保證書。林則徐怒斥義律,下令停止中英貿易,封鎖英國人商館,中國員工也撤出英商館,義律被迫答應,英美等國商人交出鴉片一百一十多萬公斤。

虎門銷煙: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燬,前後用時二十多天,至6月25日結束。

虎門銷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但成為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四)鴉片戰爭

1、中國禁菸,英國決定發動侵略戰爭。1840年6月,英軍艦隊開到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進行挑釁,鴉片戰爭開始。

2、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查辦,改派琦善為欽差大臣,與英軍談判。英軍強戰香港島。

3、1841年,英軍再次進攻虎門。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與守軍壯烈犧牲,虎門失陷。

4、1841年,英軍炮轟虎門,皇宗室奕山舉白旗求和。

5、廣州三元里人民同英軍在牛欄岡激戰,英軍求救,奕山強迫群眾解散。

6、1841年秋天,英軍攻陷廈門,二次進攻定海,定海總兵葛雲飛率軍抵抗,英勇犧牲,定海、寧波失陷。

7、寧波農民組織黑水黨偷襲敵人。

8、1842年,英軍進犯長江口門戶吳淞。年近七十的江南提督陳化成,堅守炮臺,力竭犧牲。

9、英軍進攻鎮江,清軍英勇抵抗,英軍傷亡慘重。

10、1842年8月,英艦到達南京江面,中英代表議和,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主要內容:割香港;賠貨幣2100萬元(西班牙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進出口貨物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11、美法以武力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

12、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籤屬條約附件,增加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權利。

(五)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的開端。


啦啦咪哆哆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經常稱其為第一次中英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具體經過是這樣的:

1839年7月,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兇手,義律卻自己輕判了事。
1839年8月15日,林則徐下令禁止一切貿易,派兵進入澳門,更進一步驅逐英人出境。此事因而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1839年10月1日,英國內閣以商務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脅為理由,作出“派遣艦隊去中國海”的決定,雖然依據中國法律英國人無權在中國領土上存放鴉片。
1840年1月5日,林則徐根據道光帝旨意,宣佈正式封港,永遠斷絕和英國貿易。1月8日英國“窩拉疑”號艦長宣佈,自1月15日起,封鎖廣州口岸與珠江口。1月16日,維多利亞女王在國會演說,謂正密切注意英人在華利益及國家尊嚴。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引起我國臣民與該國通商關係中斷,朕已極嚴重注意,並將繼續注意這一影向我國臣民利益與王室尊嚴的事件。
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英軍總司令。

4月,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下,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 ,英政府始終未正式宣戰,認為軍事行動只是一種報復(reprisal),而非戰爭。

最後簽訂條約:

  1. 割香港島給英國。
  2.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人在通商口岸設駐領事館。
  3. 中國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2100萬元的成分是: 600萬賠償鴉片,300萬償還英商債務,1200萬英軍軍費。
  4. 英國在中國的進出口貨物納稅,中國與英國共同議定。
  5. 英國商人可以自由地與中國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

安德魯HNB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小農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名稱

鴉片戰爭

地點

中國東南沿海

時間

1840年6月~1842年8月

參戰方

英國,中國清朝

結果

英軍獲勝,簽訂《南京條約》

參戰方兵力

英國軍隊19000人

清朝軍隊91680-200000人

傷亡情況

英國傷亡523人(陣亡69人)

中國傷亡22790人

主要指揮官

帕默斯頓、查理·埃利奧特

主要指揮官

道光皇帝、林則徐、關天培

簽訂條約

《南京條約》

影響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夜旳進行曲


鴉片戰爭(英語:First Opium War;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英國向滿清走私鴉片從而引發的一場戰爭,戰爭的導火線是英國商人在中國廣東海域走私鴉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則徐於1839年在廣東強行銷煙,中英矛盾逐次升級,而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由此簽署的《南京條約》是近代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除賠款外,將香港島永久讓予英國,並使英國得到領事裁判權。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英國向清政府走私鴉片,引發鴉片戰爭,而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

英國方面經常稱第一次鴉片戰爭為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鬥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閉關鎖國”後的滿清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中國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奔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餘箱,並於虎門海口盡數銷燬。打擊了英國鴉片走私販的囂張氣焰,同時影響到了英國的利益。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藉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花開水不流


第一次鴉片戰爭,發動者是英國!過程就是英國想打通中國的市場,但是中國是小農經濟的經濟體制。是可以自給自足的。英國多年來步步經營,想把他們國家的產品輸入到我們的國家,但是結果就是流入我國的白銀多,導他們國家的白銀流入少。這怎麼能行呢,然後英國就火了,必須得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況,一個時間英國發現鴉片能夠對我國造成一定的影響,吸食鴉片可以侵蝕國民的意志力,這樣的話,明朝的國力就會衰弱。他們的計謀就會得逞。以得到高額的利潤!但是陰謀永遠是陰謀,怎麼可能不被發現?我國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就進行了虎門銷煙。這就擋住了英國的財路和計謀。於是英國就對清政府發動了鴉片戰爭。遺憾的是中國戰敗了,也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1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我國就被捲入了資本主義的世界裡,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白公子怪談明史


鴉片戰爭,也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用現在大家都明白的話說就是,英國啊,美國啊,俄國啊。工業發展的特別迅速,現代化工業去死了傳統的手工業。然後他們就生產量劇增。但是他們並不滿足,想擴大生產。從而需要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不光是市場吧,原料也是他們極其匱乏的,中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原料產地。中國的領土可以滿足他們進一步擴張的慾望。而當時的中國,國防方面真的很弱,個根本沒有辦法抵抗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我們的封建制度,當時也是阻礙著我們的經濟發展。

然而他們從虎視眈眈變成了實際行動。鴉片戰爭就這麼爆發了。

1840年,以林則徐虎門銷煙最為一個他們侵略的藉口,英國派出了遠征軍。反正真的也是夠遠的。現在都感覺遠,更何況1840年。他們還是最船來的,累的很。他們浩浩蕩蕩47艘軍艦,4000多人來到了我們廣東的珠江口岸,封鎖了我們的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就開始了。真的是,列強想侵略哪裡,任何理由都能成立。自己就給自己找各種理由,能說服誰呢?

第一次鴉片戰爭,我們根本就是抵擋不了,以我們當時的國力,我們只能忍受屈辱。簽訂了我們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我們割地賠款,商定了關稅。中國的主權嚴重喪失,我們也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們的小農經濟也不再能適用於我們的國家性質,自給自足也慢慢的解體,不能夠實現,因為不能聽自己的了啊!

鴉片戰爭真的也揭開了我們中國人反抗外來侵略的篇章。

真的是國家弱小,誰都能欺負。我們生活在現在的中國,真的是很辛福的。這一次的疫情,不僅體現了我們的國力,還體現了我們大國的風度。讓時間認清了現在中國的世界地位。我們是有過屈辱的歷史,但是正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國家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有多少先人為我們國家的強大付出了一生。我們中國兒女才知道珍惜現在的生活。我們知道聽國家的話,我們知道只要國家在我們就不會受委屈。真的為現在國家的強大而感到幸福。說不出來的幸福感。


小甜甜要穿越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為藉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藉口發動戰爭,英、法兩國在美、俄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於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燬。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