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在遇到疫情之後的第一心理反應是“逃跑”?

哈希紀元


在遇到疫情的第一心理反應是“逃跑”,這個是正常的,其實不是一部分是,是全部的人都是。

這裡按心理學的說法,就是潛意識裡存在當遇到危險時一個本能的逃跑,一個延續生命的本能。

在生物學裡,也就是常說的讀心術裡講的,是大腦的邊緣系統,這個邊緣系統對我們周圍世界的反應是條件式的,是不加考慮的。邊緣系統是情感中心,也是最誠實的大腦。逃跑行為,是從古到今,一代代進化而形成的,為了種族的生存,如果遇到危險時第一反映是凍結。隨後就會呈現戰鬥狀態,如果看到打不過,就會選擇逃跑。

在這裡也是,疫情傳染不分人類貴賤,而且也體現了人類在疫情面前的脆弱,有些人會認為無力阻止疫情的發展,反映出要逃跑的想法。還有一些人,認為只要正確的防疫或隔離還是有辦法的,相信醫學、相信國家有辦法處理,所以暫時沒想過逃跑,但是一旦這些想法不能如願,最後也會選擇逃跑,只是這些人感覺還沒到危機的時候。

所以,這些本能是人類的,不是某個人的,當個體需要生存,就得適應環境,這也是人類和所有生物遵循的規律。


讀心解萬事


有些人在疫情之下的“逃跑”,這不能簡單概括為懦弱,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1.\t這是一種本能反應。

當我們的大腦意識到危機時,我們的身體會有保護自己的反應。例如,一個人如果被困住山谷或者廢墟中,他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身體就會自動消耗最低的能量,以獲得更高的存活率。不可否認,新冠疫情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有些人第一反應是“逃跑”,這是一種趨於本能的表現。因為他們逃跑時,潛意識會告訴他們:這很安全。

2.\t缺乏應對危機的經驗

我國的教科書上,教育我們要好好讀書,尊老愛幼。面對困難,永不放棄。但是並沒有告訴我們:當我們處於危險中,我們該採取何種應急措施來自救?如何去修復危險事件給心理造成的創傷?我們還沒有弄懂這些問題,就已經畢業了。進入社會後,我們才會焦慮,不知所措。尤其是在危險的情境中,我們才會有深深的無力感。

3.\t失衡的親子關係。

如果處在比較強勢的家庭,孩子的話語權可能就會被削弱。孩子長時間甚至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上的苦悶無法排出,性格就會變得壓抑。尤其是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缺乏耐心,會暴怒甚至懲戒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非常得恐懼,缺乏勇氣去面對一定的挑戰。

如果父母,尤其是父親,過於懦弱的話,孩子很難產生心理上的自豪。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認知,又缺乏一定地引導。也許,孩子就會變得極度自卑。遇到意外/危險事件,大多時候,他們都存在一種逃避心理。“逃跑”也是一種逃避。

解決方法:1.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疫情是一場災難,災難之下,人們會恐懼,這是正常的心理情緒。但是我們的祖國很強大,有比較完善的醫療制度。有很多醫生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在一線救死扶傷。有很多人在捐款捐物。所以,不必恐慌,理性面對災難。

2.遇到危機之後,大家可以再去反思一下整件事情的過程。然後總結經驗,去尋找自己性格中的弊端,慢慢地去改進。

3多和溫暖善良的人交朋友,多去接觸自己喜歡的事情,多微笑,每天誇自己一句,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不想考試的魚


因為那是心理無法預知和想象的德抵禦能力,不是靠膽大妄為而可以躲過去的,而是積極的配合管理,才會留下性命為自己多一些時間研究,或者保留不被無知感染白白犧牲!逃跑也是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


冷姐大愛無疆


面對疫情每個人都有各種反應,但無論哪種反應都基於對自身安全的考慮,人面對疫情時可能會有三種表現:戰鬥,逃跑,木僵,因為疫情具有不確認性,人會產生無力掌控感,在這樣的不明情況下,人首先考慮的不是戰鬥而是逃跑了。


心理諮詢鄧斌


因為怕死


以畫隨出


人逃避問題,逃避困難,這很正常,幾乎是刻在骨子的本能,有些則是因為怕被人知道後,被人歧視,還有一種,可能是認為只要逃跑了,找不到它了,就跟它無關了,屬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那種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