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文—法語—英語”,英語如何逐漸成為英格蘭官方語言?

語言在人類發展的漫長曆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類之間交流的重要工具,有利於各個地區的人民對於自己本族文化與外界的交流與輸送,人類如果沒有語言,整個人類歷史的發展都將迅速後退。

世界上分佈著的許許多多的國家,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特定使用的語言, 這種語言就是民族共同語,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文化特徵。英國的民族共同語就是英語,但是在英語地位的正式確立之前,也有著非常漫長的一段發展歷史。

一、民族共同語對民族的凝聚力具有著積極的作用,諾曼征服發生後,在英格民眾的倡導之下,英語逐漸成為英格蘭的官方語言

縱觀整個歷史潮流的發展,顯而易見的發現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特色語言,語言成為了故鄉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說著相同語言的更容易很快產生共鳴、容易拉近兩者之間的關係,因此,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大部分人都在使用的語言,通常被稱作民族共同語。

民族共同語成為了一個民族之間的重要標誌,也容易激發民族之間的凝聚力,激發成員的自豪之情,拉近民族之間各個成員之間的感情,民族共同語在民族內部產生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拉丁文—法語—英語”,英語如何逐漸成為英格蘭官方語言?

圖 | 英格蘭貴族

同時,民族共同語在各個民族之間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一個地區民族共同語的產生往往與一個民族的發展背景和歷史趨勢有非常大的聯繫。

因此,作為民族特色的一個符號,民族語言代表了這個民族的某些特色,也有利於其他民族對此進行了解。掌握了不同民族之間的語言,也可以與其他民族進行交流,從而更加深刻的感受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內涵。

英格蘭王國在世界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發展也是世界有目共睹的,英格蘭王國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共同語,那就是現在所說的英語,及英格蘭民族共同語。

英語早在五世紀就產生,是當時身處在歐洲大陸的西部地區的日耳曼語族生成雛形,後來掌握這些語言的人四處分散,建立不同的國家,又經過一系列與別的民族語言的融合,形成了英語的早期形態,古英語。

在諾曼征服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裡,古英語的發展中斷了。當時的英國與法國關係極為緊密,在各方面都向法國靠攏,由於兩個國家之間不斷進行的深入交流,文化上也開始有了相似點,最為明顯的就是當時民族共同語的變化。法語代替古英語成為了民族共同語,是當時處在諾曼征服年代的英格蘭的官方語言。

“拉丁文—法語—英語”,英語如何逐漸成為英格蘭官方語言?

圖 | 諾曼征服

在之後的漫長曆史中,無論怎麼發展,英格蘭的民族共同語都有古英語的存在,最後英語正式成為民族共同語是在英法百年戰爭以後,人民的民族意識空前覺醒,因此民族共同語的認定也就極為重要。英語正式成為了英格蘭王國的民族通用語,是官方的正式語言,成為了英國最為重要的語言,得到了民間和上層統治階層的一致認可。

又由於阿爾弗雷德對於英語的大力倡導,使得當時的英語在英格蘭王國佔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王室語言的使用裡頻率非常之高,甚至一度成為了當時英格蘭王國的民族通用語,是當時英格蘭舉國上下使用的官方正式語言。

隨著時間的不斷髮展變化和退役,歷史的不斷演進,民族語言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在古英語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轉折點改變了它的地位,這個轉折點是發生在一零六六年諾曼征服。

二、宗教作為西方人民的精神信仰,宗教語言是英格蘭語言發展的重要一部分,將民族共同語與人民信仰結合起來,推動了英語的發展進程

宗教一直是西方歷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在科學尚未得到全面發展的年代,宗教就是西方人民的信仰是精神支柱,宗教構建出的精神世界使得西方人民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和滿足。在整個中世紀的英國,也充滿了宗教色彩。

“拉丁文—法語—英語”,英語如何逐漸成為英格蘭官方語言?

圖 | 宗教繪畫

那個時候的英格蘭王國大部分人都信仰基督教,信仰上帝,認為自己生來有罪,要行善事為自己贖罪,求得轉世的福報。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因此,基督教義《聖經》也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是當時幾乎每一個英格蘭人,上到統治階層,下到平民百姓,都會拜讀珍藏的一本重要書籍。

但是當時卻有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出現,那就是,英格蘭的《聖經》是用拉丁文翻譯而成的。這對於當時作為民族共同語的古英語形成了極大的威脅。

民族共同語是一個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體現,是人民民族意識覺醒的承載記號,而作為舉國上下幾乎人人擁有的《聖經》,每個人的信仰,卻是用拉丁文翻譯而成的,這十分不符合當時古英語作為民族共同語的社會文化環境。

由於《聖經》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堅固,出版英語翻譯的《聖經》就顯得極為重要,因為只有大規模發行英語版的《聖經》,才更有利於英語作為英格蘭國家整體民族共同語的形成,也有利於人民加強對英語的認同感和使用頻率,將民族共同語與人民信仰結合起來,才使得民族共同語更好的展開和推廣。

“拉丁文—法語—英語”,英語如何逐漸成為英格蘭官方語言?

圖 | 聖經

最早英語版《聖經》出現是在當時神學家為克里夫的倡導下而產生,但是由於拉丁文版本的使用時間已經十分悠久了,所以英語版本的問世被當時的教會極力打壓,認為這與信仰相背離。

雖然為克里夫的倡導並沒有成功,但是他對於英語版的《聖經》的發行出售,代表了當時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開始逐漸有人注意到了當時的民族共同語的重要性,發現了民族共同語對於一個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因此為克里夫的倡導在英語的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

後來科技不斷髮展,起源於中國的印刷術傳入英國,英語版的《聖經》也被印刷術所造福,大規模的生產出來,人們可以直接購買。

由於英語是當時人們的民族共同語,所以英語版的《聖經》閱讀起來也就更加的方便便利,因此英語版本更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閱讀的人也直線上升。就此,英語版本正式被人民所接受,收到人民的極大歡迎。英國在宗教方面的官方語言也從拉丁文改成了民族共同語英語。

三、文學作品是語言傳播的媒介,英語書籍的問世,為英格蘭發展英語為官方語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促進了英語在整個歐洲的傳播

文學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文化表現形式,文學作品中傳播出來的思想內容會對一個國家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文學作品中可以找出很多特有時代的印記,對於每一個時期的文學發展變化都不可小覷。

在英國一零六六年諾曼征服之後,拉丁文成為了當時英格蘭王國在文化方面主要使用的官方語言。文學作品是在全國範圍內傳播發售的,文字選用了拉丁文很大程度上表現了當時英國在政治上的複雜局面。

“拉丁文—法語—英語”,英語如何逐漸成為英格蘭官方語言?

圖 | 英格蘭王國

文學作品上採用拉丁文,和宗教書籍採用拉丁文一樣, 對於英國民族共同語的建立有著極大的威脅,十分不利於英語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

由於後來在諾曼征服之後法國與英國聯繫密切,法語成為了當時的官方語言,文學作品也就改成了法語。而在歷史上首次使用英語作為文學語言的是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西方文學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文學作品,是一部詩歌體的短篇小說故事集,表現了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的社會現象。同時,這樣一部文學史詩級的小說問世,引起了整個歐洲的重視,同時喬叟在寫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時採用了英語,為英語作為民族共同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拉丁文—法語—英語”,英語如何逐漸成為英格蘭官方語言?

圖 | 《坎特伯雷故事集》

之後,與宗教語言一樣,中國印刷術的傳入使得文學作品大規模印刷發售販賣,人民可以購買到更多方便閱讀的英語版文學作品。就此,

英國的文學語言從拉丁文然後經歷了法語,最後變成了英語。這為英語在全國範圍得到認可做出了巨大貢獻。

結語

英語成為英格蘭王國民族共同語經歷了幾番波折,最終得到了全國上下的認可,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統治階層,都使用英語,英語在英國文化裡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在英國的發展過程中,由於諾曼征服使得民族共同語從古英語變成了拉丁文,又由於英國與法國的交好,雙方文化的滲透,民族共同語又演變成了法語。但是在宗教和文學方面,人們的大力推動下,印刷術的推廣和使用下,英語重新成為了英國的民族共同語,同時也是英國宗教和文化方面的官方語言。

參考歷史文獻:

《西方政治制度史》

《聖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