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絲剝繭,這群流調偵探從數百次電話中鎖定密切接觸者

封面新聞 記者 黃曉慶

第一次流調,新冠肺炎確診者告訴流調員,他曾經乘坐過摩托車去衛生院看病,但是不認識司機。第二次流調,通過引導,他回憶起了司機的相貌特徵。第三次流調,他想起司機的外號叫“李么八”(音),提供了大概位置。根據這一層線索,流調員找到了司機,進行集中隔離。

疫情期間,這樣像破案一樣情節經常在內江市東興區疾控中心上演。如果不是疫情,流調人員或許不會從幕後走到臺前,受到那麼多關注,他們被外界稱作是“醫學偵探”。他們有福爾摩斯般的高強技藝,通過直面確診者,耐心詢問、抽絲剝繭、撥開迷霧,捕捉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鎖定密切接觸者,盡最大可能切斷傳播途徑。

1月29日晚7點,東興區疾控中心流調組成員黃豔接到通知,東興區永福鎮的夏某經區專家組會診,確定為疑似病例,正從永福衛生院轉到區人民醫院的路上。“轉移過程大約1小時,這麼寶貴的時間不能浪費”。這樣一想,黃豔一邊趕去區人民醫院等待,一邊撥通了夏某的電話,展開流調,掌握了基本信息。等夏某抵達後,等待檢查結果,再次詢問。很快,一份初步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形成。

夏某確診後,中心先後派了8位流調員,再次核實細節,不斷完善調查報告,對他以及相關接觸者進行了數百次的電話調查,最終鎖定了21個密切接觸者,全部第一時間進行了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追問,是每位流調隊員的基本功。因為需要分析每例確診病例發病前3天及發病後至隔離期間的活動軌跡,所以流調員需要事無鉅細地詢問。“有時病人想不起之前的事,我們就會用一些技巧,幫助他回憶。”傳染病防治管理科主任黃美舉例說,有確診者說他曾經去購物,但是不記得店名了,於是流調員會引導回憶商店的位置,詢問是否手機支付,然後通過支付信息找到商店。

抽丝剥茧,这群流调侦探从数百次电话中锁定密切接触者

黃美正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流行病學調查並不只是簡單的問話,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往往不能在海量信息中排除混雜因素。判斷病人是否撒謊,黃美有竅門,她告訴記者,問了一段時間後倒回去再問之前的問題,如果病人含糊不清甚至前後矛盾,那就待進一步核實。

截至目前共出動流調人員247人次,完成流行病學個案調查55例,排查疑似及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283人,解除醫學觀察283人。

流調組裡有即將退休的老同志,也有剛剛參加工作的新同志,有時,他們剛剛完成一個流調任務,還沒來得及休息、吃飯,又要全副武裝,奔赴下一個流調現場。正是有了他們的辛勤付出,才有了科學完整的流調報告,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科學依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