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強手套扶貧車間助力脫貧攻堅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陳穎、孟衛力)“俺們已經復工十多天啦,車間有專人負責消毒,測量體溫,保證大傢伙的安全,我負責明線工序,這會兒已經做了十來副啦。”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北代鄉吳沙窪村貧困戶孫小居一邊忙著做手套,一邊笑著說。近日,筆者來到吳沙窪村手套加工扶貧車間,見到村民們帶著口罩,熟練地完成著手套加工的各個工序。

北代鄉吳沙窪村現有村民837戶,貧困戶28戶,幾乎全都加入到手套生產項目當中來,大傢伙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吳沙窪村在上個世紀80年代便開始了手套生產,形成了以其為中心,覆蓋留寺林、張沙窪、解村等周邊多個村在內的手套加工產業片區,如今已建成2個手套扶貧車間,第三個歸集體所有的車間也建成了,在北代鄉黨員幹部的引領下,共吸收54名貧困戶就業,帶動42名貧困戶在家就業,每名貧困戶每年增收1萬餘元。

“扶貧車間的建成,極大的調動了貧困戶自主脫貧的積極性,解決了村裡閒餘勞動力就業問題,也促進了村裡經濟的發展,以前,手套生產個體戶年產值40萬副左右,車間建成後,年產值達100萬副左右,第三個車間的建成預計解決50人的就業問題,村集體年收益將增加2.5萬元至5萬元。”北代鄉吳沙窪村黨支部書記吳清濤說。

受疫情的影響,原本以線下內銷和外貿為主的銷售方式行不通了,手套銷售額直線下降。“復工後,我們將線下銷售方式轉為線上,通過阿里巴巴、京東等平臺進行銷售,並且我們即將入駐阿里巴巴國際站,相信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吳沙窪村手套產業主要負責人葛萬凱對筆者說。

為在疫情期間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武強縣出臺了抗疫情保增收防返貧十項措施,通過壓實防疫和脫貧攻堅責任、完善脫貧攻堅項目庫、制定經濟作物補貼標準、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促進就業補貼等政策支持、推出扶貧特崗、為特困群眾發放就業補貼、臨時救助金、生活及防護物資、組建督查組等措施,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