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出糗,只怕守舊,成為25%的創新者,成為理想中的自我吧!

當你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時,你一般會怎麼做?

不怕出糗,只怕守舊,成為25%的創新者,成為理想中的自我吧!

就比如作為一個新入學的大學生,你是每天都固定到圖書館去報道?還是跟著室友一起通宵打遊戲?

我有個高中同窗好友,可以說是見證了他努力奮鬥的三年,到了高三都能堅持每天早上五點就起床讀書,這樣認真的讀書態度和規律的學習習慣一直是老師口中的榜樣。

後來上了大學以後我們去了不同的學校也少了很多聯繫,直到大二暑假我們才又約出來吃了頓飯,沒想到在等菜上桌的期間,以前手機上只有學習軟件的他,馬上掏出手機問我要不要玩一盤王者。

不怕出糗,只怕守舊,成為25%的創新者,成為理想中的自我吧!

後來在聊天我才知道,大一剛入學的他每天都往圖書館裡鑽,有時候他出門舍友都還在睡,他還常常是宿舍的帶飯大將。但漸漸地,當他醒來發現舍友都還在睡的時候,他躺在床上常想“我這麼努力有什麼用呢?最後大家的考試成績不也都是旗鼓相當。”

到後來,他發現當他回到宿舍的時候,屋子裡的歡聲笑語好像沒有自己能參與的,他們在遊戲中的吶喊、互動,就像是“別人的狂歡,而自己獨自寂寞”。

於是,他不再去圖書館了,只在期末考前一個月臨時抱佛腳。他也開始玩遊戲了,手機上的手遊、電腦上的網遊應有盡有,慢慢地都替代了那些學習軟件。

不怕出糗,只怕守舊,成為25%的創新者,成為理想中的自我吧!

隨波逐流?這是人們在群體生活下的常態,特別是對於作為群居動物的人類,跟著多數人走一直是這個大家庭的基調,這也就是“從眾”。


從眾指人們採納其他群體成員的行為和意見的傾向,絕大部分的人會在群體的壓力下,而放棄自己的意見,採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


心理學上一直對於人們為什麼會採取從眾的行為感到好奇,是否存在讓人無視社會制約、特立獨行的情況?社會心理學家也一直致力於研究兩種導致從眾的因素:

一、信息化影響

比如當你第一次進入一家高檔西餐廳,桌上擺滿琳琅滿目的餐具,但為了不丟臉面,你又不好意思求助,那你又該如何使用這些餐具?

絕大部分人都是偷偷觀察餐桌上其他人的表現,這能夠幫助自己做出適當的選擇。或許你會說不需要觀察,我在電視裡看多了別人吃牛排,不就是一刀一叉嗎?其實在餐桌禮儀中,可不只有這一刀一叉。

不怕出糗,只怕守舊,成為25%的創新者,成為理想中的自我吧!

各類餐具

比如在上面這張圖裡的所有餐具,你能認出來它的用途嗎?舉個例子吧:


不怕出糗,只怕守舊,成為25%的創新者,成為理想中的自我吧!

生蠔/牡蠣叉子

這是生蠔/牡蠣叉子。可以用此叉子將殼肉分離,然後盛起或叉起食用。


不怕出糗,只怕守舊,成為25%的創新者,成為理想中的自我吧!

黃油刀

這是很常見的黃油刀,但你知道嗎,這把刀是不可用來切面包的,麵包只能掰開吃,可以將黃油抹在小塊麵包上。

這些小小的餐桌禮儀我想足夠讓你在宴會上一個頭兩個大了,為了能夠了解餐具的正確用法,所以必須得參照別人的行為模式,此時“信息化影響”就正在驅動著你“從眾”。

信息化影響是指個體希望自己當下做出的行為準確無誤,想了解當前情境下正確的反應方式,因此採取和群眾相一致的行動

二、規範化影響

我們來假設自己進入一個情境中,在這裡你被邀請到一間實驗室,裡面還有其他六個人,此時你坐在最後面一個位置,這個實驗要求你們判斷對面屏幕即將出現的三條線條的長短。

不怕出糗,只怕守舊,成為25%的創新者,成為理想中的自我吧!

在前幾輪的判斷中,前幾個人做的判斷都與你一致,但是新的一輪開始,第一個人卻報告說第二條和第三條線條一樣長,事實上在你的眼中這兩條線條明顯不一致,讓你更驚訝的是隨後的幾個人也是報告這兩條線條一樣長。

此時的你會是什麼反應?先是懷疑?然後作為最後一個報告的人,你是否會如實地說出自己的觀點?

事實上,這個實驗的被試幾乎都表現出懷疑的跡象,大約四分之一的人會從頭到尾保持自己的想法,但有50%~80%的人會有一兩次從眾於前麵人的錯誤估計。

不怕出糗,只怕守舊,成為25%的創新者,成為理想中的自我吧!

還有三分之一的被試則是絕大多數的判斷都是屈從於錯誤判斷,即使差異是十分顯著的狀態下,有的人還會強調自己真的覺得這兩條線條一樣長,他們體驗到一種強烈衝動“不要不同於大多數人”。

這就是規範化影響,又稱為“阿施效應”,是指個體希望被別人喜歡、接受和支持,所以從眾於他人。

比較信息化影響和規範化影響,你覺得你會更容易受到什麼影響?從眾或許能夠讓你安穩於現狀,但是特立獨行難道就有錯嗎?

如何成為“特立獨行”

危害社會、損害厲害、傷害他人的特立獨行,固然是有錯,並且是不被認可的。

不怕出糗,只怕守舊,成為25%的創新者,成為理想中的自我吧!

但還有另一種情況,換個角度想,當每個人在穩定地維護這個世界的秩序時,我們還需要有前行者不斷去創造去更新這個世界老舊的零件,如果都只是停滯在原地,那麼我們也將被時代淘汰。

要知道,在社會上,多數人傾向是現狀的辯護者,而創新和改革的力量一般來自於少數派成員


不怕出糗,只怕守舊

魯迅說過“面子是中國精神的綱領”。

中國人是最講究面子的,很多人害怕在眾人面前出糗,提出的想法怕被笑、開發新的系統怕被否定、學習想學的東西怕被說沒前途,最終放棄了自我、成為了別人。

不怕出糗,只怕守舊,成為25%的創新者,成為理想中的自我吧!

出糗其實並不可怕,每一次的否定都應該督促自己拿出更強的實力,讓別人打臉,而不是讓自己跌入萬丈深淵,這才應該是我們要堅定向前的道路。


成為25%的創新者之一

當然,守規矩、踏實做事是一件值得讚揚的事情,但最怕的是規矩守著守著,你就把自己的想法也守住了,“閉關鎖國”一直是中國的慘痛教訓,學習上不會主動、行動上也不付諸實踐,那怎能成為一個理想的自我?

不怕出糗,只怕守舊,成為25%的創新者,成為理想中的自我吧!


在阿施效應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從眾,但也有25%的人一直堅持自己正確的想法。即使從嬰兒時期開始,我們就先靠著模仿學會了語言、社會行為等等,但模仿的下一階段,我們應該去嘗試創新,成為這25%的創造者。


-The end-

我是心知助,正在傳播心理學知識的道路上不斷努力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