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 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双核”已布局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打造创新生态体系、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上形成新示范。今年以来,双流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及市级相关部门围绕“一源双核四带”生产力布局,凝心聚力提升天府国际生物城和成都科学城的“双核”创新能力及产业能级,按照高品质科创空间和核心区建设要求,加快汇集创新平台、科研机构、研发团队和人才,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持续增强成渝双城地区在科创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已引进 18个共性技术平台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面积约44平方公里,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建成世界一流生物产业园区为总体目标,积极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栖息地、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与智造之都、国际化的生命健康小镇。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健康新经济四大产业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化学药制剂、现代中(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智慧健康+精准医学和专业外包服务等六大产业细分领域,加快构建形成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全球新药研发外包服务交易中心、药物及医疗器械国际临床研究(GCP)服务中心、生物技术药物全球外包生产中心、四川成都国际医学中心等五大中心功能。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现有核心区1.2平方公里,总体建设思路为“以科创空间为主体,生活空间为配套,生态功能为支撑”,科创空间计划建设200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符合GMP标准设计要求的60万平米生物产业孵化园,成功引进先导药物DNA编码化合物筛选平台、华西海圻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康诺亚抗体中试生产平台等18个共性技术平台,正按照产业生态圈建设理念,加快加速器、邻里中心等科创空间和建设,加速创新要素在国际生物城的集聚。

疫情以来,天府国际生物城积极抢占生物安全和生命科学产业战略制高点,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增强基础科研攻关能力,加快中试成果转化,汇聚全球医疗医学精英,构建引领性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积极布局前沿医药健康、临床医学等优质资源,建设全球顶级生物医药医学中心和大型公共卫生中心。

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 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双核”已布局

成都科学城

已聚集国家级创新平台16个

成都科学城规划面积约9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域约40平方公里,布局独角兽岛、兴隆湖产业园、凤栖湿地产业园、鹿溪智谷科学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基地等5大产业社区,以建设新时代公园城市为目标,围绕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两大关键任务,着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示范区(全省数字经济示范基地)、打造高新技术服务业核心承载区。

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 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双核”已布局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成都科学城已聚集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研究基地,国家级创新平台16个,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33个,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

聚焦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引进紫光集团、海康威视、商汤科技等重点企业80余个,高标准建设独角兽岛、新经济产业园,全力推进凤栖湿地产业园,布局紫光集成电路研发基地、天府数字港、天府无线谷、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重大园区。

贯彻“人城产”发展逻辑,有序推进42个重大功能设施、47个公共配套设施、产业载体、人才住房等综合配套建设。

成都科学城正按照产业功能区建设总体要求,科学布局打造天府海创园、川港设计创意产业园、蓉港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三个高品质科创空间。

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 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双核”已布局

天府海创园: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命科学、大数据、5G等领域,建设包括总部办公、企业孵化中心、研发办公、展示中心、配套商业及公寓等设施,目前一期主体结构完成建设,二期正加快施工。

川港设计创意产业园:围绕打造创意产业基地,积极建设创意产业园区、企业孵化办公、商业配套等设施,正加快主体结构施工。

蓉港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建设具有香港文化元素的众创空间,配套专业化服务设施,人才驿站、创业学院等办公场地和共享设施,其中,创意创业空间、人才驿站等园区办公设施22.1万平方米,商业配套约4.6万平方米,已开始基础施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宋妍妍 市发改委供图 编辑 杨华春 校对 代立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