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辚‖与一处美景相遇

马玲山下风光美

有人说,与一处动心的美景相遇,不需要刻意的安排,在于能在最好时光里看到它们,能带给你美好的心情和情感。对此,我深有同感,与捷胜镇马玲山下那一片风光相遇就是一次说走就探访, 它不仅让我看到美丽的风光,还给我一份亲切的回忆。

陈辚‖与一处美景相遇

春分的后一天上午,我在家里看清诗人顾贞观的诗词,读到《柳梢青•花朝春分》,脑海里映现着词里所描写的“乍展芭蕉。欲眠杨柳,微谢樱桃”的大自然景象,细嚼着“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词句时,不禁有一种走出家门踏青游山水,感受春光的念想。岂合的,正在寻思约谁时,惊喜突然敲门,辉哥给我来电话,邀去捷胜探访为兄。我欣然同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从汕尾市区到捷胜约半个小时车程,沿途所见,阳光正好,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乡村旧貌焕新颜,让身心洋溢着喜悦,感受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成就。

为兄是捷胜东坑村人,他让我们在沙坑村口汇合,然后在沙坑村吃饭。小息一会,我们驶车去位于东坑村马玲山。为兄说,马玲山下景色美,尤其是那一片海,将会给你一份美丽的收获。

从沙坑村到东坑村约20分钟车程,开始是国防公路,到东坑村后转入马玲山下菜园坑时是一条狭小、坎坷不平的泥土山道,沿途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但小车勉强能进出,到了能看到大海的路段,我们弃车前行。岭上空气清爽,绿风微暖,小鸟的叫声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给人“鸟鸣山更幽”的感受。岭上小道旁有几座废弃的瞭望哨,山花满山遍野,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烂漫鲜艳,格外耀眼。但我更喜欢长着纤细绿叶相思树,此时它开着一树黄色小花,芬芳吐艳,让我想起家乡池塘边的一株株的相思树,它们是我小时候与小伙伴玩耍的乐园,心情格外舒畅,仿佛回到在相思树下奔跑少年时光。

陈辚‖与一处美景相遇

从岭上下到海滩是一条约200米陡峭的羊肠小道,须小心防止跌落。下到海滩的礁石处,风光壮观,浩瀚的大平洋波光鳞粼粼,远远望去,海天相连,一种“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的景观令人陶醉。船只渺渺,游弋在起伏蔚蓝的海面,海鸟在天空飞翔,阳光贴着波涛跳舞,生动有趣。环视四周,海滩呈半弧形,岸边木黄树、松栢树及蕨类植物等,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也因人罕至,沙滩洁白又干净,海水澄澈明清,游魚细石,直视无碍。海滩周围,悬崖峭壁,礁石星罗棋布,形状各异,如蘑菇、小鸟、白兔、海龟,又如雨伞,老人,千奇百怪,惟妙惟肖,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惊涛拍岸,涛声阵阵入耳,雪花飞溅,壮观绚丽。四面云山皆画诗,一片海滩尽诗情。在不同寻常的春日里,置身于这菜园坑海滩之中,任海风吹拂着脸庞和头发,躲进衣袖,抚摸心窝,心灵深处自然而然生变得轻盈,想起“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的词句,自然会有一份独特感慨,希望消灭疫情在春天里。

菜园坑海滩除了景色美外,它还有丰富的海产资源。看到在海边礁石上寄生许多鸡爪螺、紫菜、海胆、蚝、海菜、海螺等,可惜我们没有带捕捞的工具,要不就可以美食一餐了。为兄说,小时常来钓鱼,这里有黄鱼和石斑鱼可钓。等疫情结束了,我们再来。

离开菜园坑海滩后,我们又到捷胜盐场。盐场与菜园坑海滩相隔不远,若不中间隔着一间鲍鱼场,从菜园坑岭上步行约10分便可抵达。于是,我们回到岭上后,开车从另一小山路前去位于菜园坑海滩的捷胜盐场。捷胜盐场建于1974年,当时面积有2千多亩。目前,它虽然大多盐町已处于停产状况,但仍我市唯一出产海盐的盐场,年产量约400多万斤。

我们到达盐场时,刚下车就跑来二只小色小狗。它们离我们半米距离时便半蹲下来,伴随摇头摆尾,轻轻发出“汪汪”叫声,我想它们是欢迎我们到来的,且友好热情。空旷辽阔的盐场四周是树林,但有几个人,盐场一排房屋也大多破损,杂草丛生,幽静中显得有些落寞冷清,但房前屋开拓有几块园地,种植萝卜、白菜、蕃茨和花生等,它们叶子都绿油油的,长势旺盛。

陈辚‖与一处美景相遇

在盐场中间一块空旷地堆放一万多斤盐,旁边停着小四轮车,是一位捷胜镇内的商贩开来买盐的。商贩以为我们也来买盐的,说这里盐一斤40角,他这次买2千斤,回去可卖一元。一会儿后,来了一对40多岁男女,用麻袋装称了2千盐卖给商贩。我等他忙完后,跟男的聊天,他告诉我,姓张,四川农村人,女的是他老婆。夫妻俩在盐场做工多年了,老板待他们很好。在这当盐工,天气好时就晒盐,空闲时种种农作物,每月开销约500元就够了,生活过得自足。站在他身边一直微笑妻子插了一句话:“以后我们回去时,在家里建一间楼房,生活还是满有希望的。”我说,我的爷爷也是盐工,以前家里常常堆放着爷爷从盐场买回来盐。来到这里,看到白花花盐,一块块如棋盘的盐町,倍感亲切。

离开时,盐场管理人颜先生送给我十多斤盐,说捷胜盐质量标准好,远近闻名。我拿钱还他时,他说小小心意。这朴实话语,让我怦然心动,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触涌上心头……

回去一路上,我打开车窗,回望马玲山,“浅黛春山处处纱。”绿林撩眼,山花在春光里,春风鱼贯而入,听着林间小鸟嘤嘤成韵的鸣叫声,我想来年春暖花开时,会再来马玲山,故地重游,来看这一片海,这一片盐场。但愿此去经年,花在枝头,不负春光,一切安好。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二审:彭晓剑

◆三审:岳才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