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煙臺實施五大工程 推進農業精準扶貧

近年來,煙臺市各級部門銳意進取,精準發力,強化工作落實,推進工作創新,農業脫貧攻堅五大工程取得初步成效。據統計,截止2018年1月25日,2017年度14個涉農項目共支付扶貧資金552.187萬元,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4749戶、貧困人口7702人,超額完成幫扶任務。值得一提的是,煙臺市以實施“11155”農業脫貧攻堅行動為總抓手,充分發揮熟悉農村、專注農業、貼近農民的工作優勢,以更加創新的思維、更加精準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不斷推動農業脫貧工作攻堅克難。

發展特色產業加快脫貧攻堅

為發展特色產業加快脫貧攻堅,煙臺市印發《關於發揮行業主導作用,支持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產業發展的通知》和《關於認真落實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產業項目的通知》,採取“財政扶貧資金+行業資金”的方式,整合的涉農項目資金,優先安排到64個貧困村建設的農業項目中去,支持貧困村、貧困戶發展高效特色產業。據統計,全市共建設各類以財政扶貧資金為主的農業特色項目135個。蓬萊市紫荊山街道史家溝村投入125萬元,發展優質大櫻桃種植園400畝,全村25戶貧困戶、39個貧困人口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參與項目建設,每年人均收入可增加3000元;招遠開發區橫掌趙家村新栽植230畝矮化蘋果樹,免費提供3年的有機肥,惠及全村48戶貧困戶;海陽方圓街道樓庵村與方圓集團金鼎葡萄酒廠結成幫扶對子,新發展30畝葡萄園,帶動12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脫貧攻堅

煙臺出臺了《關於開展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運行監測與申報工作的通知》等支持企業發展品牌的政策文件,開展了鄉村之星“爭當帶富標兵、爭做扶貧之星”活動。凡是承擔農業財政項目的企業,必須至少幫扶或吸納就業貧困人口不少於10戶,並支持農業龍頭企業以訂單生產、合作協議吸納打工等方式到扶貧工作重點村建立種植基地,帶動貧困人口增收。全市有10個農業企業承擔財政項目,幫扶貧困戶91人、吸納貧困人口就業10人。山東順德盛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與萊陽市柏林莊街道辦事處小埠頂村7個貧困戶建立扶貧幫扶對子,優先招聘貧困戶勞動力到企業加工車間、原料生產基地務工,貧困戶年增加工資性收入5000多元;威龍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與龍口石良鎮慕院夼村結對幫扶,幫助改建240平方米的手撕魚片扶貧車間,吸納貧困戶扶貧資金入股並優先安排就業,每年可帶動增收900多元。

鼓勵合作社參與脫貧攻堅

鼓勵農民參與脫貧攻堅,煙臺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結對幫扶活動,引導貧困戶以入股等形式整合,組建或加入帶動力強的專業合作社,讓貧困戶聚集在合作社、富在產業鏈上。棲霞新武、佳利兩個果品專業合作社,以實施省耕地質量提升項目為抓手,整合項目資金61萬元,以實物補助方式幫扶667個貧苦戶,每戶平均900元。同時還與17個貧困戶建立脫貧計劃卡,採取吸收入社、吸納就業等方式幫扶脫貧;蓬萊市南王街道省定貧困村七里莊村,新成立了七里莊農產品加工合作社,建設300多畝特色地瓜園,註冊了“特色地瓜”品牌,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帶動19戶24人脫貧。據統計,全市277個省定貧困村共成立合作社312個,帶動貧困戶2268戶、貧困人口3437人,其中239個村均吸納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貧困人口入社,38個村因貧困戶無勞動能力,沒有加入合作社。

加快農村改革推動脫貧攻堅

為加快農村改革推動脫貧攻堅,煙臺市出臺了《煙臺市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意見》,積極開展全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調研試點,通過盤活資產開發資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通過縣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服務平臺,優先推薦貧困戶的流轉信息,引導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託管、入股等方式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增加財產性收益。萊州市驛道鎮初家村流轉了貧困戶和群眾1000畝土地統一經營,每畝租金收入比往年高出210元,每年到基地打工的勞務性收入達80多萬元。招遠金嶺鎮鄉村之星李愛平,以“鄉村之星+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成立了富凱果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就業帶動周邊村的45個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開展科技服務助力脫貧攻堅

煙臺市連續3年制定了《關於開展萬名科技人員下鄉活動的通知》,分別在蓬萊、牟平、海陽大集舉行了啟動儀式,根據貧困村、貧困戶的發展需求,依託基層推廣補助項目,為277個省定貧困村配備了農技推廣指導員,結對進行技術指導,通過培訓指導,使示範戶熟練掌握農業相關技術,帶動貧困村村民提升科技素質。據統計,全市組織農業專家951人次,舉辦培訓班和科技大集826場次,培訓貧困人員2萬多人。(記者 張大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