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怎樣重塑這個世界?

有人說,沒有想到“第三次世界大戰”就這樣爆發了。將這個空前的全球抗疫稱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有道理的。這就是一場戰爭,只不過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是人與病毒之間的戰爭。這是一場必須取勝也必將取勝的戰爭,關鍵是付出多大的代價。這場戰爭結束後,全人類都需要做出深刻的反思,及相應的調整,否則我們在這場戰爭的巨大犧牲就沒有價值了。

“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怎樣重塑這個世界?

這無疑是一場特殊的戰爭。不像之前都是人類之間刀兵相見、相互殘殺,這次全世界面對的都是同一個既強大又狡猾的敵人,而不同國家因為國情、制度及民眾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選擇了不同的打法,從而導致不同戰疫。既然敵人是同一個,那麼這個敵人也就是一個硬邦邦的指標,鐵面無私地檢驗出不同國家的免疫力、國家能力,平時被其他因素掩蓋的短板這次都暴露出來的。人類社會、世界體系,以及世界強國的國家肌體,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社會心理,在微不可視的病毒面前,都顯得如此的脆弱。對這次猝不及防的襲擊,人類顯然沒有做好準備,以至於手足無措,方寸大亂。當然,現在仗還沒有打完,檢驗的最終結果還沒出來,我們不應該太早下結論。等仗打完後,對這次戰爭做系統性的總結,對每一個國家都是十分必要的。

既然敵人是同一個,而且已經兵臨城下,那麼在同一個戰壕的人類本應該同仇敵愾,放下過去的恩怨,聯手以最快速度擊退強敵。如果在這個時候,還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傷害自己的戰友上,那就是將自己的國民置於十分危險的境地,將付出更加慘痛的代價。

美國就是這樣浪費了中國全力抗疫為他們贏得的時間之窗。時至今日,華盛頓還把大量的心思和精力放在對中國的汙名化上,這大概是其擅長的領域。但抗疫不力,最後受苦受難的更多還是美國自己的國民。這場戰爭使得傳統的地緣政治思維顯得頑固而僵化。

“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怎樣重塑這個世界?

這是一個沒有中立國的戰爭,誰也不可能獨善其身。世衛總幹事譚德塞昨天說,大流行呈加速傳播趨勢,幾乎所有國家都受到疫情影響,從報告首個病例到第10萬個病例用了67天,從10萬增長到20萬用了11天,從20萬到30萬病例,僅用了4天。目前看,全球確診人數接近38萬,從30萬到40萬可能只要2天。意大利死亡人數已接近中國的2倍;西班牙昨天新增死亡病例也高達462例;美國23日新增確診人數超過1萬,新增死亡首次破百。中國本土疫情得到控制,但輸入性疫情持續增加。中國人對疫情的認識是清醒的,只要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還存在一個病人,這場戰爭就沒有結束。

“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怎樣重塑這個世界?

每一次世界大戰,都將在很大程度上重塑這個世界,這一次也不例外。這場戰疫之後,全球產業鏈、人類的工作及生活方式,觀念,乃至世界格局都會發生重大變化,現在就能看出一些跡象。我認為,中國人的世界觀,以及中國的國際形象,都將在這次全球抗疫中得到重塑。中國人的大國國民心態經過這次災難的洗禮,將更加成熟。中國在這個世界中舉足輕重的位置,也將贏得更多國家的認可和尊重。在我看來,經過這一次戰疫,中國將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