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3月23日,美联储宣布将不限量按需买入美债和MBS?

甘文飞


美联储继续大手笔发力,今年3月份以来,美联储已经多次大手笔发力,说明了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不过,对美联储来说,当前最首要的任务还是要保障金融市场以及经济环境的正常运行秩序。与此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化解全球市场的流动性挤兑风险,这对减缓全球市场系统性风险来说,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如今,美联储宣布将不限量按需买入美债和MBS,出手力度过猛,出乎了市场的预期,但同时反映出美联储稳定市场的决心。从短期来看,美联储稳定市场的信心比较充足,但从中长期的角度思考,可能会产生出一定的后遗症问题。


郭施亮


作为一个分析师,还是严谨一点。我先还原一下消息的本质:3月23日,美联储宣布了开放式的资产购买计划,即本周每天都将购买750亿美元国债和500亿美元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是一种无限量、无限续杯式的量化宽松,直到达到稳定金融市场流动性和经济的目的。

同时,美联储还将为最近被大幅抛售的企业债创设两个流动性支持工具。美联储还将建立TALF支持学生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等。美联储还将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

这是美联储连续降息150个基点,释放7000以美元救市资金之后,又一次重大举措,就是为了解决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枯竭问题,换种说法就是“钱慌”!

近期由于全球都经历着疫情的挑战,对于经济增长需求的担忧,全球股市进入了熔断潮,美股道琼斯跌破了20000点,从最高点月内跌停超过了40%,韩国综指跌倒了2009年低位,欧洲市场跌幅也超过了30%,股市一片狼藉。

加上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之间进行石油价格战,原油价格一度跌到20美元每桶下方,全球面临经济下行的通缩风险。全球资本市场纷纷抛售股市、期货多头、债券,持有大量美元准备过“冬”(美元63%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决定的,是美元而不是其他货币)。

大家手里都拿美元,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拒绝继续释放美元,导致全球美元流动性枯竭,结果就是美元水涨船高,其余的金融产品是无人问津一跌再跌。

美联储降息量化宽松,就是为了解决大家对美元需求的后顾之忧,把水龙头打开无限量的注入美元,全球美元流动起来。只要市场买账意味人们但心的金融危机,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因为雷曼破产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增加引起的,这才是美联储不遗余力宽松的原因)

这样的结果就是疫情拐点一旦出现,全球经济生活恢复正常,但货币政策还是被动将进入新的一轮量化宽松,黄金、股市有色金属大宗商品等核心资产将进入新的一轮反弹。


小陆财经


原计划2万亿救市,缩水成750亿,刷卡分期了;

眼下需要把页岩油的债救活,在把石油价格就有,其他就全活了;

美股冲高就回落,看来市场对这个不买账;

现在又出了【美联储:将不限量按需买入美债和MBS】

当年A股也出现了同样问题,国家队救市,先救谁。

第一天救市,国家队拉指数权重,平安和两桶油,结果市场不买账。

第二天开始拉中小创,市场才认可了救市行为,后面大盘几乎涨停。

现在美股,和国家队救市的第一天一模一样。

因为市场真正核心的点,在企业债,企业债一天不解决,美股一天不能真反弹。

现在无限QE解决了流动性问题,既然流动性问题解决,那么避险工具的属性自然恢复。

这个救市是真的有诚意了,企稳只是时间问题了,这两周市场就会有反馈了;对错还是交给市场;



红旗007


其实,美国试图用美联储无限释放货币就是想稳住市场,稳住股市。但是,完全是药不对症。请问,"美国新冠肺炎"吃感冒药能好吗?

这次股市暴跌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是之前美股的估值和宏观经济倒挂,这本来就积累了回调势能;其次是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和新冠病毒爆发的叠加作用。最重要的是"美国新冠"疫情的爆发,这会直接导致经济休克,会让本来就增长乏力的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这直接加剧了高估值的股市与实体经济的倒挂,股市是必然暴跌的。

然而,暴跌归暴跌,在正常的暴跌美联储完全是可以控制住的,至少不会是最近这种断崖式暴跌,哪怕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美股跌速也没这么快。那么,这次为何采取如此强烈的措施还是止不住?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金融的问题可以用央行金融手段来刺激,但现在"美国新冠"疫情是社会危机,是完全无法预期的社会危机!是完全能让经济直接休克的危机!金融手段根本不能解决疫情问题,疫情问题不解决,市场预期又如何改变?


清流追随者


为应对经济衰退风险,美联储终于祭出“超级武器”,宣布无限量买入美债和MBS。从市场角度分析,美联储直接入市不限量购买,理论上将会为美国金融市场注入无限量流动性,这对于做空力量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毕竟流动性与筹码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涨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资本市场流动性危机的爆发的可能性也继续下降,对全球市场的风险偏好的压制也将减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