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的"付出,得不到同樣的回報?別隻是看上去很努力


為什麼

首發:無戒學堂

週末接到了無戒學堂MCN的通知,帶著學員一起打榜。要求是每人每天寫三條關於三八婦女節的微頭條,兩天就是六條,每條不少於300字。

由於剛好是週末時間,所以我擼起準備袖子大幹一場。一下午的時間就寫了六條出來,第二天又寫了四條,在數量上一直遙遙領先。本以為閱讀量和點贊量會很高,可週一團隊統計的時候我才發現,閱讀量只有可憐的4萬加。而團隊的其他成員,很多閱讀量都過了10萬,甚至還有500萬加的閱讀。看到這個數據,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為什麼

一、為什麼"同樣的"付出,得不到同樣的回報?

1、急於求成

在我看來微頭條很好寫,平時也經常出十萬加的閱讀量。十幾分鍾就可以編寫好一個微頭條,動動手指頭就可以輕鬆完成。就在我摩拳擦掌動手寫作的時候,群裡的很多小夥伴,在接到任務時並沒有著急的創作,而是在找資料、找素材、找圖片。

這就如同犯了兵家大忌——求勝心切。心裡只想著要趕緊完成任務,拿到獎勵,而忽略相關準備,結果卻是自己辛苦不說,還得不償失。

2、 能力欠佳

很多人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每一個都可以在業餘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而寫作無疑是這其中最低成本的變現手段,於是很多人都開始在各種網站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還記得韓寒有篇文章《我也曾對那種力量一無所知》中,談到了業餘和職業的區別,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話:"別用你的業餘愛好去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

這次打榜再次印證了這句話,寫作團的成員,有我這樣的小白,更有很多深耕寫作領域的專業選手,他們對新聞的敏銳度、對故事的情節刻畫、對內容的切入深度,真的是可望而不可即。

3、 缺少反思

其實在我第一天打榜的時候,我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微頭條的閱讀量遲遲突破不了一萬,甚至還有很多自己覺得寫的還不錯的內容,閱讀量只有可憐的600多。

但是這一問題卻沒有引起我足夠的反思,一直以為是推薦機制的問題。可打榜後的統計結果,卻讓我無地自容。在同樣的創作時長下,有的成員的一篇微頭條的閱讀量就過了500萬,給她帶來了將近1000個粉絲,點贊更是無數。

現在看看,如果當初及時發現了自己的內容欠佳,早點分析原因,也不會數據如此難堪。


為什麼

二、擺正心態,讓你的付出更有效

1、 心態一:不計得失、順其自然

人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付出,高估自己的能力......總是關注自己比較多。最可怕的是,成年人在做每一件事之前,總喜歡先計算下投入與所得的性價比,在最少的付出和最多的所得間,找到一個平衡的最優解。

可結果卻事與願違,十分的努力也許能得到二十分鐘的回報,九分的努力可能只有五分的回報,而五分的努力也許就只剩下一分的回報。

其實得還是失,全都在自己的心境了。工作也好,目標也罷,要放平心態,順其自然。用純淨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就是精彩的。用淡然的方式去生活,生活就是美好的。

2、 心態二:堅持之道,從量變到質變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所謂開掛的人生,其實都是背後咬牙的堅持。

很喜歡何炅說過的一句話:"要得到,你必須要付出。要付出,你還要學會堅持。如果你真的覺得很難,那你就要放棄。但放棄了,你就不要抱怨。"

《極限挑戰》裡的小鮮肉張藝興,一直堅持著"努力努力再努力"的作風。從出道到現在,即使在綜藝的道路上越走越順,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音樂夢想。

知乎上有許多關於堅持寫作的文章,有人堅持七年,從孩子兩歲寫到了孩子上學;有人堅持日更千字,從小白變成了專欄作家;還有人只是因為想培養一個愛好,就堅持了百萬字的創作。

其實仔細看看他們的經歷,你會發現其實就是堅持,當你鐵了心要做成一件事,沒有誰能阻擋你。

3、 心態三:學會思考,多找方法

一個人的戰鬥是孤獨的,一群人的戰鬥卻是鼓舞人心的。在無戒學堂MCN的打榜期間,最大的收穫就是可以隨時看到其他成員的成績,那種並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觸摸的成績,而是活生生的一個個發生在你周圍的普通人的努力。

團隊的老師會定期的發起一些免費的課程。比如我們社群,就發起了一名優秀學員的分享課,關於如何利用爆款微頭條漲粉的課程。我的一篇300萬加的微頭條,就是嘗試用老師的方法來創作的,增粉效果出乎意料。@無戒學堂


為什麼


三、對於創作新人,究竟該寫點什麼?

磨刀不誤砍柴工,寫作也是如此。很多寫作課程都在一味的告訴大家"要不停地寫",可事實並非如此。新手寫作,不僅僅是單純的"寫",更重要的是"有收穫的寫"。

1、 寫日記隨筆

寫日記,關鍵是每日的記錄。每天的隨筆練習,更多的是保持一種輸出的狀態,鍛鍊文筆的同時,讓自己不要喪生寫作的能力和激情。雖然日記大多記錄的是日常生活,但這確實實打實的最基礎的創作,積累永遠是成長最快最好的方法。

2、 寫文章框架

所謂框架,是文章的內在思路。模仿是學會寫作的必經之路,而模範經典文章的框架,更是初學者必須經歷的過程。拿到一篇好文章,閱讀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放下書,先分析作者的創作思路,提煉一句話的中心思想,然後分層次搭建框架,最後再把作者提供的素材還原回去。第三步,就需要開始模仿了,模範文章的框架結構和行文節奏,開始自己的創作過程。

3、 寫故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有自己的故事。如何把這些故事用文字描寫出來,吸引眼球,博得共鳴,真的是不太簡單。故事不僅要有完整的結構,還要有劇情、衝突、轉折和懸念等等內容。作為新手一開始學著寫故事,確實很有難度,但只有不斷的挑戰,才可以獲得更快的進步。


為什麼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一生的每一天都被裝在一個小小的格子裡。看看我的格子,其實已過了大半。與我而言每一天都異常珍貴,我想堅持用筆記錄下來。

這是我的第28篇文章,用筆記錄思考的點滴。現實的問題不要回避,成年人會有靠譜的解決辦法。如果喜歡,請點贊並關注@珺君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