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孩子说“武汉人真坏”,我该怎么扭转他的想法?

截至2月7日14时,全国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高达31223例,疑似病例26359例。

疫情的拐点还未出现,但全民的心理防线却正在渐渐崩溃。


稚嫩单纯的孩子们更是难以理解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为何如此可怕,惊恐自己与家人的命运是否会因此发生惊天变化。


特别是小学以上拥有互联网使用能力的孩子们,他们缺乏必要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判断素养,最容易遭受劣质信息的污染。每天在各种令人窒息的消息中生活,难以想象他们要承受的心理负担。


15岁的孩子说“武汉人真坏”,我该怎么扭转他的想法?

这两天小答应也陆续收到很多爸爸妈妈们的咨询和吐槽:


“昨天和家人在看关于疫情的电视新闻,我6岁的儿子突然含泪转头问我说什么时候轮到我们死!!真是吓到我了,我要怎么他解释这场瘟疫,才能安抚他的情绪”。


“我儿子15岁了,向来很稳重的,但前几天竟然说出武汉人真坏就是武汉人让我们遭受不幸的话来,整个人变得戾气很重,把我气得够呛。”


“我女儿原来很活泼的,自从我们跟她科普了这次疫情,取消了原定春节去美国玩的计划后,她就变得闷闷不乐了,持续十几天了好担心呀。”


……


我们大部分家长最近都在担忧疫情,关心前线,却都往往忘记了身边最需要关注的小人儿们,忽略了孩子们疫情之下的内心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疫情之下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的那些事,说一说除了紧张和悲伤,我们还该从这次困难中学到什么呢?


15岁的孩子说“武汉人真坏”,我该怎么扭转他的想法?

15岁的孩子说“武汉人真坏”,我该怎么扭转他的想法?

灾难面前,孩子的心理救援同样重要


出生至15岁之前的心理创伤可能伴随这个人的一生,使个体感觉到强烈的恐惧、无助、失控和毁灭的威胁,导致人的身体、智力、情绪和行为发生改变。


911恐怖袭击和汶川地震后都有无数孩子至今仍然没能逃出灾难的阴影。


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父母们必需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堡垒,支撑孩子平安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想知道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深处焦虑当中,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个表现:


1、孩子近期情绪突变,变得脾气暴躁爱发脾,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2、原本性格开朗的孩子,近期突然变得很安静

3、变得很慌张,坐立不定,不愿意伸手碰任何东西,或者过度重复做一件事,比如重复洗手很多遍

4、出现能力退化,很多自己早就会做的事,都不愿意做,都希望家长帮他做好,同时变得很粘人


当发现孩子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状况时,家长就一定要小心了。


15岁的孩子说“武汉人真坏”,我该怎么扭转他的想法?

首先,要想让孩子不陷入焦虑恐慌中,父母在孩子面前就要镇定自若。


不要过度给孩子传递负面消息,但一定要让孩子清楚明白身处的灾难是如何降临的,否则懵懂疑惑更容易让抑郁加剧。


对于低幼年儿童可以通过《噼里啪啦细菌来啦》、《无处不在的朋友》、《便便里的细菌王国》等病菌、细菌相关绘本进行浅略的解读。


对于青少年儿童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探讨关于肺炎的科普信息,非常推荐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回形针PaperClip 制作的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里面讲的非常详细。


其次,要给足孩子安全感。


孩子陷入恐慌,无非就是怕自己和家人感染。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只要不出门,像电视里那样带口罩、洗手就能避免危险,并和孩子一起演练这两个动作。


完成演练动作就像使我们考试做好了充足了准备,这能给孩子起到安心的作用。


我们还要告诉孩子们,疫情尽管可怕,但全国人民都想办法,找方法解决这次困难。


15岁的孩子说“武汉人真坏”,我该怎么扭转他的想法?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和无数的白衣天使都在正在不眠不休的奋战在一线,警察叔叔们也在各个城市保护者我们的安全,很多科研人员正在抓紧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我们很快就可以治愈这次疫情。


多和孩子们讲讲疫情之下那些让我们我们感动温暖的瞬间。


最后,再教给家长们一个“思维阻断”的方法。


15岁的孩子说“武汉人真坏”,我该怎么扭转他的想法?


思维阻断可以帮助儿童中断侵入性的、不愉快的想法,增强控制感。


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段时间让他不愉快的瞬间,当脑海里闪现不愉快的画面马上用力拍手并说“停止”、“走开”、“别这样了”或者其他词语。这时,孩子们通常会立即从这些想法中跳出来。


孩子们结束思维阻断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闭上眼睛一起想象一些愉快的画面,比如以前一家人度过的美好时光,或者疫情之后一家人要去做什么,发现尽可能多的细节,甚至可以让儿童先画出来。


这场疫情除了作为家长的我们除了要保护好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除了科普,我们还有更重要的课值得孩子学习。


15岁的孩子说“武汉人真坏”,我该怎么扭转他的想法?

必须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


疫情之下流言四起,恐慌不断,紧张和悲伤的情绪肆意。互联网上、社交平台上到处是宣泄的字眼,孩子们很容易就会被影响,做出错误的判断与决策。


还记得一夜之间被抢购一空的双黄连口服液吗?因为某媒体报道称“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所以市民们连给鸡喝的双黄连都买到下架,甚至连双黄莲蓉月饼都不放过。


15岁的孩子说“武汉人真坏”,我该怎么扭转他的想法?


但是第二天就被打脸了,上海药物所声明“目前还没研究出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请市民不要抢购和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


我们不否认媒体误人,但是在热搜微博下我们还是看到了至少三分之二的理性评论。


为什么?因为他们在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在心里问了“为什么”,马上查了这家药物所的前世今生,搜索双黄连的相关药用与副作用。结论是,药物所不靠谱,双黄连副作用大,所以谨慎购买。


所以破除谣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问为什么的能力。


怎么培养这种能力呢?


有位心理学家Bloom曾经对孩子的思考能力进行了分级:

记忆——理解——分析——应用——评估——创作


一般来说,孩子的思考能力不会自动提高到新的层面,这期间需要有“诱因”,也就是教育环境。


所以要想孩子能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在这每个阶段父母就要做好引路人的工作。


15岁的孩子说“武汉人真坏”,我该怎么扭转他的想法?

1、好奇心是一切思考的根源。


教育的前提是一定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允许孩子提出“为什么”,而不是以“你还小不懂”将事情搪塞过去,这一点在记忆、理解的阶段非常重要。


不管孩子的问题多幼稚都应该认真回答,这会让孩子有被认同的感受,从而变成一种鼓励,鼓励孩子继续思考问题,让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以及动力。


2、平等交流,允许孩子说错


缺乏技巧的父母,以为自己在引导孩子正确思考,却常常是在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在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理解,分析阶段时,一定要常对孩子说:“你先想想看”,而不是“你听我说”。


引导孩子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孩子有时候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家长可以顺带培养他的语言组织能力。


切记孩子说错时不要急于纠正他,你可以说出你的想法,然后对孩子说“我是这样认为的,你觉得我说的对吗?”


唯有平等交谈,才能正确评估孩子的智力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15岁的孩子说“武汉人真坏”,我该怎么扭转他的想法?

3、父母要学会对孩子提问


这在分析、应用和评估阶段十分重要。


当孩子针对一件事阐述完自己的观点时,父母可以有意识的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提问时可以用:“如果你是XX,你会怎么做”,“你觉得还有更好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XXX,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吧?”


鼓励孩子跳出新闻主观观点,而是对自己掌握的知识重新组合,挑选出重要的信息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启发孩子把其他场合学到的知识拿来运用到当下这个场景,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信心


自信的人拥有更广的思维,父母平时若无其事说出来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能给孩子非常强的自信能量。


认真对待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不要嘲笑孩子、要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需要的、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不抑制他的兴趣和孩子平等的相处交谈,允许孩子为这个家做出贡献、让孩子喜欢自己,尽己所能带着孩子多见世面……


15岁的孩子说“武汉人真坏”,我该怎么扭转他的想法?

教会孩子成为一个“社会人”


“最初没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


15岁的孩子说“武汉人真坏”,我该怎么扭转他的想法?

在我的侄子5岁的时候我就爱和他谈论各种社会国际事件,我会和他谈叙利亚的悲伤,美国政治的自私,英国皇室的变迁,也会和他谈灾难的悲伤与后果。


从5岁到10岁,他也已经从那个讨论问题非黑即白的孩子,变成一个面对疫情会说“这不仅是中国的灾难更是世界的灾难,以中国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地位,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了”。


为什么要和孩子说这些“高远大”的事?


因为我不希望他成为那些带着病毒逃逸的人,不想让他成为在医院破口大骂医生,撕碎医生防护服的人,我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正义的社会人”,我希望他能明白家庭之外的世界,远方的无数陌生人都与他有关。


我希望他能多思考“我能为世界做什么”,而不是“我能从这个灾难中获得什么”。


我希望他能学会遵守规则,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知道一次贪食,可能就给一个城市带来灭顶之灾,一次破坏规则,可能就毁整条生态链。只有每个人对生命对自然都保持着敬畏之心,才可能有地球的万世长安。


国家无小事,学会观世界,才有世界观。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学会这些,懂得这些,也许、应该就不会再有今日之疫了吧。


暖妈叨叨时间


这是一个特别的假期,一段非常特别的亲子时光,在疫情结束之前,我们还有好多事情可做,好多知识可学,让我们一起暂时放下焦虑与恐惧,陪伴着孩子,好好的呆在家里学习、思考,用知识充实丰富自己的大脑,用科学应对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