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向貧困發起最後總攻 全力確保剩餘貧困人口“清零”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隨著近日佳縣、清澗、子洲最後3縣宣告退出,榆林所有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這既是榆林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新成果,也是當前全市繼續奮戰的新動力。

  據統計,榆林目前還剩餘貧困人口12815戶18213人,確保這些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全部“清零”便成為榆林市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日前,記者從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獲悉,今年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的總體思路和具體舉措均已確定,廣大扶貧幹部正猛足勁向貧困發起最後總攻。

  戰略定位:最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

  今年,榆林市繼續將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不摘”要求,堅定信心決心,全力推動全市脫貧攻堅整體工作走在陝西前列,確保實現“村村過硬、戶戶過硬、人人過硬”,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以上率下,扛起政治責任。全市將深入落實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的責任,持續開展遍訪行動;堅持市縣抓落實工作機制,市級抓好上下銜接、域內協調、督促檢查,縣級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繼續實行市級領導包縣、縣級領導聯鎮制度;充分發揮縣委書記“一線總指揮”作用,持續深化“三比一提升”活動,切實增強決戰決勝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

  脫貧攻堅事關民生福祉。通過強化結果導向,榆林市持續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對剩餘貧困人口繼續加大產業就業幫扶力度,提高幫扶成效。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全面落實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政策,實現應保盡保。

  作戰部署:強化分類施策和精準幫扶

  在今年的脫貧攻堅工作中,榆林市將進一步強化分類施策和精準幫扶,加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社會扶貧等領域的工作力度,做到盡銳出戰、決戰決勝,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持續抓好產業扶貧。實施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工程,持之以恆發展蘋果、蔬菜、羊子、馬鈴薯四大農業優勢產業,大力發展小雜糧、中藥材、林下養殖、核桃等特色種養殖業,培育“榆林尚農”等公共區域品牌。實施貧困村集體經濟提升計劃,抓好264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運維管理,建設20個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站點),建成5個鄉村旅遊示範村,擴大貧困地區退耕還林規模。

  大力推進就業扶貧。繼續抓好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工作和揚榆勞務扶貧協作,實現轉移就業6000人;繼續做好公益專崗、特設公益性崗位的開發、穩崗和管理工作,保持就業人數穩定在9000人左右;實施就業技能培訓1700人次,鼓勵貧困勞動力返鄉創業,實現自主創業240人;探索建設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實訓基地,每個貧困村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3至5人。

  金融扶貧上,全面落實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做到符合貸款條件的貧困戶應貸盡貸;進一步發揮互助資金助力脫貧作用,最大程度滿足會員戶借款需求。社會扶貧上,深化揚榆扶貧協作,市級及相關縣級主要領導到結對地區交流並召開聯席會議,繼續簽訂落實協作協議,突出產業幫扶;加強定點駐村聯戶扶貧,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全面開展消費扶貧。此外,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引導貧困人口積極參與項目實施,總結推廣扶貧扶志案例,持續激發貧困人口脫貧內生動力。

  鞏固戰果:保持現有脫貧政策整體穩定

  防止脫貧人口返貧是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此,榆林市實行脫貧攻堅期內保持現有脫貧政策總體穩定,加強對摘帽縣落實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要求的督導,對已脫貧人口做到“結對不脫鉤、監測不放空、政策不斷檔”,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讓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動態幫扶機制。修訂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指導意見》,建立健全戶申請、村發現、鄉報警、縣錄入、部門預警的實時監測體系,對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人口進行動態監測,建立健全“市負責、縣統籌、部門分類施策”的幫扶體系,及時對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給予幫扶。

  持續狠抓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大對13273戶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後續扶持力度;村鎮安置點產業幫扶1800戶,城區安置點就業創業幫扶7000戶;完善31個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強貧困人口疫情監測防控,防止出現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在符合疫情防控條件下,優先組織貧困勞動力返程返崗、外出務工,妥善安置就近就業;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消費扶貧專項行動,防止農產品滯銷積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