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孩子讓孩子聽話?一個權威的臨床實驗研究:孩子會越打越笨

對於打孩子,很多家長的態度就是:打兩下而已,又沒打出什麼大毛病,不需要大驚小怪。還有的人覺得"孩子不打不成器",打孩子是為了讓他聽話,以後少走彎路。

可是,打罵孩子真的會讓孩子聽話嗎?

眾所周知,老一輩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打罵是不可能的,有時候他們顯得比孩子還要激動。有的人打孩子打得"心安理得",更有一種自己在培養孩子成才的良好感覺。

然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早早就被國人拋棄了。不少成人想起童年,都會想起爸爸手中的雞毛撣子,從那時留下的心理陰影至今都沒有辦法忘記。

噩夢一般的捱打,造成孩子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實在是不可取。

打罵孩子讓孩子聽話?一個權威的臨床實驗研究:孩子會越打越笨

孩子天性好動調皮,難免會任性不聽話,讓父母忍無可忍。面對熊孩子,有些家長就忍不住要打一下孩子的屁股,還說:"我打了孩子,也沒見他變壞啊,而且我也是從小被打,也不見我有什麼事。"

重打造成孩子的身體疾病和精神障礙,然而輕打也會影響孩子的大腦,更有權威研究顯示:孩子越打會越笨!

真正的"降智打擊":孩子越打會越笨

"孩子越大越笨"不是一句調侃,而是真真正正的研究結論。

美國的懲戒與家庭暴力專家默裡·施特勞斯曾做過一項兒童智力調查,結果發現:孩子被打得越多,孩子的心智發展得越緩慢,就算被打的次數不多,孩子的腦力發展仍然受到了影響。

之後施特勞斯還將實驗擴大到了32個國家,結果也令人震驚:打孩子的家長比例越大,國家的國民平均智商就越低。

這並不是說被打的孩子會變得低智,而是說智力的發展會落後於同齡人。因為長期處於暴力、威脅環境下的孩子,他的創造力的想象力會受到影響,而創造力和想象力與人類的智商有著密切的關聯。

打罵孩子讓孩子聽話?一個權威的臨床實驗研究:孩子會越打越笨

現在,神經生物學的研究也出現了新的證據:體罰會導致孩子大腦特定區域的灰質減少,而這些區域都與智力有著直接的聯繫。

根據以上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得出一個結論:孩子越打越笨。

經常受到打罵,孩子不可能會積極開朗,多數的例子都是變得內向、封閉還有沉默寡言,表現的情緒也更加地負面,常常焦慮、不安和擔驚受怕。

慢慢的,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認同了父母的打罵,認為自己真的很差、真的很笨。與之伴隨的是記憶力的衰退,還有對事物的反應更加慢了。因為要是自己不再多停一會,做錯了事就又要捱罵了。

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反應、記憶力還有創造力方面退步明顯,甚至是在功課成績上落後他人,那麼你就要開始反思一下平日的教育方式,看看自己是不是一直在用拳頭教育孩子。

棍棒底下難出孝子:經常被打的孩子會產生報復心理

儘管年齡小,但是孩子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於被打這件事,大致會有兩種反應:一是被動挨打,二是激動反抗。

捱打除了感受到肢體的疼痛,心情也是跌倒谷底——憤怒、怨恨、恐懼、憎惡……我們被別人打,第一反應不可能是默默捱打,而是心生憤怒,然後抵抗。

打罵孩子讓孩子聽話?一個權威的臨床實驗研究:孩子會越打越笨

但是孩子迫於父母的權威,往往都是不敢還手的,更多的反抗表現在報復心理。

家長用恐嚇和暴力讓孩子不要做某事,孩子很可能會故意忤逆父母的意思,不讓做什麼就偏做什麼。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孩子小時候會偷錢,被家長髮現之後受了一頓打,但是之後孩子並沒有停止小偷小摸的行為,而是愈演愈烈。剛開始是為了要買零食,之後變成為偷錢而偷錢,目的就是讓父母不高興。

這是一種消極的、不容易察覺的抵抗方式。我們有時候會發現孩子在做一些不對的事,但是又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很難找到一個確切的原因。然而,在孩子莫名其妙的行為背後,就是這樣的報復心理。

打罵孩子讓孩子聽話?一個權威的臨床實驗研究:孩子會越打越笨

家長打孩子的時候,一定會伴有一些謾罵,有的家長控制不住怒火,更是口不擇言。說著無心,但是聽著有意。

身體上的傷痛,加上心理上的侮辱,孩子的自尊逐漸崩潰,或者反抗得越來越激烈,最後和父母鬧僵。

孩子心理扭曲的背後,離不開打罵成性的父母。

根據調查顯示,408名少年犯中童年時期經常捱打的佔了80%,比例相當的高。所以說,打罵不僅不能養出孝子,還會把孩子打向錯誤的道路。

聰明的家長都不打孩子,我們應該這樣做

1. 別把責任都推給孩子,家長要好好反省自身

認為孩子不聽話就要用打罵來懲戒的,別忘了觀念和習慣都是長期形成的。孩子好的習慣要從小培養,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應該要改變。

不要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咎於孩子,家長更要先從自我反省做起。家長不能做好自己,給孩子樹榜樣,卻希望孩子從小的聽話、不吵不鬧,那是不可能的。

須知,言傳身教很重要,小孩子的很多毛病從家長身上就能看見影子,所以家長更要反省自身,別把不良的教育思維養成了習慣。

打罵孩子讓孩子聽話?一個權威的臨床實驗研究:孩子會越打越笨

如果孩子平時就很頑固,非要訓斥、動手才會聽話的,家長更要反思平時的教育。

孩子不能安安靜靜地聽話,很可能就是因為在平常的教育中,缺乏理性、平和的溝通。如果孩子常常提出一些無理取鬧的要求,家長也應該要反思自己是不是面對孩子的要求妥協退讓,縱容了孩子。

2. 教育不從打罵來,家長應與孩子坐下來好好溝通

孩子與大人一樣,都需要被尊重。好的教育,絕不是從打罵來的,而是親子之間真誠的交流。

坐下來與孩子談心,就相當於是在告訴孩子:就算你犯錯了,但是爸爸媽媽依然愛你,相信你能做好。

那麼,孩子不僅可以學會把焦點放在錯誤本身,而且往後待人處事也會更加理智。

暴力不能使孩子明理,只有耐心的教導才能使孩子懂事。

作為成年人,我們在心智和能力上更加成熟,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引導,而不是憑藉體力的優勢簡單粗暴地打孩子。

打罵孩子讓孩子聽話?一個權威的臨床實驗研究:孩子會越打越笨

3. 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錯,家長要及時地引導

為了讓孩子長記性、改正錯誤,懲罰和教育是必須的,但是打孩子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

家長們一定要明白,懲罰孩子的初衷是讓孩子認識錯誤然後改正,而不是為了自己宣洩情緒。

其實,孩子犯了錯之後都會從父母的表情、語氣和行為上有所察覺,他也知道自己做錯了事。這時候,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及時的引導。

家長應該要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而不是一上來就數落一番。

因為不明前因後果,就開噴動手,孩子捱了不講道理的打,更會對父母感到怨恨。而且,父母的大聲呵斥會嚇著孩子,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不安,以致於拒不認錯,怎麼說都不肯聽。

我是奶瓶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