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史说,胤禩在雍正继位之后还有没有摆明作死的行为?

microkof



胤禩是康熙皇帝的第八个儿子,与雍正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在康熙三十五个儿子中,胤禩是唯一一个,在大臣与百姓中都赢得口碑的皇子。

雍正登基后,胤禩只活了三年

1723年,雍正当上了清朝的皇帝。这一年,他的兄弟胤禩42岁。1726年正月,将胤禩之妻革去“ 福晋 ” 休回外家。2月7日,胤禩被囚禁于宗人府,身边仅留太监二人。同月,令胤禩之妻自尽,焚尸扬灰。

5月17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胤禩、胤禟、胤禵等罪。6月将三人之罪状颁示全国,仅胤禩一人罪状就达四十款之多。9月,45岁的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


雍正登基后,胤禩只活了三年。这三年中,胤禩几乎每月都被雍正斥责,甚至有时一个月就被责多次。如,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初二日,因凡事减省,出门时不用引观受雍正责 ;十一月十三日,受雍正责,言其阻挠政事 ;十一月十四日,因议陵寝所用红土折银发往当地采买,以省运费事受雍正责。

康熙在位时,以雍正为首的四爷党与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为争帝位早已明争暗斗、“互相踩踏” 多年。雍正继位后,双方仍旧你来我往争斗不休。

胤禩对于雍正的政令多有掣肘

据《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雍正认为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

当雍正即位大局已定,此时的胤禩还是心有不甘。因此,行事也难免会带有情绪。


若以正史的记载来看,在雍正继位后,胤禩确实有太多作死的行为。

胤禩利用职务之便,不断给雍正制造了各种麻烦。如,在主持康熙葬礼时提出,为节省开销,可缩减运送康熙梓宫夫役人数,从二万余名减为一万名。

同时,改在陵寝当地采办建陵红土。而制作大典所用的乘舆法物则用断钉薄板,敷衍了事,致使祖宗牌漆流字漫,欲陷雍正 “以不敬之名耳” 。

同一时间, 胤禩继续结党营私。工部侍郎岳周拖欠了应缴的钱粮,胤禩慷慨解囊,代为完纳,布下人情。又称上驷院畜马太多,欲行裁减 。此外,胤禩竟然拿些破纸来书写奏章。



雍正三年二月十四日,忍无可忍的雍正谕责胤禩, “ 怀挟私心,遇事播弄,希动摇众志,搅扰朕之心思, 阻挠朕之政事。 ”

雍正与胤禩兄弟二人,可说是争斗了一辈子。胤禩去世九年后,雍正也离开了人世。


夜不闭户深耕半夜


按照现在可供查阅的《实录》与《起居注》来看,允禩并没有在雍正朝时期去做任何挑衅雍正权威的事情。只不过因为其在康熙晚年,朝廷中声望太高,使得雍正对于允禩产生了非常大的戒备之心。也可以说是因为此种戒备之心,允禩最终难逃一死。

在雍正即位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组成了自己的一套秘书班子。这其中包括着允祥、马齐、隆科多以及允禩。那么在这其中,允禩被封为总理王大臣。这个官职,在清廷当中是有很大实权的,雍正将此官位交给允禩,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诚意,更多的是出于拉拢允禩的目的。

在之后,允禩又先后监管理藩院、工部、上驷院。但是,林乾教授指出,雍正让允禩管理了这么多的部门,但是基本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允禩行使了他的权力。说白了,允禩的官位再高,都没有实权。雍正把他捧得很高,无非就是要把他绑在自己的政权之上。

而且,允禩行事,从来没有单独行动过。他的旁边,要么是隆科多,要么是允祥,总有一个人在监督着他,这也足以说明雍正对他的这个弟弟是真不放心。

这也无怪于在被封为廉亲王之后,面对着众人的道喜,允禩会说:何喜之有?我头不知落于何日?

在此情况之下,很难想象允禩还敢做出出格的事情去挑衅雍正。

而且在之后,允禩受到了雍正一系列的打击和羞辱。其中一件事就是著名的罚跪太庙的事,雍正要把康熙的画像放进太庙。本来事情进展顺利吗,但是就在结束的时候,雍正突然大发雷霆。说柱子上新刷的油漆味没散干净,这是对先皇的大不敬。这话就是冲着管工部的允禩去的。结果,允禩在那一天被罚在太庙跪了一天一夜。这也是在冤得慌。

雍正做的也是挺狠的,使得允禩每一天都活在担惊受怕当中。

不过,允禩被雍正真正的整肃,则是在处理完年羹尧之后。毕竟,年羹尧是真的太作了。

不过,在宫崎市定的《雍正帝》里面倒是写过一件事,在允禩被圈进之后,雍正曾经想过这样一件事,允禩已经被削了籍贯,那就不应该再以允禩的名字称呼了。他该叫什么呢?问问允禩自己,允禩说狗。

最终,允禩的名字被改为了阿其那。

对于此事,笔者浅识,无法印证真伪。权当是阿其那名字来源的一种说法吧。

《雍正王朝》里面对于八阿哥的描写,恐怕有些文过饰非了。


月晓YB


雍正的继位,并不是胤禩想看到的。自从康熙五十三年,“毙鹰事件”发生后,胤禩可说是被父皇康熙打入了“冷宫”,从此再与皇位无缘。”没办法,胤禩只能寄希望于交好的十四弟胤禵。结果呢,胤禵最后也败下阵来。四哥胤禛君临天下,成为了雍正皇帝。

面对这样的现实,胤禩会服气吗?显然不会。相比胤禛,胤禩的文韬武略丝毫不差,或许还更胜一筹,胤禩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俯首称臣呢。

雍正新朝虽立,但根基未稳,一旦生变,胤禩正好从中取利。这或许就是胤禩的想法。那么胤禩在雍正继位之后有哪些作死的行为呢?

一、继续结党。

八爷党一直是康熙、雍正初年朝堂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当年康熙号令众臣举荐新太子,满朝文武,包括上书房首席大臣,人称”佟半朝“的佟国维,还有一众元老都选择支持胤禩。虽然佟国维并不算是八爷党一员,但胤禩背后的一众势力,已经引起了康熙足够的警觉,康熙用“复立胤礽”,罢黜佟国维,才勉强平息了此次风波。

雍正登基后,明知四哥胤禛与自己不睦,胤禩依然不知韬光养晦,八爷党依旧左右着朝堂局势。胤禩、胤禟、胤䄉以及他们背后的门人,一直为雍正所忌。雍正自然不会视若无睹,雍正上台后,一方面加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以稳其心。另一方面,将九爷胤禟派往西北,以分化八爷党势力,孤立胤禩。然而,八爷党之间的联系却从未断过,他们妄议朝政,诋毁雍正,给雍正的施政造成了极大阻碍。

二、不知收敛锋芒,行事过分突出。

雍正年间,胤禩被任命为总理大臣,主要职责有两块。一是署理工部,二是管理理藩院。工部是管理国家大小工程的机关,理藩院则是清朝政府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胤禩将这两项工作做的也是不错的。胤禩的能力是得到雍正肯定的。

“胤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雍正起居注》

胤禩的能力确实非同一般,正因如此,雍正越发感觉到了压力,为了打压八爷党,雍正只能鸡蛋里挑骨头,一再斥责胤禩,以乱其心。因为太庙端门新制门房油漆味大,雍正斥责胤禩。因为不给蒙古王爷发放路费,雍正再斥责胤禩。其实,胤禩本没有错,错的只是他太优秀了,他突出的业绩,反而让雍正更加警觉。

成王败寇,自古皆然。胤禩不想苟且偷安,归隐田园。他与九爷、十爷的联系,他的突出表现,令雍正更加忌惮。易中天教授讲,胤禩的死,是因为威望太高。正是如此,不管在康熙还是雍正年间,胤禩都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八爷党领袖,温文尔雅的廉亲王,放在哪位帝王面前,都会让人忌惮三分。雍正四年,雍正处置了胤禩等人。胤禩被改名“阿其那”,削籍夺爵,最终死于禁所。八爷党的根,在雍正这儿,也就彻底断了。



风雪梦不逝


两个人积怨太深,无论老八在老四继位后如何摆正位置,刻薄寡恩的老亦不会放过老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