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到景區中吃碗麵除了方便麵泡麵,你能想出什麼面能花10元買一碗,而且還能給你帶幾片肉嗎?這個恐怕有點難。而事實上,這種面還真有,在2個景區遇到過,一個是北京,一個是河北唐山美食城,而且吃起來勁道有嚼勁,還能吃飽。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這是之前在北京某景區美食街拍到的遊客排隊買面的場景。一個景區能做到排隊吃麵,這場景恐怕看到的不多。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這碗只要10元一碗的面,叫餄餎面,不知道你吃過沒有。作為一個北方人,想說的是,對餄餎面這個詞不陌生,但在北京這景區見到前,還真沒見過,只是從老一輩人那聽說過。所以,不光是因為它便宜,也加入排隊人群中是為了親自嚐嚐它的味道到底如何。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看這買面的場景,於有些年輕遊客來說,其實是因為好奇。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下圖為排了20分鐘後得到的一碗餄餎面。在現場看到,這個露天麵館分2個區,一個是做面煮麵區,一個是滷料區。遊客得到面後,再端著它去另一個滷料區加點滷。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滷料還分幾種,有西紅柿雞蛋的,也有羊湯的,還有土豆湯,外配一點黃瓜絲,根據個人喜好給你加。加完後,這碗10元一碗的面就可以入桌吃了,是不是看著還挺有食慾的?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排隊中,一直不明白這碗麵為何只賣10元,如果賣15或20元會不會也有人買?必定,於出來玩的遊客們來說,已經習慣了十幾元一碗甚至幾十一碗的面,只要想吃,也不會計較價錢,好奇為啥它們不漲價。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仔細觀察,發現北京和唐山兩家景區餄餎麵攤上,製作者都是50歲以上的大媽,有的甚至看起來有六七十歲的樣子。餄餎面到底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年輕人少有人從事這門手藝而多為老年人?於是來搜尋下餄餎面的前世今生。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餄餎面又名河漏、河撈,是中國漢族人的傳統麵食。據《辭海》描述,它是"北方一種用蕎麥麵軋成的食品”;而在元代一位名為王楨的農學家在他的《農書-蕎麥》中這樣描述:“北方山後,諸郡多種,治去皮殼,磨而為面......或作湯餅,謂之河漏",而“河漏”即說的就是“餄餎面”。

這說明,我國有記載的的吃餄餎面的習俗,從元代就有了,而且是家庭中自己製作的,就像今天手擀麵一樣平常。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關於餄餎面印象,沒見過時一直以為它就是一種機器壓出來的麵條,然後和其它面的區別在滷料上。而身臨其境後才發現,餄餎面的製作可沒那麼簡單,而且是頗為複雜。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當走進看到大媽們鍋裡的傳統工具後,忽然有種穿越感。原來,這些餄餎面都是從一個木製的餄餎床裡擠出來的,然後一根根緩緩落入沸騰的面鍋裡。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具體過程為,大媽們把和好的面放進有漏孔的餄餎床裡,然後有人往下壓槓桿,靠這種力量把面孔裡的面擠軋成長條,漏進鍋裡煮。看起來工藝古老而傳統的手工製作方法,一下子吸引了年輕人視線,有人忍不住跑進去想幫大媽們來軋面體驗了。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年輕人說,這面太好玩的。而中老年人,吃的則是對這餄餎面的情懷。排在前面一位外地口音的大媽和她同伴聊天說,她小時候沒少吃這種面,太想念了,沒想到在這遇到它。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我國最愛吃餄餎面的地方,當屬山西曲沃,這裡的餄餎面最為馳名,也是起源較早地方。以麵食為主的山西人,把麵食製作也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運城,臨汾,晉城地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餄餎麵館,辦喜事時也總是少不了它。他們的普遍吃法,是吃時澆豬肉臊子再配以辣椒吃。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餄餎面以其價格實惠勁道爽口而又傳入我國內蒙、河南,河北,甘肅和寧夏一些地方。於更多遊客來說,大媽們對餄餎面古老製作方法的堅守而且多年不漲價,才是吸引他們的最為主要因素之一。據說僅北京這家景區,大媽們一天賣五百碗不成問題。

最後才明白,之所以全為年齡大的大媽們來做這碗麵,是因為年輕人少能吃這份苦和秉承這份傳統手藝。

景區賣的最便宜一碗麵,價格只要10元,為何它不漲價?

你吃過餄餎面嗎?你覺得這碗麵賣多少錢你能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