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时评(46)善待鄂籍务工者也是为湖北加油

地方行政长官亲自到站迎接,工作人员牵大红横幅列队欢迎,专列专车接回……自3月19日,全国范围内第一趟从湖北始发的务工人员高铁专列到达广州南站起,这种“高规格”接待最近在广东多地出现,“粤式欢迎复工”仪式备受关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湖北是广东的外省务工人员重要的来源地之一,约有240万湖北籍人员常年在广东工作。湖北籍务工人员的顺利返岗,不仅关系到他们一家大小的生计,也关乎战疫中的复工复产及人心。

毋庸讳言,之前一些地区对待鄂籍务工者很不“友好”,有的设立“鄂籍专用厕所”,有的公开声明不录用身份证“42”开头的鄂籍员工,有的让湖北人在返岗大巴上过夜,进不了城……明明暗暗的歧视给湖北人添堵,使其复工路上陷入囧途。

《就业促进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制定政策并采取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扶持和援助。保障公平就业,消除就业歧视,彰显一个城市的文明品位及人文襟怀,也是一个社会法治进步的标志。

对于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做出了重大牺牲的湖北人民来说,冷眼与歧视无异于大疫伴生的此生灾害,刺痛人心。而“点对点、一站式”的“粤式欢迎复工”不仅让其更快、更顺畅地返岗工作,安全有序返岗的全流程组织闭环既让疫情防控规定落到实处,人性化的服务管理也让鄂籍务工者安心舒心。

“民生稳,人心稳,社会就稳。”“湖北加油”不只在于战疫前阶段的外部大力驰援,也在于战疫下半场的返岗复工,关键时候的“搭把手、拉一把”,不仅让鄂籍务工者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善待每名外来务工者,也标注着全社会的文明刻度,“粤式欢迎复工” 打通湖北籍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的“最后一公里”,值得点赞与思考,并期待得到复制、推广。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