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大利

正文共:5810字7圖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這是我寫的第139篇趣法評

法律有溫度,評論有態度


我去過的國家不多,意大利是其中一個。

前兩天看到一個視頻,意大利巴里市長到公園驅趕在草地上曬太陽的市民,要他們馬上回家,並親手關閉了公園。


“疫”大利


有意思的是,公園在市長去攆人之前居然是開放的。

春節期間,有一天下班後,我悄悄跑到單位不遠處的開放式公園跑步,卻被一前一後兩個騎著電動摩托車的保安禮貌地攆出來。

新冠肺炎,是一種要你老實別亂動的病毒。

01 數說“疫”大利

截至3月23日,意大利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6萬例,重症患者超過3000人,死亡超過5500人。這一天,在歐洲確診病例過萬的國家除了意大利,還有西班牙、德國、法國。14個國家確診病例過千,確診病例17萬,死亡病例近9千。


“疫”大利


歐洲全部淪陷。

3月1日以前,意大利沒有進入國際視野,我們的關注點大多停留在韓國(3300宗)和鑽石公主號(700宗),3月1日是其確診病例破1000,此後確診病例一路狂飆,截至3月23日排名前10的國家裡,有7個歐美國家。

我們看一下疫情世界排名,這裡面可以歸納出幾類不同的視角:

一是氣溫因素。疫情嚴重的地區基本上分佈在北迴歸線以北地區,於是有了病毒害怕氣溫升高的說法,比如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基本已經排名30開外。反例是馬來西亞(22日為1183例)排名第19,該國位於赤道,目前溫度25-30℃。因此只能說高溫對病毒有抑制而不能殺滅。

二是管制因素。認為全國動員能力越強的國家,越能有效防控疫情,比如咱們中國,又如日本,雖然爆發早,但是至今也才過千。反例是伊朗。

三是文化因素。越是強調自由的國家,民眾對政府的管制牴觸越大,導致越難以控制疫情,比如美國後來居上,反例是伊朗。

四是經濟因素。發達國家醫療水平高,死亡率低。反例是意大利,作為歐洲僅次於德國的工業國家,2018年人均GDP達到3.4萬美元,致死率卻高居不下。病毒不分貴賤。

與其說哪種因素具有決定作用,不如說綜合水平決定了防疫水平。如果管制力強但缺乏經濟支撐,經濟發達但缺乏動員能力,管制力強但缺乏社會自覺,都會讓防疫水平大打折扣。

意大利是歐洲最早介入管控的國家,疫情發展卻出人意料的後來居上,對於意大利的淪陷,我認為是國家沒有足夠管制能力,民眾沒有足夠的自覺自律。

而意大利只是歐美國家群體淪陷的一個縮影。

“疫”大利

佛羅倫薩晨跑的街頭


疫情在中央集權國家失之桑榆,卻在自由主義國家收之東隅。

02 疫前的意大利印象

去年國慶期間在意大利旅遊的經歷,倒是讓我對意大利防疫的艱難有了感性認識。由於每天有跑步的習慣,於是有了更多機會深入羅馬和佛羅倫薩的大街小巷,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

我們住在羅馬西北角特魯米尼中央車站附近,往西大約三公里穿越臺伯河西岸可到達梵蒂岡,沿著河東岸則分佈著世界著名的西班牙廣場、威尼斯廣場、真理之口廣場等地,往南約兩公里則到達古羅馬廣場和鬥獸場。

“疫”大利


我羅馬的四天基本跑遍了那裡的每一條街道,特別深刻的感受是:摩托車真是多,居住條件真不好。

第一,機車特別多。在羅馬,機車是你想象不到的多,由於街道狹窄,幾乎每一條道路兩邊都停滿各種機車,往往只留下雙向兩條汽車道。

意大利的機車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休閒代步為主的踏板機車,騎手們穿著或是時尚或是休閒,單獨騎行。另一種是大排量的巨型機車,騎手們全副裝備十分炫酷,扎堆出行,意大利MBE車展早被公認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摩托車展會。


“疫”大利


但是不要以為開巨型機車的年輕人一定粗獷囂張,實際上騎手的禮貌溫和和胯下的兇悍機車形成鮮明反差,我在晨跑的幾次過馬路都遇到了機車男的禮貌停讓,甚至高舉起手做出讓我先過馬路的誇張手勢。

機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特徵很明顯,一是活動範圍有限,基本上以城市中心為活動半徑;二是無法多載乘客,單人騎行導致流動密度大;三是不同於汽車的密閉效果,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

意大利機車盛行已遠遠超出作為出行工具的定義,張揚的機車文化反映出意大利人不喜約束,不羈且不甘平庸的態度。

二是分散式聚居。這是我在思考疫情為什麼能猛烈衝擊意大利時,腦海突然蹦出的一個詞,看起來很矛盾和衝突,但與我在羅馬和佛羅倫薩街頭看到的情景相吻合。


“疫”大利


這些城市沒有小區,但居民又不是單門獨戶,他們往往共同生活在一棟大約只有五六層高但是但是很狹長的居民樓裡,就像我們的“7天”或“168”賓館,住戶共同使用一個出入口,但是彼此之間並不熟悉,更沒有居委會的登記,你甚至找不到他們的工作單位,而號稱“中小企業王國”的意大利,中小企業數量佔企業總數的98%以上,正是這種表面上聚居實際上互不關聯的群落方式,增加了傳染病溯源追查的難度。

在我離開意大利半年後的今天,車水馬龍的永恆之城羅馬、時尚之都米蘭和藝術天堂佛羅倫薩街頭變得如死一般寂靜,剩下高立於柱頂的圖拉真大帝和奧古斯都像訴說幾千年的輝煌。

“疫”大利


03 史上的“疫”大利

如果說機車出行和分散式群居是意大利目之所及的現象,那麼席捲意大利全境的新冠肺炎,則把全體意大利人帶入了亞平寧半島的瘟疫史深層記憶之中,它們和輝煌的羅馬史一樣源遠流長。

歷史學家把意大利歷史特性歸結為兩點:一是國民關於“意大利”的國家認同感長期缺失,二是城邦割據讓“意大利”長久失序。這兩點特性在面對呼嘯而來的瘟疫時尤顯得無力。

一次是14世紀經意大利橫掃歐洲的“黑死病”

1347至1353年,因鼠疫而爆發黑死病席捲整個歐洲,奪走2500萬人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這場大瘟疫起源於中亞,1347年蒙古軍攻打黑海港口時傳入,之後瘟疫像幽靈一樣,靜悄悄跟隨亞歐商隊經由水路進入意大利——地圖上的那隻足球——西西里島,在島上的墨西拿港口一下子蹦上意大利北部熱那亞和法國馬賽,從而開始它的肆虐之旅,先是西歐從一處港口突破英格蘭防線,征服整個不列顛,繼而北歐、波羅的海地區,最後到達俄羅斯才結束了它血腥的征程。而今天有關於黑死病的最早記載也是由意大利人記錄下來的。

這次黑死病的爆發對意大利造成的影響難以估量。因為醫療技術的缺乏,人們只能將希望寄託於宗教,社會惶恐導致了意大利異常活躍的宗教活動,中世紀後期的意大利中北部擁有比歐洲任何地方更多的醫院、救濟院和孤兒院,神職人員是英國的兩倍,伴隨著宗教熱情,其中一個後果是產生偉大的文藝復興。

然而文藝復興沒有帶來“意大利”國家意識的整體覺醒,反而因為分裂帶來文藝的大放異彩。正是在這樣充滿變數的背景下,1494年,法國國王查理八世的軍隊翻閱了阿爾卑斯山,法國、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的接踵而來,相繼入侵意大利。

伴隨著侵略者鐵蹄輪踏的,是17世紀瘟疫的捲土重來

1629年的意大利是城邦林立的時代,那時候亞平寧半島上依然沒有“意大利”的國家概念。

那一年的秋天,一名應徵參與對德國和法國作戰的米蘭士兵,拖著疲憊的身軀返回家鄉,兩天後腹股溝長出了腫塊並流膿而離奇死亡,此後,瘟疫開始蔓延整個城市。

剛開始,米蘭迅速啟動了教科書般的防疫措施,包括及時的醫護資源,嚴格的隔離檢疫,以及限制人員與貨物出入境等等。然而1630年初春,意大利人沒有忍耐住節日的浪漫情懷,在米蘭舉辦的一場狂歡節徹底粉碎了之前的一切努力,在海量民眾的交叉感染下,瘟疫如同核彈般迅速引爆,繼而徹底失控。

《米蘭大瘟疫》所刻畫的,正是米蘭從天堂一夜墮入地獄的瞬間——屍體多到連運屍車都載不下,市民需付給運屍人不菲的報酬,才能勉強讓親人遺體有一席之地。據說僅8月份就有4000具屍體在街道上亂扔,腐肉的味道令人難以忍受。


“疫”大利


1630年至1631年的米蘭瘟疫向南部和東部擴散,導致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爆發疫情,獨立甚至對立的城邦之間既沒有協作的能力,也沒有獨善其身的本領,這次瘟疫導致北部近一半的居民喪生,意大利人口從1600年的1300萬人降到1650年的1125萬人,死亡接近200萬人。

那麼統一的意大利能夠有效對抗瘟疫嗎?

1860年的那個晚春,加里波第帶領他的游擊隊從熱那亞的一個港口起航去西西里島,將那裡的農民起義變成了民族革命,繼羅馬帝國之後再次統一了亞平寧半島,意大利作為國家的稱謂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統一後的意大利不久就迎來了了瘧疾的爆發——糙皮病

建國的意大利沒有帶來生活的改善,糟糕的飲食削弱了人們的免疫能力,缺乏維生素誘發的糙皮病會導致痴呆和死亡,住房條件的惡劣更加加重了疾病的爆發。

有資料顯示,大多數農戶的住宅只有一間房,農民們經常不得不和一頭騾子或一頭牛共處一室,北部種植園的勞工只有20%的人能夠住上宿舍,其餘的人在結束一天的勞作之後只能露宿,甚至住在洞穴和墓地裡,這些都加劇了疫情的蔓延。而在工廠裡的工人也遭到無情對待,1876年的工廠工人一半是女性,近四分之一不到14歲,甚至4、5歲的兒童也被送進紡織廠工作。

其實19世紀70年代,建國後的意大利一直存在對國家身份認知不明確的問題,而危機將這種不確定性推向了高潮——極權政治的法西斯種子在此時埋下,並在半個世紀後像瘟疫一樣爆發。

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共體的成立為意大利經濟復興提供了機遇,廉價能源的開發、農民進入城市和對外貿易激增讓意大利幾乎在一夜之間從農業國變成了現代工業化國家。

但是瘟疫和意大利似乎相愛相殺,每一次瘟疫過後便帶來短暫的經濟增長,經濟發展卻始終沒有解決國民對國家意識淡薄,以及國家對國民的動員能力薄弱的問題。

20世紀的最後十年,意大利內閣中曾有超過14個不同黨派,創下了歐洲戰後的記錄。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意大利的年均經濟增長只有0.25%。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第一場考驗,依然暴露出意大利缺乏有效動員政府的弊端——民事訴訟時間長達9年,以中小型企業和大量自由職業者為主的鬆散型社會結構,清廉指數排名甚至落後於盧旺達等國家。

意大利麵臨的最大困難依然是沒有清晰的國家價值觀和準則。公民和政府圍繞國家的討論往往以一種華而不實的方式圍繞著宗教和世俗,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中央集權和地方自治,自由和權威,權利和義務,北部和南部等對立面展開,卻始終缺乏中央政府堅定的政治方針,不可避免的給政府機構的權威造成破壞後果,乃至於在新冠肺炎過程中難有作為。

“疫”大利


04 意大利不止缺乏醫護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全球沒有任何有效的疫苗或特效藥。

從中國應對新冠肺炎的經驗看,“隔離”

“全部收治”是兩條根本措施,不論宣佈國家和城市封閉、還是居民隔離,都意味著經濟、社交活動進入“冷凍”或“慢進”狀態,封鎖隔離的前提是保障生活物資供應,全部收治的前提是保障醫療資源供應,包括承擔病人費用、醫護人員、設備和場地,這些絕不是一個家庭、一個社區或一座城市能夠承擔,它離不開國家主導。

除非你學習英國和德國採用“群體免疫”策略,基於認為病毒不可滅絕性,必將導致長期共存,希望延緩病毒的爆發時間,讓病毒在緩慢傳播的過程提升國民的自身免疫力,最終實現與病毒和諧共存的結果。

群體免疫的核心在於減少危重病症,在發現病症早期即介入治療。換言之,我讓你傳播,但不讓你發展成重症,顯然,這在意大利並不適用,因為它的病亡率已經達9%的極高比例。

中國駐意大利大使李軍華指出:“中國專家對意大利提出的改進建議,意大利幾乎照單全收、悉數採用。”

照單全收的意思是什麼?當然包括最嚴格的封鎖措施。不僅是限制出行,商鋪也基本關停、學校全部停課,所有的體育賽事娛樂活動全部停止。

然而,意大利對措施的照單全收,不代表它能夠照單實現。

第一、缺少物資保障。讓居民呆在家裡,吃什麼?如何消費?能像中國國民一樣通過手機下單和支付嗎?就算能夠那麼貨物從哪裡來?

在廣西支援湖北的過程裡,平均每三天運送5000到1萬噸的瓜果蔬菜,保障了湖北的食品供應穩定。阿里、騰訊、百度等知名企業,韓紅等明星藝人紛紛捐贈、提供線上服務、參與疫區建設,意大利如何做到?

第二、缺少物流保障。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宣佈暫停往意大利方向的貨運服務,意味著空運歐洲中轉意大利的運輸方案可能無法順利執行,這還是遠距離物流運輸,城市裡的近距離物流配送系統如何建立?居民如何下達訂單?如果沒有網購系統,如何確保居民區內生活市場的正常配送,確保市場有貨可賣,居民有菜可買?


“疫”大利


第三、缺少醫護保障。疫情爆發後,中國所有小區、村居實行封閉式管理,高效建立火神山、雷神山兩所醫院,全國各省市組建醫療隊,數萬名醫護人員奔赴前線,口罩等醫護設備生產能力被極大調動起來,這裡面既需要審批部門建立綠色通道,改審批為備案,也要民營企業響應號召轉型生產,更重要的是中石化等國有企業發揮穩定器的作用,保障原材料的生產供給。

第四、缺乏監管體系。意大利的衛生部門和社區體系能否支撐起社區內的排查行動,以及建立監控體系?比如新加坡衛生部門通過溯源監控體系,對前100名患者進行追蹤,其中53名通過接觸者發現,31名根據醫院診斷髮現,16例通過監控體系發現,足夠廣的監控範圍和足夠多的監控措施,是有效阻斷傳播鏈的策略。

第五、面臨兩線壓力。和中國的情況不同,對內,意大利內部疫情遍地開花,而中國能夠迅速將疫情控制在湖北一地,其他地區補給支援;對外,意大利所在歐洲已整體成為疫區,而中國疫情爆發之時沒有境外輸入的壓力。

既要內防擴散又要外防輸入的兩線作戰將極大壓縮意大利的防疫緩衝空間,不光旅遊、藝術、服務全面停滯,工業生產萎縮,乃至南部的傳統農業地區也因防疫風險增大而影響種養殖,而歐洲各國自顧不暇也無法提供資源保障。

這一切,決定意大利想“照單全收”中國經驗,沒有可能;要做到“隔離”和“全部收治”,難上加難,因為它缺少系統的應急能力,也就決定了它沒有長期的動員能力,很難把居民妥善的安置在家裡。

我想,僅僅向意大利輸出醫療團隊遠遠不夠,他們更缺的是系統的社會管理方案,更缺健全的保障供應體系,需要緊跟而上的應該是我們的物資供應企業,中國企業是不是到了向全球輸出供給的時候。

05 病毒在自由國度找到了舞臺

瘟疫,意味著你要麼改變生活方式,要麼很可能改變生命形式。

隔離,意味著限制通行、限制集會、限制社交、限制公共活動,包括被意大利人視為身家性命的足球,甚至在必要時候削弱制衡力量,確保“國家緊急狀態”下政府的動員能力。

犧牲你的自由,讓渡你的權利,而這正是對歐洲和美國公眾價值觀的挑戰。

疫情在中央集權國家遭遇釘子之後,終於在自由國家找到自己的舞臺。

站在羅馬街頭,車水馬龍、喧鬧繁華。意大利皮包店、時裝店、手工冰淇淋店,披薩店琳琅滿目,羅馬溫暖的陽光一掃心頭的陰鬱,鴿子悠閒地在廣場噴水池邊徜徉。縱橫近三千年的歷史,城市的每個角落都透露出古羅馬帝國的影子,街頭各種建築和博物館的館藏,讓人們穿越到西方千年文明的起源,徹徹底底的感受到帝國的恢弘。奧黛麗·赫本在電影《羅馬假日》裡告訴你一句真諦:

“疫”大利


“因為羅馬,所以經典。因為短暫,所以永恆。”

因為中國,羅馬會延續永恆。


“疫”大利


泓睿達法評14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