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草”般的历经十朝,每朝都被重用,真正的官场不倒翁

“墙头草”般的历经十朝,每朝都被重用,真正的官场不倒翁

在中国历史上,战争是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改朝换代一定要经历战争的考验,而历史上战乱最为频繁的时代又以春秋战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为首。

为什么说最为频繁呢?

因为在其他的战乱年代,大多都是两三个大势力之间的争斗,而往往这样的对峙局面下,实际发生的战争并不多,相比于这三个时期,中原大地的纷乱程度不可同日而语的。在这三个战乱时期,中华大地真的是遍地开花,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出现各个势力,这其中有强有弱,强者要吞并弱者,弱者又要变成强者,彼此之间争斗不断。而在这乱世之中,又是智者林立、英雄辈出。其中一位,便是在五代之中经历十朝的元老级人物,冯道。

“墙头草”般的历经十朝,每朝都被重用,真正的官场不倒翁

对于冯道这个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墙头草,哪边强就往那边倒,游走在五代时期各个势力之间为官;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特大"汉奸",因为他曾经做过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太傅,汉人的官做不够,还要去做外族人的官;有人说他行事颇有道家"无为"之风,道家讲"上善若水",水是天下极柔之物,冯道就是如此,甚至还有人把他比作官场上的老子;还有人说他虽然历经十朝,但在政治上从来都没有建树,碌碌无为,是个无能的庸官;更有人说他品行端正,道德高尚,是个堪比圣人作风的正人君子。

各种各样对冯道的评价不胜枚举,那冯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这"十朝元老"的名号又是怎么来的呢?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陆续出现了后唐、后晋等五个朝代,又有很多地方政权此起彼伏的出现,因此,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五代十国时期,而冯道正是出生于这一时期。冯道的出身很平凡,他的家里既务农,但是又崇尚读书,因此,年轻时的冯道就十分勤奋好学,并且品行也非常端正。冯道也是一个孝子,除了侍奉父母之外,最大的乐事就是读书。

“墙头草”般的历经十朝,每朝都被重用,真正的官场不倒翁

冯道成年之后,因为学问不错,就在燕王刘守光帐下做了幕僚,因为经常能够给刘守光提供很多有利的意见,所以很得刘守光的赏识。后来刘守光讨伐定州的时候,冯道劝告刘守光放弃讨伐想法,自负的刘守光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把他关押到大牢。果不其然,刘守光征讨定州失败,冯道被他人营救出来之后就逃到了太原,投靠了晋王李存瑁。李存瑁欣赏冯道的为人和文笔,所以给了他很高的礼遇。

晋王李存瑁的势力后来逐渐坐大,自立为后唐庄宗,在灭掉梁国之后,冯道被提拔为户部侍郎。可这官没做多久,冯道的父亲去世,因为冯道是个孝子,因此毅然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为父亲披麻戴孝。回到家乡之后,冯道看到家乡百姓因为收成不好而生活困苦,他就把自己做官时的俸禄全都拿来救济乡民,自己却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冯道的家乡靠近边境,境外的契丹当时正是强盛之时,他们知道冯道这个人十分有才干,想要把他掳去契丹,可惜因为边关守备严密,冯道才逃过一劫。

“墙头草”般的历经十朝,每朝都被重用,真正的官场不倒翁

冯道为父亲守孝结束之后,被庄宗召唤回朝做官,在回朝的途中听说李嗣源起兵造反,冯道的朋友劝他不要回去,可冯道不听劝阻,反而马不停地赶回京师。可庄宗已经在兵变中遇害,李嗣源继位做了后唐明宗。李嗣源知道冯道能力很强,因此留用了冯道,让他做了兵部侍郎。

明宗在位期间,冯道因为学识、品行突出,被明宗任命为宰相。在冯道做宰相时,他大力推举那些家境贫寒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因此十分受当时贫寒学子们的爱戴。因为冯道的文章风格自成一家,从不落俗,所以当时百官呈给明宗的奏章,大多都是冯道亲笔起草的,朝中的官员对于冯道十分钦佩。

“墙头草”般的历经十朝,每朝都被重用,真正的官场不倒翁

公元934年,李从珂率兵谋反,将后唐愍帝赶出洛阳,冯道不忍见到生灵涂炭,便带着百官开门纳降。李从珂即位后称后唐末帝,他免去了冯道宰相的职位,将他派出洛阳,到同州去当节度使,不过第二年又被任命为司空。

后唐末帝登基后第三年,石敬瑭起兵灭唐,在汴梁建立了后晋。石敬瑭钦慕冯道的才华,又让他当了宰相。后来高祖派遣冯朝出使契丹,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也非常看中冯朝,留冯朝在契丹待了两年之后才回国。冯道回到后晋之后,曾经上表向高祖请求退隐,这个时候冯朝已经被封为鲁国公,高祖没有同意冯朝的退隐请求,硬是把冯朝留了下来。

后来晋高祖重病之时曾把幼子石重睿托孤给冯道,希望冯道在他去世之后能用心辅佐石重睿。但高祖病逝之后,冯道却没有遵从高祖的遗愿,反而把高祖的长子石重贵拥上帝位,是为后晋出帝。出帝继位之后不久,听信小人谗言,又把冯道贬到同州当节度使,在此期间又辗转多地,都是做一些地方官。

出帝在位第五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率军攻入后晋都城,灭掉了后晋。冯道为了让耶律德光对中原百姓不妄动杀手,入朝奉承耶律德光,才让耶律德光没有侵害中原百姓。这个时候,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自立为帝,建立后汉王朝,自己就是后汉高祖,冯朝后来在耶律德光死后归附了后汉,在后汉先后辅佐了两朝皇帝。

“墙头草”般的历经十朝,每朝都被重用,真正的官场不倒翁

高祖刘知远死后,太子继位,成为后汉隐帝,这时各地出现了叛党,朝廷几次出兵都没能平反。之后隐帝任命郭威为大将军率军平叛,郭威临行前听从冯道给出的建议,果然成功平叛,这也让郭威对冯道十分折服。

后来郭威在澶州军变中被拥立为帝,次年建立后周王朝,太祖郭威请冯朝当了太师。太祖死后,养子柴荣继位做了后周世宗。周世宗性格非常直接,每当发生战事的时候,都要御驾亲征,冯朝经常劝阻却都不被采纳,后来周世宗亲征北汉兵败,冯朝也在同年给太宗主持丧事之时病逝。

冯道此生历经十朝,在每朝都被重用,却从没有哪位君主把他当成墙头草对待,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冯朝的品行受人敬重,同时又有治国的才干,当初投靠辽帝耶律德光也是为了保护中原百姓,其他时候做的都是汉人的官,因此,把冯朝当成"汉奸"其实是错误的,或许他本身就没有很强的忠君概念,自古以来政权就是不断交替的,况且当时处于乱世,又何必为了盲目的忠心而死呢?毕竟,在他心中,天下百姓的安危才是他真正关心的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