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史說,胤禩在雍正繼位之後還有沒有擺明作死的行為?

microkof



胤禩是康熙皇帝的第八個兒子,與雍正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在康熙三十五個兒子中,胤禩是唯一一個,在大臣與百姓中都贏得口碑的皇子。

雍正登基後,胤禩只活了三年

1723年,雍正當上了清朝的皇帝。這一年,他的兄弟胤禩42歲。1726年正月,將胤禩之妻革去“ 福晉 ” 休回外家。2月7日,胤禩被囚禁於宗人府,身邊僅留太監二人。同月,令胤禩之妻自盡,焚屍揚灰。

5月17日,雍正召見諸王大臣,以長篇諭旨歷數胤禩、胤禟、胤禵等罪。6月將三人之罪狀頒示全國,僅胤禩一人罪狀就達四十款之多。9月,45歲的胤禩因嘔病卒於監所。


雍正登基後,胤禩只活了三年。這三年中,胤禩幾乎每月都被雍正斥責,甚至有時一個月就被責多次。如,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初二日,因凡事減省,出門時不用引觀受雍正責 ;十一月十三日,受雍正責,言其阻撓政事 ;十一月十四日,因議陵寢所用紅土折銀髮往當地採買,以省運費事受雍正責。

康熙在位時,以雍正為首的四爺黨與胤禩為首的八爺黨,為爭帝位早已明爭暗鬥、“互相踩踏” 多年。雍正繼位後,雙方仍舊你來我往爭鬥不休。

胤禩對於雍正的政令多有掣肘

據《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雍正認為胤禩為人聰明強幹,才具優裕,朕深知其能辦大事。

當雍正即位大局已定,此時的胤禩還是心有不甘。因此,行事也難免會帶有情緒。


若以正史的記載來看,在雍正繼位後,胤禩確實有太多作死的行為。

胤禩利用職務之便,不斷給雍正製造了各種麻煩。如,在主持康熙葬禮時提出,為節省開銷,可縮減運送康熙梓宮伕役人數,從二萬餘名減為一萬名。

同時,改在陵寢當地採辦建陵紅土。而製作大典所用的乘輿法物則用斷釘薄板,敷衍了事,致使祖宗牌漆流字漫,欲陷雍正 “以不敬之名耳” 。

同一時間, 胤禩繼續結黨營私。工部侍郎嶽周拖欠了應繳的錢糧,胤禩慷慨解囊,代為完納,佈下人情。又稱上駟院畜馬太多,欲行裁減 。此外,胤禩竟然拿些破紙來書寫奏章。



雍正三年二月十四日,忍無可忍的雍正諭責胤禩, “ 懷挾私心,遇事播弄,希動搖眾志,攪擾朕之心思, 阻撓朕之政事。 ”

雍正與胤禩兄弟二人,可說是爭鬥了一輩子。胤禩去世九年後,雍正也離開了人世。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按照現在可供查閱的《實錄》與《起居注》來看,允禩並沒有在雍正朝時期去做任何挑釁雍正權威的事情。只不過因為其在康熙晚年,朝廷中聲望太高,使得雍正對於允禩產生了非常大的戒備之心。也可以說是因為此種戒備之心,允禩最終難逃一死。

在雍正即位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組成了自己的一套秘書班子。這其中包括著允祥、馬齊、隆科多以及允禩。那麼在這其中,允禩被封為總理王大臣。這個官職,在清廷當中是有很大實權的,雍正將此官位交給允禩,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的誠意,更多的是出於拉攏允禩的目的。

在之後,允禩又先後監管理藩院、工部、上駟院。但是,林乾教授指出,雍正讓允禩管理了這麼多的部門,但是基本上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允禩行使了他的權力。說白了,允禩的官位再高,都沒有實權。雍正把他捧得很高,無非就是要把他綁在自己的政權之上。

而且,允禩行事,從來沒有單獨行動過。他的旁邊,要麼是隆科多,要麼是允祥,總有一個人在監督著他,這也足以說明雍正對他的這個弟弟是真不放心。

這也無怪於在被封為廉親王之後,面對著眾人的道喜,允禩會說:何喜之有?我頭不知落於何日?

在此情況之下,很難想象允禩還敢做出出格的事情去挑釁雍正。

而且在之後,允禩受到了雍正一系列的打擊和羞辱。其中一件事就是著名的罰跪太廟的事,雍正要把康熙的畫像放進太廟。本來事情進展順利嗎,但是就在結束的時候,雍正突然大發雷霆。說柱子上新刷的油漆味沒散乾淨,這是對先皇的大不敬。這話就是衝著管工部的允禩去的。結果,允禩在那一天被罰在太廟跪了一天一夜。這也是在冤得慌。

雍正做的也是挺狠的,使得允禩每一天都活在擔驚受怕當中。

不過,允禩被雍正真正的整肅,則是在處理完年羹堯之後。畢竟,年羹堯是真的太作了。

不過,在宮崎市定的《雍正帝》裡面倒是寫過一件事,在允禩被圈進之後,雍正曾經想過這樣一件事,允禩已經被削了籍貫,那就不應該再以允禩的名字稱呼了。他該叫什麼呢?問問允禩自己,允禩說狗。

最終,允禩的名字被改為了阿其那。

對於此事,筆者淺識,無法印證真偽。權當是阿其那名字來源的一種說法吧。

《雍正王朝》裡面對於八阿哥的描寫,恐怕有些文過飾非了。


月曉YB


雍正的繼位,並不是胤禩想看到的。自從康熙五十三年,“斃鷹事件”發生後,胤禩可說是被父皇康熙打入了“冷宮”,從此再與皇位無緣。”沒辦法,胤禩只能寄希望於交好的十四弟胤禵。結果呢,胤禵最後也敗下陣來。四哥胤禛君臨天下,成為了雍正皇帝。

面對這樣的現實,胤禩會服氣嗎?顯然不會。相比胤禛,胤禩的文韜武略絲毫不差,或許還更勝一籌,胤禩又怎麼可能心甘情願,俯首稱臣呢。

雍正新朝雖立,但根基未穩,一旦生變,胤禩正好從中取利。這或許就是胤禩的想法。那麼胤禩在雍正繼位之後有哪些作死的行為呢?

一、繼續結黨。

八爺黨一直是康熙、雍正初年朝堂上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當年康熙號令眾臣舉薦新太子,滿朝文武,包括上書房首席大臣,人稱”佟半朝“的佟國維,還有一眾元老都選擇支持胤禩。雖然佟國維並不算是八爺黨一員,但胤禩背後的一眾勢力,已經引起了康熙足夠的警覺,康熙用“復立胤礽”,罷黜佟國維,才勉強平息了此次風波。

雍正登基後,明知四哥胤禛與自己不睦,胤禩依然不知韜光養晦,八爺黨依舊左右著朝堂局勢。胤禩、胤禟、胤䄉以及他們背後的門人,一直為雍正所忌。雍正自然不會視若無睹,雍正上臺後,一方面加封胤禩為和碩廉親王,以穩其心。另一方面,將九爺胤禟派往西北,以分化八爺黨勢力,孤立胤禩。然而,八爺黨之間的聯繫卻從未斷過,他們妄議朝政,詆譭雍正,給雍正的施政造成了極大阻礙。

二、不知收斂鋒芒,行事過分突出。

雍正年間,胤禩被任命為總理大臣,主要職責有兩塊。一是署理工部,二是管理理藩院。工部是管理國家大小工程的機關,理藩院則是清朝政府統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數民族的最高權力機構。本著厲行節約的原則,胤禩將這兩項工作做的也是不錯的。胤禩的能力是得到雍正肯定的。

“胤禩若肯實心辦事,部務皆所優為。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雍正起居注》

胤禩的能力確實非同一般,正因如此,雍正越發感覺到了壓力,為了打壓八爺黨,雍正只能雞蛋裡挑骨頭,一再斥責胤禩,以亂其心。因為太廟端門新制門房油漆味大,雍正斥責胤禩。因為不給蒙古王爺發放路費,雍正再斥責胤禩。其實,胤禩本沒有錯,錯的只是他太優秀了,他突出的業績,反而讓雍正更加警覺。

成王敗寇,自古皆然。胤禩不想苟且偷安,歸隱田園。他與九爺、十爺的聯繫,他的突出表現,令雍正更加忌憚。易中天教授講,胤禩的死,是因為威望太高。正是如此,不管在康熙還是雍正年間,胤禩都站在了風口浪尖之上。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八爺黨領袖,溫文爾雅的廉親王,放在哪位帝王面前,都會讓人忌憚三分。雍正四年,雍正處置了胤禩等人。胤禩被改名“阿其那”,削籍奪爵,最終死於禁所。八爺黨的根,在雍正這兒,也就徹底斷了。



風雪夢不逝


兩個人積怨太深,無論老八在老四繼位後如何擺正位置,刻薄寡恩的老亦不會放過老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