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环保!233名养猪户发声!提出多项需求

专注三农,洞察商机!三农洞察致力于为您分享农业道路上的致富商机、实用技术、市场趋势,关注我们,三农路上不迷路!

提起猪肉,部分地区近40元/斤左右的价格,也让它逐渐消失在大部分人的餐桌,虽然政府部门也陆续采取了调控措施,近期猪价也逐渐回落,但是猪价自由恐怕还要等等。

缺钱、环保!233名养猪户发声!提出多项需求

为此不少网友调侃“猪肉价格那么贵,要回家养猪”。但是生猪养殖真的那么容易赚钱吗?近期,行业记者与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联合,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33个生猪大县进行了采访。

缺钱、环保!233名养猪户发声!提出多项需求

此次调查,有效问卷涉及233位养猪户,覆盖年出栏小于500头、500~999头、1000~1999头和2000头及以上四类养猪户,其中2000头及以上养猪户占64.8%。那么当前养猪行业现状如何,233位养猪户共同的呼声是否是您的心声?一起接着往下看!

一、养猪户受两次疫情影响较大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及部分地区禁养影响,生猪养殖业遭受了严重冲击。

调查显示:54.5%的养猪户认为非洲猪瘟疫情对养猪的积极性影响极大。防护成本高、造成亏损、仔猪成本高,是养猪户反映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最强烈影响,27.9%的养猪户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极大。

缺钱、环保!233名养猪户发声!提出多项需求

“由于担心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我把育肥猪和仔猪低价卖掉,当年亏了近300万元,当时心理压力非常大。”寿县众兴镇养猪大户陆浩告诉本刊记者,自2019年4月起,三个月内生猪存栏量从6000头锐减到1500头,他也改行从事生猪贸易了。

二、政府支持下,养猪户对未来生产仍有信心

调查显示:60.5%的养猪户反映未来的生产信心充足,24%的养猪户反映生产信心“一般”,反映信心不足的占14.2%。

缺钱、环保!233名养猪户发声!提出多项需求

“我们养了600头母猪,年出栏1万头仔猪。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养猪场的养殖成本增加10%左右,主要用来购买消毒机、防护服等,因为安全是第一位的。”霍邱县小根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根说,“国家这么重视养猪,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缺钱、环保!233名养猪户发声!提出多项需求

三、生猪养殖呈“三化”特征

1.规模化养殖。养猪户加大生物安全防护投入,能有效防控动物疫病,提升抗风险能力,避免盲目生产。

肥西县官亭镇养猪大户王家法说,他半年来投入300多万元升级改造猪舍、做好生物安全防护,目前有能繁母猪2100头,月产仔猪近4000头,而去年同期分别为1500头和2500头。

有的养殖户依托大型养殖公司,走“公司+农户”模式寿县三觉镇张岗村养猪大户李新与养猪企业温氏股份合作,按照公司要求投资建设猪舍,种苗、饲料、技术等全部由公司提供,公司回购生猪,他平均每头猪可获得200多元的稳定收入。在寿县,像李新一样走“公司+农户”道路的养猪大户有50多位。

缺钱、环保!233名养猪户发声!提出多项需求

2.生态化养殖。养猪户探索农业循环种养模式,将猪场粪污变废为宝,实现绿色、环保养殖。

位于蒙城县的京徽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1600多亩地,以猪场为核心,发展猪—沼—菜、猪—沼—果等循环种养模式,带动种植蔬菜、果树等。公司总经理慕京生说,循环种养解决了养殖业污染问题,促进绿色循环畜牧业发展。

3.科技化养殖

位于霍邱县的安徽宝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院士工作站,依托院士团队的支持,制定了生物饲料生产流程、生猪养殖标准等

调查显示,在规模养殖稳步发展的同时,一些散养农户由于规模小,达不到安全防护要求,则选择弃养,有的转型养殖牛羊。

四、创新施策支持生猪养殖

针对一些地方生猪产能急剧下降,各地纷纷创新施策,加大对生猪养殖的支持。

增加补贴、提高保险标准。霍邱县发放生猪引种补贴,提高生猪保险保额,将能繁母猪的保额由1000元/头提高到1500元/头,同时降低育肥猪投保门槛,给养殖户吃下定心丸。

缺钱、环保!233名养猪户发声!提出多项需求

将扶贫与发展养殖产业相结合。“政府用扶贫资金与大型养殖企业按一定的出资比例合建扶贫养殖小区,建成后交给公司管理,优先安排贫困户合作养殖。在建的有56个养殖规模1800头的猪舍,建成后可实现年增产生猪近20万头。”寿县副县长施性平说。

随着生猪养殖扶持政策的推进,稳产扩产成为大多数养猪户的心声调查结果显示:37.8%的养殖户今年将扩大规模;在经营收入方面,25.8%的养猪户预计今年与去年持平。

缺钱、环保!233名养猪户发声!提出多项需求

五、资金匮乏、环保压力、重工轻养…仍面临多重掣肘

1.资金匮乏、环保压力,是养猪户反映最强烈的两大困难。反映者分别占61.8%和53.2%。

缺钱、环保!233名养猪户发声!提出多项需求

多位基层干部向记者反映,当前各地的生猪生产正在恢复性增长中,有的养殖户需要重新补栏、改造圈舍,有的需要进行生物安全防护投入,普遍遇到资金难题,将影响生猪生产。

“公司成立3年来,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目前已初见成效,但要滚动发展,资金缺口1000万元左右。”安徽宝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敬利告诉记者,没有固定资产不能抵押,贷不到款,制约了企业发展。

2.部分地区“重工轻养”

不少养猪户反映,受环保压力和税收低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存在重工业轻养殖业现象。

某县养猪户反映,自从发生非洲猪瘟以来,当地政府对全县生猪养殖管控非常严格,基本上严禁养猪户补栏。现在国家有很多政策支持养猪,包括土地审批、环评等都非常简单,他们多次到政府部门去协调办证补栏事宜,但政府及农业部门多次推诿,就是不给办,现在处于停养状态,投资的100多万元还没有收回。

缺钱、环保!233名养猪户发声!提出多项需求

重工轻养的另一表现,在于环保清拆用力过猛,据调查发现,有的地方执行环保清拆政策力度偏大,扩大拆除范围,养殖场拆了后恢复就难了,影响生猪产能的恢复。

养殖成本高,非洲猪瘟无疫苗,养殖风险依然很高,加之养殖户担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致猪价大幅度下跌,养殖户大多持谨慎扩产心态。

六、233名养殖户发声!提出多项需求

缺钱、环保!233名养猪户发声!提出多项需求


问卷调查中:233名养猪户发声,提出了以下诉求!

1.当下养猪成本投入极高,高养殖风险下,稳产扩产需要各地为养猪户提供贷款贴息等金融支持;

2.安全清洁的猪舍环境能够有效避免疾病的发生,请为养猪户提供必需的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

3.希望各地加大养殖扶持力度,增加补贴,提高保险标准;

4.大部分养猪户专业技能缺乏,不能及时应对养殖问题,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牵头,为养猪户提供专业养殖技术培训;打开销路拓宽市场;帮助解决人手不足,饲料短缺等问题。


在此也呼吁政府部门能够精准把脉养猪“需求”,对症下药消除养猪户养殖“痛点”

对于养猪户来说需要落地的支持措施,养殖信心才能重建!我们呼吁:

一、建立生猪调出县补偿机制。

建议国家一方面加大对生猪调出县的政策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参照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猪调出县和调入县对接机制,由生猪调入县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标准,给予生猪调出县地方政府经济补偿,切实提高生猪调出县抓生猪生产的积极性。

二、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非洲猪瘟疫苗研制。

目前生猪生产的政策已经制定,但不少养殖主体仍持谨慎扩产心态,其中一大原因是非洲猪瘟疫苗仍未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养殖仍存在较大风险,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疫苗仍是关键,建议国家加大疫苗研制力度,尽早投入使用。

关注我们,每日获取实用种养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