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最愛的枕邊書--神奇的海底兩萬裡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很多著名的畫作:唐朝畫家閻立本以《步輦圖》、《歷代帝王像》等人物形象逼真、個性鮮明的畫作著稱,五代時期的畫家巨然則繪製出筆墨秀潤的《萬壑松風圖》,而在北宋時期,18歲的北宋畫家王希孟曾創作出著名的《千里江山圖》,同時代的民間畫家也曾繪製出《清明生河圖》……

乾隆最愛的枕邊書--神奇的海底兩萬裡

唐 閻立本《步輦圖》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最愛的枕邊書--神奇的海底兩萬裡

五代 巨然《萬壑松風圖》 網絡圖片

在中國文人創作的這些書畫名作中,有一件繪畫作品最為惹眼。它不僅是清朝畫家的畫作,此後還走進了清宮內院,成了乾隆皇帝的枕邊書,還被後世的人們稱為一代奇書,這究竟是一幅怎樣的畫作呢?

這幅畫作名叫《海錯圖》,是清朝畫家聶璜的作品。在中國古代的繪畫史上,聶璜並不是一位出名的畫家,他所繪製的《海錯圖》上,繪製的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山水、人物、花鳥等。為何這幅畫作為什麼會成為清朝皇帝的最愛呢?

乾隆最愛的枕邊書--神奇的海底兩萬裡

清康熙 聶璜《海錯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最愛的枕邊書--神奇的海底兩萬裡

清康熙 聶璜《海錯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說起《海錯圖》的神奇之處,主要在於這三點:

一是其題材之神奇。正如前文所說,《海錯圖》繪製的並不是以古代畫家所擅長的山水花鳥,而是繪製著大量來自於深海的各類動物,它們或是長著魚一樣的尾巴,卻有著與人相似的上身;或是擁有巨大的爪子,頭頂卻會噴出大量的水柱;或是長著與其他魚類相同的頭部,長度卻遠勝其他魚類……《海錯圖》中出現的這些神奇生物,在很多秉持著程朱理學的文人看來或許是不羈之談,卻也真實描繪了清人眼中海洋生物的基本面貌。

乾隆最愛的枕邊書--神奇的海底兩萬裡

清康熙 聶璜《海錯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最愛的枕邊書--神奇的海底兩萬裡

清康熙 聶璜《海錯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二是其作者之特別。《海錯圖》的作者聶璜活躍於康熙年間,他並不是一位出色的畫家,但絕對是一位優秀的生物愛好者。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他曾花費數十年的時間,遍訪天津、浙江、福建等沿海各地,考察當地的海洋生物,最終描繪出300多種生物,並將它們編纂成《海錯圖》。

三是其內容之神奇。聶璜在創作《海錯圖》時,不僅描繪出這些海洋生物的形貌特徵,還將它們的味道一一寫在上面。聶璜在蒐集資料時,不僅向漁民詢問過相關的訊息,還下口吃過他所見過的每一種生物。由此看來,聶璜不僅是個海洋愛好者,更是一個較真的吃貨。

乾隆最愛的枕邊書--神奇的海底兩萬裡

清康熙 聶璜《海錯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最愛的枕邊書--神奇的海底兩萬裡

清康熙 聶璜《海錯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或許正是因為聶璜對海洋生物的那份執著與用心,才塑造出了這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奇書《海錯圖》。雍正年間,大太監蘇培盛將它帶入清宮,久居深宮的清朝皇帝哪裡見過如此有趣的生物?於是他們將這本書奉為桎梏。乾隆皇帝更是將它放在枕邊,每次解決完政務就坐在床邊秉燭夜讀。時至今日,人們已經可以用更為先進的方式探尋海洋生物,《海錯圖》依然是一部奇書,並影響著後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