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允許其他加盟國獨立而為什麼不允許車臣獨立?

匿名用戶3567721


俄羅斯允許其它加盟國獨立而為什麼不允許車臣獨立?原因很簡單,因為車臣本身在蘇聯時代就是俄羅斯下屬的一個行政區,跟其它加盟國在地位上有著根本不同,其它加盟國獨立不會影響到俄羅斯本身的存在,但車臣如果獨立,俄羅斯的國本就會被動搖了。


車臣和蘇聯加盟國有何不同?

其實車臣沒有在1991年蘇聯解體時獨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它不是一個蘇聯的加盟共和國。1990年6月12日,作為蘇聯主體存在的俄羅斯發佈了主權國家宣言,宣佈俄羅斯憲法與法律的地位高於蘇聯憲法與法律,而蘇聯憲法是蘇聯得以存在的根本基礎,作為蘇聯主體的俄羅斯把蘇聯憲法降格,也就從根本上動搖了蘇聯存在的依據。同時俄羅斯憲法只在俄羅斯境內有效,所以俄羅斯等於放棄了依據蘇聯憲法和其它加盟共和國一同維持蘇聯的法理依據,所以俄羅斯此時在法律上已經無權再阻止其它蘇聯加盟國的獨立了。

蘇聯加盟國地圖,車臣並不屬於蘇聯加盟國

而當時俄羅斯這樣做的原因之前桃花石雜談在其它文章裡也談過,這裡不多贅述了,總而言之就是葉利欽等各共和國領導人都知道,憑藉自己的力量無力統治整個蘇聯。當時唯一還有一點這種可能的是戈爾巴喬夫所代表的蘇聯殘餘勢力,戈爾巴喬夫雖然是造成蘇聯解體最主要的人物,但蘇聯解體卻並不是他的主觀意願。因此他在當時仍是蘇聯殘餘勢力的代表,而俄羅斯等各個共和國領導人為了防止他們在當時的亂局裡翻盤,就只能徹底瓦解蘇聯。而直到決定蘇聯最終解體命運的《別洛韋日條約》協商期間,其實都還一直有參會人員在即時向戈爾巴喬夫報告會議進程,甚至建議他立即逮捕所有參會者。當然戈爾巴喬夫當時已經完全無力這樣做,但維持蘇聯這股勢力的存在,畢竟對各個共和國的執政者還是威脅。所以徹底肢解蘇聯才是各個共和國執政者的第一要務。

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中間土黃色區域)

但車臣的情況就很不一樣了。因為在蘇聯的行政區劃裡,車臣不但不是一個加盟共和國,甚至連俄羅斯境內的自治共和國都不是。因為在蘇聯時期,雖然車臣所在地區屬於俄羅斯境內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但它的名字卻是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也就是車臣人自己連在俄羅斯境內自治的條件都夠不上,要和另外一個民族印古什族綁在一起,才夠上了一個自治共和國的資格。

而俄羅斯當時放棄的只是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主權要求,對在蘇聯時代已經屬於俄羅斯的領土,自然不可能像對其它蘇聯加盟共和國一樣對待。這個原因也很簡單,蘇聯時期雖然多數時期是高度中央集權的,各個共和國只是名義上存在,但在很多具體行政行為上,不同行政區劃還是有很大的行政意義的。而在蘇聯最後幾年分崩離析的過程中,各個共和國各自的行政體系得到強化,最後兩三年各個加盟國基本上已經各自為政了。所以雖然俄羅斯從心底裡也不願意失去這些加盟國,但這些加盟國獨立對俄羅斯內部影響有限,俄羅斯作為一個大國仍然能得到維持。

俄羅斯境內少數民族分佈情況,幾乎每個地區都有不同少數民族存在

但車臣是俄羅斯境內一個行政區內的民族,而在蘇聯解體之後,雖然俄羅斯人在俄羅斯是絕對的多數,但也只佔俄羅斯境內人口的70%多,俄羅斯境內還有185個少數民族。而車臣人口在這些民族裡只是排名第五,如果車臣獨立,那麼排在前面的其它少數民族是否也會出現分離傾向,之後是否一些比車臣小的民族也會有樣學樣,導致俄羅斯這個國家的局勢不可收拾?而這些後果,是俄羅斯所沒法承受的,所以俄羅斯是絕對不可能允許車臣獨立的。

車臣為何沒有成為蘇聯加盟國?

所以車臣沒能趁亂獨立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它始終沒有取得加盟國的地位。而這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車臣這個民族太小了。當然車臣人比蘇聯15個加盟國裡最小的愛沙尼亞人規模還是大一些,因為車臣人在蘇聯解體時有110萬,而愛沙尼亞人則只有不到100萬。但愛沙尼亞卻是有一段在沙俄崩潰後差不多20年獨立的歷史,所以可以說是因為獨特的歷史原因造成的。

車臣人經過數十年抵抗後向沙俄軍隊投降的場景

而車臣在歷史上曾經長期被伊朗的一些王朝統治,俄羅斯正是通過公元18世紀到19世紀對波斯進行的一系列戰爭才從波斯手裡獲得了車臣地區的控制權。而且車臣民族和周邊一系列北高加索民族其實非常接近,如印古什人和基斯特人,他們在歷史上曾一同被稱為納克人。而在俄羅斯征服當地的過程中,信仰伊斯蘭教的車臣人對俄羅斯帝國的抵抗就曾經持續了50年左右。

在1917年俄羅斯帝國崩潰之後,車臣人、印古什人和達斯坦人曾經短暫的在俄羅斯內戰的亂局裡結成了一個“北高加索山地居民聯合體”的政權,但這個政權只存在了4年不到,當地在1921年就被蘇俄紅軍攻佔,而之前的那個短命政權也被視作了俄羅斯內戰裡的一支白軍勢力而已。到1936年12月,原來俄羅斯下屬的車臣和印古什自治州被提升成了車臣和印古什自治共和國,但這個“共和國”是俄羅斯下屬的共和國,和其它那些與俄羅斯平級的蘇聯加盟共和國不是一個概念。

而在二戰期間,蘇聯政府認為有一些車臣人在投靠了納粹德國入侵的軍隊,並從事分裂活動,所以斯大林撤消了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並將相當數量的車臣人遷徙到其它地區。1957年,赫魯曉夫重建了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許多車臣人也被允許返回故鄉。

後來成為俄羅斯大麻煩的車臣(中間土黃色區域)


而其實在蘇聯走向解體混亂局面中,車臣也確實曾經一度在事實上擺脫了俄羅斯的控制。1991年9月6日,曾擔任蘇聯空軍少將的車臣人杜達耶夫率領一批武裝份子闖入車臣最高蘇維埃,將正在那裡開會的蘇共車臣地區負責人維塔利·庫岑科從樓上扔下摔死,之後杜達耶夫自任車臣總統,並宣佈車臣獨立。但因為剛才已經提到的原因,車臣的地位和蘇聯加盟國有本質不同,如果它也獨立,那麼俄羅斯作為一個國家存在的根基就會動搖,所以俄羅斯不可能容忍車臣獨立,所以最後局勢演化成戰爭,車臣最終也留在了俄羅斯版圖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