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羨慕的“兒女雙全”組合,老了後卻逃不過這3大“痛點”

如果上街頭去採訪,“獨生子女、兩個女兒、兩個兒子、一兒一女四種情況,你最想要哪一種?”相信絕大部分人會選擇一兒一女這個組合——因為“兒女雙全”是中國人傳統的“人生圓滿”的標誌之一。

是啊,一兒一女多讓人羨慕啊,既有“皮夾克”出去撐場面,又能享受到“小棉襖”的貼心。不過,兒女雙全也並非全都是好處,一些既有兒子也有女兒的父母就表示:年輕時總是被人羨慕,沒想到二十年後卻反過來羨慕起了別人

人人羨慕的“兒女雙全”組合,老了後卻逃不過這3大“痛點”

這是為何呢?原來,在現實生活中,一兒一女的組合有著這樣一些“痛點”:

1.小事上向著女兒,大事上卻偏向兒子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對待女兒和兒子,在小時候總是會一視同仁,甚至對女兒還會更加疼愛和偏向一些——窮養兒子富養女嘛!

不過,等孩子們都長大之後,在一些大事上,父母就會明顯表現出“偏心”來。麗麗小時候備受父母疼愛,然而長大後到了家裡要拆遷的時候,父母卻把賠償的新房和幾乎所有的現金都留給了哥哥,只象徵性地給了麗麗很少的現金。這讓麗麗感受到一個不願意接受的現實——自己看似受寵,但實際上在父母心中的分量卻比不上哥哥

現實生活中,像麗麗家這種情況很常見,平時父母可能會偏向女兒,但這都是些小事,真正涉及到錢、房子、家產等大事時,父母卻往往偏向兒子。這也就容易造成兒女不和。

人人羨慕的“兒女雙全”組合,老了後卻逃不過這3大“痛點”

有的父母會在小事上偏向女兒,有的父母卻連小事都偏向兒子

2.女兒成家後,被兒子甚至父母當成了“外人”

有些父母有了女兒後想要一個兒子,其中一個原因是擔心女兒將來沒有靠山,而且父母去世後還有兄弟這個孃家人。然而不少現實情況卻是:女兒一旦成家,兒子就把女兒當成了“外人”

小美婚後過得不太好,偶爾和丈夫吵得兇了,小美就賭氣回孃家住幾天。一開始還沒什麼,後來弟弟也成家了,弟弟和弟媳對於小美回孃家住就越來越不滿了。一次,小美又回孃家住,無意中聽到弟弟和弟媳談論自己:“都嫁出去了還總回孃家,拿孃家的東西,真好意思!”

小美坦言,從那以後,感覺自己真的成了孃家的“外人”。更讓有的女兒感到心寒的是,不僅是兄弟和嫂子、弟媳,有時候就連親生父母,也把嫁出去的女兒當成“外人”,話裡話外都區分著“你家”和“我家”。

人人羨慕的“兒女雙全”組合,老了後卻逃不過這3大“痛點”

女兒嫁出去後如果從孃家拿東西,多少要考慮兄弟的感受

3.父母想要平等對待兒子和女兒,卻往往遭到兒媳和女婿的反對

在傳統觀念中,兒子兒媳是自家人,女兒女婿是外人,而如今的觀念卻認為兒子女兒都一樣。正是因為兩種觀念交叉存在,因此矛盾反而更多。

就拿有的家庭來說,父母有兩套房,想要將家裡的房產平分給兒子和女兒。這本來是件好事,但如果兒媳還保留著老觀念或者她自己就被孃家人當成了外人,那麼這時候兒媳往往就會對公婆的做法心生不滿——因為她覺得大姑姐或小姑不該參與分這份財產。

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想要兒子和女兒共同養老,但有的女婿卻覺得,女兒出嫁了就是婆家人,只要孃家還有兄弟,女兒就不必為孃家的父母養老。

這兩種情況在現實中都不少見,法律規定兒女享有共同的權利和義務,而傳統觀念卻是“女兒一旦出嫁,孃家的財產和贍養義務都沒有了”,新舊兩種觀念交織導致的結果就是一兒一女的家庭矛盾變得更多了。

人人羨慕的“兒女雙全”組合,老了後卻逃不過這3大“痛點”

新舊觀念同時存在,導致一些子女為爭財產反目,互相推卸贍養義務

一兒一女的家庭看起來很是讓人羨慕,但一旦父母處理不好,矛盾和痛點反而比兩個兒子或兩個女兒的家庭還要多,因此不少年輕時讓人羨慕的兒女雙全的父母到了年老之後卻開始羨慕別人。

想要消除一兒一女家庭的這些痛點,最根本的還需要社會整體觀念的轉變,什麼時候男性和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真正平等了,人們徹底消除了“傳宗接代”的觀念,這些痛點自然也就消失了——不過,從目前來看,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