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情刷新的買房觀:連坐擁多套房的人,想法都變了

安居樂業是多少人終其一生的追求,作為避風港,房子和家不可分離,一部《安家》放大了房產市場中踽踽而行的人們,也讓這一人生命題更具體呈現在了所有人面前。

但2020年伊始的疫情,對很多購房者的買房計劃敲下了一個暫停鍵。

在專業房產機構幸福裡「疫情之下,購房者與從業者調研」中數據顯示,6成購房者表示購房計劃或延期3個月。

同時,我們也打下了一連串的問號:對於購房者而言,2020年何時最適合出手買房?買哪個城市哪個區域?到底怎麼買?

我們從幸福裡和頭條房產的用戶中,邀請到了幾位多套房的朋友(>3套),來聽聽他們疫情後的買房觀有怎樣的變化。

我不會再買房了,有比房子更重要的事情

被疫情刷新的買房觀:連坐擁多套房的人,想法都變了

上海林女士,從事地產行業,擁有10套房以上,月供5萬元

我目前所有房貸加起來,佔總消費比50%以上,暫時還沒有影響正常的還貸,但是如果一方失業的話,肯定是會有影響的。

疫情後,我沒有投資房產的計劃,因為個人判斷就目前這樣的情況下,應該要做好現金流計劃,去應對特殊時期的特殊事情。

保持現金流穩定,是比買房更重要的事情,以備不時之需。而同時,有的人也認為生活是比買房更重要的事情:

成都路先生,從事傳統行業,擁有4套房

有影響,目前不會考慮購房,首先自己有多套房產,需求不強烈;其次,疫情的可怕讓人覺得太多的固定資產佔用太多資金,不利於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生活才是最主要的。

以後買房,還是會考慮在本地購買,應該會是在孩子工作前後,以改善型住房為主,主要考慮環境因素,醫療設施,這大概在15年以後,我相信我們的城市在這期間會在發展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各種基礎設施會慢慢完善,在家鄉養老,更會心安。

希望我所在的城市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方面能夠慢慢發展,慢慢完善,物業服務管理水平逐漸提高,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很多的人會選擇在家鄉工作,在家鄉置業,在家鄉生活。

目前的房產第一套在老家,留給父母居住,第二套在新城市,小面積,第三套在住,第四套給孩子上學,前兩套是父母資助。買房心理和初衷沒有太大變化,在我看來都是安家立業。現在準備租或者賣第2、3套中的一個,至於投資隨緣吧。

當然,也有一些多套房的朋友依然堅定要買房:

疫情後,我依然非常看好房地產,會繼續堅定買房

蘇州冉先生,從事互聯網,擁有5套房

疫情後,我依然會選擇買房,而且很堅定,因為房東群體本身就覺得中國的房地產的底色是比較好的。

今年是中國經濟很關鍵的一年,整個下半年房價上漲的壓力很大。我相信總有一天,市場的這個手會慢慢凸顯出來。只是我不知道這個點是在哪裡啊,所以目前我會有長週期的一個投資房產的計劃。

被疫情刷新的買房觀:連坐擁多套房的人,想法都變了

多套房的他們,原來看好這些城市

蘇州冉先生,從事互聯網,擁有5套房

如果資金比較雄厚,我肯定會買上海,因為他實在被低估太厲害了。

為什麼選擇上海而不是北京和深圳呢?因為我覺得北京的發展速度可能會落後於上海和深圳。再者深圳經過去年一輪的暴漲目前整個房價是一線城市裡面最貴的,再去買就有點追高了。

如果資金量不是那麼充裕的情況下,我會選擇三個區域:

一個是粵港澳區域的佛山和東莞兩個城市,我都覺得還不錯,他們本身整個發展很快,產業聯動都非常好;

二是長三角區域的話,我也會選擇杭州、蘇州,因為我確實發現最近一段時間,上海的這種密集度比較大,所以對周邊的城市輻射作用很大;

三是中西部地區,我也會選擇長沙、武漢、成都。如果你在中西部地區,就買自己的省會城市;像蘭州、西安都是不錯的。整個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沒有沿海城市的均衡,特別是教育資源,醫療資源沒有那麼均衡,所以很多人都會源源不斷地往自己省會城市裡面去找工作生活。

同樣看好上海的,還有這位朋友:

於先生,從事自媒體,10套房及以上

疫情後,有投資房產的計劃,如果來得及,我打算在上海或者深圳買套房:

選擇上海,是因為我覺得上海的房子確實是值得入手的,再者現在主要是工作地點已經遷到上海了。

所以上海的話不是作為一個投資屬性比較強的一個城市。

如果深圳的話,可能會把它變成一個投資品,之所以選擇深圳,是因為深圳的門檻相對較低。我會把他做為對沖屬性。

成都路先生,從事傳統行業,擁有4套房

我會選擇山東、浙江、江蘇,主要是這三個省份在這次疫情中表現非常不俗。

山東的防疫措施,以及江浙人的思想讓人敬佩,山東也正在向江浙學習,近幾年長三角一體化高度加強,未來也會越來越好的,近期疫情期間可以明顯看出江浙滬沿海城市的預警應急機制確實比內陸城市強很多~

被疫情刷新的買房觀:連坐擁多套房的人,想法都變了


我不會主動給租客減免房租,除非對方提出要求

上海林女士,從事地產行業,擁有10套房以上,月供5萬元

目前能收租的房子也不多,租客這邊也沒有提出要減免房租的需求,當然如果租客提出來我們也會考慮相對減一部分吧,但是不會全部給減免;

因為畢竟我們使用了高槓杆去還房貸的,銀行不可能給我們來減免這個貸款,所以這個是一環扣一環的,總歸要有人去承擔這個經濟的損失的,但你不能讓房東人群全部來承擔。

蘇州冉先生,從事互聯網,擁有5套房

我是正常收租的,並沒有對租客減免房租。


被疫情刷新的買房觀:連坐擁多套房的人,想法都變了

原因有幾點:

1.比如說現在租客受疫情的影響,不能開業了,經濟受損了,然後就要求減免房租,那麼另外一個問題,如果是出現了經濟很好的情況,門店的生意特別好收入大增,租客會要求多交房租嗎?是不是自然自然不會多給我房租,那同樣的道理我為什麼要給你減免呢?

2.還有一方面的話,如果我給減免了,那我本身還要還房貸,還有自己的生活消費,是不是銀行並沒有給我解決的方案?我們所有的家庭開支都是建立在房租收入之上的,減免掉了,那我自己怎麼辦?

可能是一大半以上的租客,心裡肯定想減,但他們不好意思。他們並不能理直氣壯的來說這個事情。

為什麼呢?因為我相信中國是有契約精神的。不好意思說,說明你有契約精神在裡面。這個是我們社會長治久安或者是商業能正常交往的前提條件。

我們發現多套房的人其實也非常理性:

明確現金流的重要性,也對下一套房選擇哪裡有清楚的認知,並且針對全網熱議的減免房租,也有自己獨立且合理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