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减负了,让学生上学轻松很多。为什么还有些家长给孩子报补习班给孩子加负担?

吃货小蜗牛


这很好解释,减负也好,增负也好,这本来就应该是家长的权柄,而公权力无权染指。

为什么这么说,就要从学校(公立)和家庭对孩子教育各自不同的定位和权力边界说起。

首先,政府主导对公立学校教育是面对全民的公共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而且受到保障接受公共教育,无论孩子的资质禀赋,也不论父母的期望愿景。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公共教育应该是普适的基础教育,从设计到定位应该是让绝大多数孩子只要付出基本的努力就能够掌握。

问题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天资禀赋、性向特质各有不同,乃至差异悬殊,从统计分布的角度,在自然情形下,孩子们的各项天资禀赋、性向特质大体上都呈数学上的高斯分布,如下图。


如果要使公立学校的公共教育适合绝大多数孩子,那么公共教育的教学标准和考核要求就应该基于孩子们的平均水平,这张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最大多数的孩子。

可是,从上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大多数孩子的资质都分布在平均线左右附近,但必然有少数孩子资质分布在左边远离平均线的区域,也有少数孩子资质分布在右边远离平均线的区域。对前一部分孩子来说,基于人群平均水平的教学标准个考核要求对他们来说太难了,即使付出比平均水平孩子多五倍的努力也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孩子“吃不下”。相对地,资质分布在右侧偏远区域的处分孩子,基于人群平均水平的教学标准和考核要求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他们轻轻松松只需付出相当于平均水平孩子五分之一的努力就能够在课业表现上碾压平均水平,在教学实践中,这样对孩子根本“吃不饱”。

合理的做法是什么?对“吃不下”的孩子应该降低要求,不能因为课业的不良让这些孩子失去自信,丧失自尊,养成Loser心态。相对地,对“吃不饱”的孩子应该提高要求,不能因为简单的课业标准浪费他们的智力天赋,进而丧失对课业的兴趣。

这就涉及该对一部分孩子“减负”,给另一部分孩子“增负”。在美国是由学校来根据孩子资质来进行分层教学的,大多数孩子高中毕业掌握的课业水平相比中国的孩子差了一大截,因为要让左边偏远区域的孩子能积极、自信地毕业,所以毕业的课业要求水平就很低,否则就有违公平。但是,对天资聪颖的那部分孩子,美国有条件的学校就会提供甚至大学的课程标准(特别是数学科)给这部分孩子。

另一方面,美国父母如果觉得公立学校课程对孩子而言太简单怎么办?有条件的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五花八门的私立学校“增负”。

美国公立学校的课业标准有多低?高中毕业的数学要求大约相当于中国公共教育的初二水平。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因为绝大多数人,也就是普通人终其一生在工作和生活中能用到的数学知识不超过初二的范畴。所以美国的大多数高中生对课业几乎毫无压力,高中阶段更多是发展他们的人格和社会性。

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不同,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还是层层选拔,所以有公然的国家重点校、省重点校、市重点校、区重点校等等级森严的各级学校区别。大多数学生承受的课业其实是对他们终其一生没有什么用途的冗余的内容和重复练习。以中国每年录取的高校本科比例来看,只有6%的孩子有机会进入本科学习,但94%的孩子耗费大量时间、努力,以及家长的财富,陪着6%的孩子无谓耗费本来可以更好发展他们的人格和社会性的资源和机会。

因此,不难理解政府主导的“减负”的目的,致力于使公立学校的公共教育回归到对绝大多数孩子的普适性,他们付出基本的努力就能通过。应该说,政策的初衷是积极的,但一刀切的“减负”,一刀切的禁止奥数教育,却又是不适宜的。同时,政府主导的“减负”政策原则上只适用于公共教育的公立学校,不应该管到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更无权管到家长。

所以,家长给孩子报补习班也好,“增负”也好,这本来就是作为孩子法定监护人的家长当然的权柄,政府主导的“减负令”管不到,也不应该管到。

至于家长给孩子报补习班班对不对,个案分析,没有一概而论,也不作此论。

这是常识。


唐映红


我是一个读二年级的孩子家长,也是一个持续一线工作15年的老师。我不同意你问题的观点。

首先纠正你的问题观点,培训班不是增加负担,是为了让假期的孩子多花时间学有用知识,少花时间学坏。

我家孩子八岁半,以前还学过画画,平常每天中午弹钢琴,周末每天下午跳街舞。周内有个校内足球兴趣班。

我的认为是,报培训班根据孩子实际情况来,不能太多,一般不能超过两个。而且培训班不能逼迫孩子去学,一定要先给孩子讲明白培训的好处,让孩子自愿决定学什么和学多少。

培训班的目的是发掘和培养兴趣爱好。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很重要的,可以受用一辈子,不到可以陶冶情操、增强个人魅力、丰富业余生活,有时候还可以转化为特长、增加个人核心竞争力!

有句教育名言:要想地里少长草,就往地里多种苗。我出生自农村,懂得种庄稼,也就深刻懂得这句名言的道理。教育一个人也一样,如果孩子空余时间太多,家长没给他安排培训学习“占据太多空闲时间”,那心灵空地和时间空位就只能滋生很多杂草!假如长时间得不到控制这些杂草,那会根深蒂固,必然会影响学习之苗。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空余时间最多阶段,有很多孩子中午、晚上、周末和假期,作业很少,而且开始不做,等到临近开学才做。而绝大多数时间找不到事做,倍感无聊,于是要么玩手机,要么看电视,要么去外面找其他小朋友玩。当然,我们不能说不玩,但是,我们见的太多的学生因为玩手机游戏上瘾,和不三不四聊天被带坏,结识不三不四朋友被带上邪路,甚至上当受骗。有的今酒吧、网吧、KTV,甚至有的小学就恋爱、抽烟、喝酒,赌博,这些问题学生大都是由于平常没有合理安顿时间,太闲了,感到无聊透顶了,只能找那些“有趣方式”来玩,而且很快上瘾,一发不可收拾。很多坏习惯就这样形成了,对枯燥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也就慢慢失去了兴趣。

因此,适当安排培训是既可以学到技能和知识,又能占据学坏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是艰难的理解为增加孩子负担那么回事!不培训,除非你家长有足够时间陪护孩子,能监控他的时间利用,能负责他的未来!


家校共育大观园


我是一个10岁孩子的妈妈,在一线城市上四年级,孩子目前有5项培训,每周总共上8节课。

在这里我亲身经历说说,我们报这么多辅导班的原因:

1. 小升初择校,这是我们放在首位考虑的问题。现在学校义务教育的那点课程,对于名校来说毫无作用。据说要想考上某一名校,小学六年级的英语要达到初三水平,只有按这种超前的学习,才能赢得优势。而数学必须参加各种杯赛,并取得优秀证书。要想获得这些证书,辅导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2. 才艺爱好,现在的孩子至少要有1-2种才艺。只有这样,在学校或者以后工作的地方,他才上得台面,同时也能从中找到自信。最主要的是孩子有了一二种爱好,以后他自己心情不好的时间,也可以有所排解。

3. 运动,不管学习有多好,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是不行的,所以在孩子学习和才艺的基础上,孩子至少要坚持一种运动。这个运动要坚持的话,也要培训精通,并让他从此爱上这种运动。


我是【二胎时代2017】,乐于分享从备孕至育儿的经验和提供建议,关注我了解更多资讯!


二胎时代2017


我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从业6年,算是比较年轻的一名老师吧。

在这6年中,我越来越感受到,现在的中小学生压力越来越大了。除了每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写作业,周末也是被补课班填得满满的。

特别是中学生,周末上课也不再上兴趣班了,什么书法、钢琴、舞蹈,通通一边去。周末两天都被文化课填满。

那么,暑假寒假应该休息休息了吧?

错!每到大假期,我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大部分都是家长打来的,希望我能给他的孩子补课。

我即使说学校规定老师不能补课,也无济于事。家长们还是苦苦纠缠。

后来,我推辞不了,就在家里带几个孩子上课。

一个暑假,上课30天,学费6000元,家长们毫无怨言,掏钱不眨眼。大热天的,有些家长天天送孩子来,等孩子上完课,再接孩子走。太辛苦了。

事实上,我认为,给孩子补课,其实一点用也没有。周末补课没用,大假期补课更没用。

中学的课程其实并不重,知识点也并不多。对于一般孩子来说,在学校中的学习时间,消化掌握这些知识完全足够。

如果孩子平时用心学习了,那么根本不需要假期再补课。补课纯属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如果孩子平时就不好好学习,那么假期补课就能好好学了?假期里,他(她)更不会用心了,玩心更大。

所以,我以多年教学经验和补课经验告诉各位家长,没必要让孩子假期补课,暑假冒着酷热,寒假冒着严寒,没一点用,反而受罪。

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学生,把握好在学校的时间就足够了。如果孩子没在学校好好学,被归为“差生”,家长也别太担心。有些孩子随着年龄增大,后来会很自觉,学得很好。

即使以后也不好好学习,也没太大关系。毕竟,作为家长都应该知道,学习对孩子长大以后的发展没有那么大影响。每个孩子都有一项或几项天赋,谁也保不准他(她)以后不成材。

是不是?

生活中,大伙都要轻松。让孩子们轻松一些,做家长的,更要轻松。毕竟,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嘛!


长安供销社





醒醒是梦


就是因为学校减负,教的内容不够多不够全面,才要自己去补课。想想我们小时候,老师严厉认真负责,学校也没有那么多考核评优工作,老师就是讲课。现在的老师刚毕业就带班的大有人在(我孩子班主任就是,没有任何经验),还要忙学校的各种任务,就算想安心教书都困难,这种情况下不补课怎么办?现在不吃苦长大了吃苦么?而且学习的苦是最容易看见成果的,你只要努力就可以,将来工作的时候并不是你努力就会得到你应得的。一些佛系父母认为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轨迹,随他去吧,以后什么样现在不能下定论等等,我觉得对一半,学习确实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是他却决定你将来过什么样的生活,除非家里有矿,有上亿资产继承,那就快快乐乐过童年吧。


夏小沫summer


做为年近五十的人,也许是老观念的缘故吧,个人不赞成给学生过多的减负。因为小时候学过的古诗和古文到现在能够背的过,而后来学的东西却背不过,所以,应该学的东西还是要多掌握。十年寒窗苦读,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茶叶篓子


国家三令五申的要减负,真的在减吗?把6天上学的时间改为5天,把上学的时间缩短,就是减负了吗?另外在修订课本上,只是改了几篇课文而已,学习的知识量没有变。相反的,你看一看现在孩子们的试卷。普遍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比较简单,但是考题却比较难。这种情况之下,不让孩子大量练题,将各种题型练个遍,怎么考高分呢?

更何况现在每学期各种名目的考试。不是学区的会考,就是全县的统考。考了之后还要比成绩,评价老师。这种情况之下,老师不逼学生怎么办?老师不逼家长怎么办?被逼得家长又怎么办?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跟上,为了不拉全班的后腿,只好补习了。补习的孩子当中有一部分是家长没办法辅导,本身就不会,而另外有一部分家长没有时间照顾。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上二年级的姑娘,数学考了99分,语文考了96。结果他们班排名37名,因为班上双百的同学比比皆是。姑娘96分的学渣呀!开家长会的时候,我直接不敢抬头。一个劲的给老师保证,下来一定好好辅导!

面对这种情况,你怎么办?



y左右手


减负本来就是砖家挖的一个坑。古今中外,要想出人头地,没有那一个是轻轻松松玩出来的。

读一读名人传记,就会发现,快乐学习本身就是祸国殃民的命题。

有人总喜欢拿许多美国人不擅长数学,没有书面作业来佐证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却不提自己出国,人家美英也要搞托福,也要分数。

却不提自己家的孩子在家家务都不沾边,他会出门独立做不是书面作业的作业吗?如今不是也有不少小学布置手工作业,结果呢,家长们起此彼伏地高喊,自己辛辛苦苦上班后还要帮孩子做手工。

西方人的高科技真的是玩出来的?既然玩有这么大的好处,那么,如今富二代去留学,怎么许多人玩进了人家的耗子里?怎么还有更多的人玩得被人家学校开除了?既然玩有如此大的益处,怎么人家名校,不给录取只喜欢玩、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去他们国家留学?

玩吧,谁相信玩可以出科学家,就放心大胆让自己孩子去玩。

不过,希望大家去看看,那些口口声声喊,给别人家的孩子减负的人,是不是真的在给自己家的小孩子减负。


碧水青山0


因为家长比学生更了解这个社会。

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机会不会给没准备的人。

只有两种方式能让孩子得到更多的资源。

一种是本身家庭条件非常优渥,可以给孩子铺就一条坦途。
另一种就是让孩子本身更加优秀,成绩高于周围绝大部分人。
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
大部分家庭家里都没有“矿”,孩子自然无法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家长也自然会明白这些。那么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超过身边的其他人,则成了让孩子在未来能够占据绝对优势的最佳选择。
说到底,学校的减负只是一种掩耳盗铃行为。自以为表面上大家都少学一点,却忽略了有种东西叫做“排名”。

未来走上社会,社会不会因为你“减负”了,就会体谅你,允许你用较低的成绩来换取较高的资源。

毕竟主导社会前进的是理智,而不是情感。
走上社会之后,经过减负的孩子被那些私下补课的孩子秒的渣都不剩。
这都是家长能够预想的到的。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

“你们都减负吧,我去偷偷补习,未来,我的孩子会把你们这些减负过的孩子秒的渣都不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