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面價+空置率高之下,開發商為什麼還拼命拿地?

昨天發了篇文章講到現在 ,有粉絲留言問我:現在樓面價這麼高,這麼多房子做好了都沒人住,開發商為什麼還拼命拿地?今天來為大家講一哈為啥開發商還要持續拿地。

樓面價+空置率高之下,開發商為什麼還拼命拿地?

對於開發商來說,沒有土地就沒有未來

確實,從眼下來看,地價高於房價會增加開發商的壓力。可是,不拿地,他們壓力更大!

這些在千億量級、甚至可能是萬億量級的開發商,在繼續擴大規模,都保持著擴張的趨勢,擴張,擴大再生產、不斷拿地開發銷售再滾動開發,這是不變的規律。

這其中的原因,其實很好解釋:

樓面價+空置率高之下,開發商為什麼還拼命拿地?

第一,現在競爭沒那麼激烈,溢價也沒有那麼高,可以逆勢拿下大量優質土地;

第二,這是一個“拼地”的時代。誰拿地越多,誰在這個市場上就越有話語權。別人都在拿地,你拿不拿?

樓面價+空置率高之下,開發商為什麼還拼命拿地?

第三,以後要求自持的土地可能越來越多,而且比例越來越大,你拿還是不拿?

第四,就算拍到的是自持土地,自持也可以增大資產規模,增值收益可以降低負債率,還可以用來進行融資。

那麼,高價拍到底之後,開發商怎麼從上面賺錢呢?畢竟沒人願意做虧本的買賣呀!其實,一些項目看似虧本,其實你看到的只是部分,到時候自然有各種方式賺錢。

樓面價+空置率高之下,開發商為什麼還拼命拿地?

首先:今年的地可不一定就是明年的房!

現如今的開發商拿地後並不一定會第二年就開始賣房了,一般都會囤個地什麼的,心情好,有自信,資金鍊強大,那麼3-5年後開始賣房。反之,要是中途遇到什麼資金問題,或者內部問題,囤個10年也不是沒有可能。


雖然按照相關政策,如果土地閒置兩年未開發,這些地塊都將面臨土地被收回的可能,但是開發商規避處罰的手段則更加多樣。一塊地拿到之後,可以部分施工,可以緩慢施工,還可以在規劃方面做手腳,比如多次更改規劃,一直拿不到施工許可等,都可以達到囤地而不受懲罰的目的。由於政府規劃調整、動拆遷未完成等原因,客觀上導致土地沒有辦法進入開發狀態。這也成為房企最為常見的被動“囤地”的理由之一。

樓面價+空置率高之下,開發商為什麼還拼命拿地?

所以啊,囤地對企業來說,是一種收益非常大但風險很小的一個融資方式。以現在房價上漲的速度來說,試想一下,那時候的房價難道還會虧本嗎?


例如,某市一塊宅地,樓面地價拍到了31773元/平米,是將來的房價只能賣2.9萬元/平米,而且這塊地將來要建成的房子還帶裝修。這房企怎麼從裡面賺錢呢?

可是,一般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塊地地段不錯,計容地上建築面積大概10萬平方米,但住宅只有約7萬平米,還有3萬平米左右的公建面積,可以蓋寫字樓等。住宅強制賣 2.9萬元/平米,但公建沒有強制售價,還是可以賺錢的。


另外,每一塊地,都有地下面積。地下空間也可以賣錢,甚至可以當住宅、別墅賣(以前某百強地產幹過)。此外,還可以做一些商鋪,也能賣不少錢。

樓面價+空置率高之下,開發商為什麼還拼命拿地?

除此之外,開發商拿地後還可以鑽容積率的空子。比如這塊土地的容積率的要求是2.5,但是並沒有規定這塊土地必須用來建高層、洋房、還是別墅。所以可以通過做高低配來分攤容積率。

這麼一來,項目及可以用高層的低價格賺來吆喝,又可以用洋房甚至別墅賺到鈔票。

這樣的操作之下,開發商怎麼可能會虧呢?你們說是吧,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