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艳代表:苗家巾帼,战“疫”路上不忘春耕生产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广大群众生活被迫按下暂停键。作为毕节市人大代表的大方县果瓦乡苗族女干部李富艳“舍小家,为大家”,第一时间奔赴“战疫”第一线,与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共克时艰。

守初心,担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毕节市人大代表和基层工作者,在战“疫”和战“贫”的战场上,她牢记人民重托,不负使命,积极建言献策,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她牢记嘱托,勇当“逆行者”,积极履职、身体力行,主动请战、攻坚克难,冲在一线、干在实处,变身防疫阻击战的“守卫战士”,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

大年初二一大早,李富艳就赶赴蓑衣村参加村委防控新冠肺炎会议,落实县乡村各项防控工作。按照“内不扩散、外不输出”的要求,李富艳和同事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实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同时,采取农村大喇叭、横幅、张贴通告、群众微信群等多种宣传形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发布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引导群众科学预防,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消除恐慌情绪。

在村里转,成为李富艳每天的“必修课”。“看看大家需要啥,看看哪些工作没做到位,自己亲眼看了,心里就有了谱。”李富艳说。

自1月26日工作至今,李富艳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配合村两委干部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截至目前,果瓦乡蓑衣村共发放疫情防控宣传资料3200余份,劝导群众喜事延办、丧事简办10余起,劝导走亲访友、串门聚集人员120余起,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聚集。

敢担当,勇作为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李富艳是父母最牵挂的女儿,是孩子最亲爱的母亲。可是,面对疫情,李富艳选择了逆向而行。

疫情当前,党徽闪耀,李富艳和同事“战”疫期间坚守岗位,当先锋作表率,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吃住在帐篷,有效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

没有救护车、公务车,他们却跑遍全村的角角落落,进行排查防控。截至目前,蓑衣村3个驻村工作先锋岗排查车辆300余辆次,排查排查人数2600余人次。

在果瓦乡蓑衣村,苗族人口占70%,为了让广大苗族同胞更加深入了解疫情防控相关政策,作为苗族干部的李富艳立即把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知识翻译成苗语,通过蓑衣村农村大喇叭和流动宣传车,让防控新冠肺炎科普知识多渠道、近距离地普及到村头巷尾、田间地头。

得益于全村驻村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严谨、细致、耐心的工作,疫情防控期间,蓑衣村未发生一起因管理而起的争执事件。真心换真情,村民们志愿到防疫卡点参加值班值守,时不时还送来蜂窝煤、炸豆腐、方便面、汤圆、土豆等。

冲在前,做示范

从脱贫攻坚的“帮扶人”,摇身一变成为疫情防控的“战斗员”。李富艳带领蓑衣村广大群众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不留一个死角,不出一点漏洞,引导村民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科学预防,当好了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她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坚定地站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党员就在哪里;哪里有百姓需要,人大代表就在哪里。同村同心、众志成城,李富艳为蓑衣村疫情防控工作默默贡献着正能量。

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蓑衣村严防严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深化农村产业革命,紧紧围绕当前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结合大方县“3+2+N”农业产业规划和大方县“菜、畜、果、药、菌”等五大产业,全面抓好今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避免撂荒地和空棚等现象发生,扎实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李富艳代表:苗家巾帼,战“疫”路上不忘春耕生产

李富艳(左二)在向群众宣传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王定超摄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李富艳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积极行动,全力助力抓好蓑衣村春季农业生产。备种育苗、地块落实、土地翻犁、物资储备……都有她的身影。

李富艳发挥自身妇联干部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强春耕宣传,通过微信群、QQ群向广大妇女干部群众推送倡议、春耕生产实用技术640余条次,号召大家积极转发,引导种植户早筹谋生产资料,在做好防护的条件下,不忘春耕生产。

目前,蓑衣村落实辣椒土地200余亩,辣椒育苗全部完成……一幅幅繁忙的田间耕作图正徐徐展开。


供稿:项 涛

李富艳代表:苗家巾帼,战“疫”路上不忘春耕生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