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建议国家多向境外派专机接留学生回国,解燃眉之急,对吗?

爱牛牛的头头


胡锡进建议国家多向境外派专机接回留学生,这个建议没毛病。毕竟留学生也是祖国的孩子,孩子有难,作为祖国母亲,怎么可以置之不理?

关键的问题是,接留学生回国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涉及到很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

首先:留学生数量庞大。据统计,我国目前在国外留学的学生高达七八十万,这些留学生即使只有三分之一回国,那么,试想国家需要派出多少专机?按照胡锡进的观点,所有登机者费用自理,隔离期费用自理,这都无可争议。但是,问题是那么多的人回国,集中隔离,在哪里隔离合适?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说什么都是空话。

其次:全部集中隔离,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假如有人不服从管理,不按规定隔离怎么办?几十万人,不排除有人搞特权。特别是那些小留学生,家长可能会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托辞为孩子解脱。而一旦有人搞特权,发生意外,那么他的家人,他家人接触到的人会不会因此而受到感染,再次引起社会恐慌?

对于胡锡进的建议,很多网友是不同意的。

在一些网友看来,能出国留学的学生,家庭条件都是非常优越的。父母既然有能力把孩子送出去,现在就有能力把孩子接回,不应当把这个包袱甩给国家。有网友甚至调侃:老胡出钱,可以考虑都接回来;都接回来住老胡家。

看到这些评论,静静老师也是忍俊不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实话,我也同意接留学生回来,但是毕竟不太现实。作为留学生,非常时期还是要做好自我防护,这才是最重要的。


静静助学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胡锡进:现任《环球时报》总编辑,素以敢说而著称。

他的原话如下:老胡(胡锡进)在此建议,国家多向境外派接侨专机,解决大量留学生和他们家庭的燃眉之急。在这当中,所有登机者机票自理。他们回国后全部直接集中隔离,在隔离结束之前不与中国社会发生任何接触,比他们零散各自取道回国更加安全。


胡锡进的建议不无道理,但我对此举还有一些小小的困惑:

1、中国有几十万大学生在国外,全部接回来就意味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无疑是给本就已经受到巨大经济损失的中国母亲雪上加霜。

何况,我国的医护人员刚刚经历了一场为期近两个月的恶战,这好不容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医护人员可以轮流休息,如果马上接回这几十万大学生,这意味着将会给本就身心疲惫的医护人员带来更多的负担。



2、我个人对海外学子无任何偏见,都是祖国母亲的孩子,虽然我们要考虑几十万海外留学生的利益,但我们更要考虑咱14亿人的利益,疫情面前,大局为重。

3、我觉得这几十万的海外留学生还是就地隔离为好,咱给各国华人留学生支援必要的防护物资,尽量减少外出。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广大网友前来讨论。


终将长大


老胡真的挺糊涂!

老胡,叫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曾经当过《人民日报》记者。

老胡提出一个建议,让国家派专机把海外的留学生,统一接回国内,集中隔离,费用自理。

我很不赞成老胡的建议。我觉得老胡挺糊涂!完全是从感情出发,而不是从科学出发,不是从实际出发,更不是从大局出发!他的建议根本就行不通。

我们讲感情还需讲究实际。

是不错,留学生都是祖国的儿女,我们应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感情的角度看,应该给他们接回来,但是我们不能感情用事,老胡就有点感情用事,而不是从实际出发。老胡,你知道全国在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有多少吗?有100多万元,派多少飞机能接的得完呀?再说,留学生是祖国的儿女,那么在外国打工的人员是不是祖国的儿女,据说打工人员更多,有上千万,能接得过来吗?所以,老胡的建议根本不实际,完全是感情用事。

讲感情,还要讲科学。

老胡的建议极不科学。新冠病毒,最怕聚集,老胡却建议把世界各国的留学生都聚集起来,统一接回国内,统一隔离。这一建议违背分散隔离的原则,很不科学。我国疫情,只所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做法就是分散隔离,切断感染源。我们封城、封村、封道、封小区,让居民待在家里不要出门,执行的都是分散隔离的做法。老胡,却提出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要集中隔离,是非常不科学的。

讲感情,还要考虑承受能力。

假如我们把100多万的留学生都接回来,放在哪里集中隔离。放在武汉方舱医院,也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呀?重新盖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又要消耗多大的人力物力呀!再说,上百万的留学生,要派多少人去管理呀?要派多少医护人员去检测呀?要多少人去搞他们的生活保障呀?老胡,你想过吗,我们有这么大的承受能力吗?

讲感情,还要考虑大局。

为了抗疫,全国人民付出了多少代价,作出了多大的牺牲,广大的医护人员付出了多少艰辛,总算控制住了疫情,总算复工复产了,总算要开学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把外国留学生都接回来,万一带来病毒,引起了新冠病毒第二次大爆发,全国人民可是有点折腾不起了。留学生的问题,必定是一个局部的问题,14亿人民的生命安全才是大局,2亿学生的开学问题才是大局。那个大,那个小,老胡你因该清楚吧!另外,老胡不可能没听说甘肃商业包机感染的事情吧,医学隔离达270多人,其中就有伊朗过来的留学生。因为这件事,对甘肃省的复学带来很大影响。

所以,我们在对待留学生回国避疫的问题,既要从感情的层面上考虑,都是自己的孩子,对他们要关心要照顾,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但是也要理性思考,科学施策。我认为还是应该用我们防疫的经验去处理留学生回国避疫的问题。

最好、最有效、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待在家里不出门,非要出门要戴好口罩。

留学生要留在当地防疫。国内可以为留学生提供一些防疫物资,各国大使馆以及学生会可以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困难。这样做对对留学生本身的安全有好处,也体现了祖国对海外学子的关心和关爱,同时也减轻了国内防疫工作的压力。

老胡的建议太感情用事,缺乏理性思考、科学思考,缺乏操作性,缺乏大局观念,我个人是不赞成的。


闫老师教作文


抛开胡锡进的身份不谈,个人谈谈对这个建议的看法。前几日有英国小留学生的家长签字申请包机将1.5万名小留学生接回,也听到了两种声音,但似乎反对的声音要多一些,缘由主要有三点:1、如此大规模包机接回难度太高;2、除了这部分小留学生,其他留学生和华人华侨又怎么办。3、接回来后如何安置?当然也有部分观点认为,未成年人送出国留学究竟是为何?

对于胡锡进的建议,同样面临上述三个问题,我想说愿望是好的,关键是如何来实现。

首先,国外留学生群体人数庞大。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153.3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32.32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而2018年当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按照这个规模计算,国外的留学生人数至少有150万人。对比一个数据,我国的县城人口数一般在20—50万人,也就是说如果全部接回来,至少需要三个中等以上的完全搬空县域来安排回国的留学生。

其次,留学生在国外也不是聚集在一起。他们也分散在世界各地,即便是同一国家也是分散在各个地方,飞机恐怕也只能到达人员相对密集的地方,其他地方的留学生又怎么办?让他们冒着风险往同一个地方赶?这中间的风险就不说了,加入中间有一个人出现了状况,同机的人会承受怎样的风险?

第三,接回这么大规模的留学生群体需要多大的运输力?大型飞机一般运输350-400人,就算只接回其中100万人,至少也需要2500架大型空客。

第四,接回来之后如何安置隔离?这么大规模的人员安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要完全阻断他们与国内人员的接触,难道要兴建或者搬空三个县城来隔离?

第五,留学生回来后,他们也要考虑自己对未来的影响。张文宏教授建议:“不管回不回,你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疫情要多长时间?回来是不是决定再也不回去了?如果疫情要延缓半年呢?你读书工作都不要了?第二如果不回来待在那里怎么办?”

第六,不得不考虑国内的防控压力。国内目前刚刚稍稍稳定,但是这两天境外输入病例在不断增长,又有个别关联感染病例的出现,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李兰娟甚至担心,我国疫情依然严峻,国外输入或致我国第二次大的疫情,相信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

一百多万留学生中,也有不少留学生做好了暂时不回国的打算,毕竟辗转各地长途奔波反而更危险,有了国内的经验,他们会更懂得居家隔离;对于在当地确有困难的留学生,建议及时联系大使馆寻求帮助,国内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援助;确有需要回国的,通过包机或商航自费回来并提前申报,配合隔离。


象牙塔里讲故事


大家现在对于是否专机接回境外留学生吵得不可开交。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发表自己意见,建议国家多向境外派接侨专机,解决大量留学生和他们家庭的燃眉之急。在这当中,所有登机者机票自理。他们回国后全部直接集中隔离,在隔离结束之前不与中国社会发生任何接触,比他们零散各自取道回国更加安全。

这些留学生毕竟都是中国人,选择回国是他们的权利。即便我们国家没有选择包机接回,他们估计也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回国。其次,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其实也有义务保护我们国民的人身安全。这个在我们国家《宪法》《国家安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等都有相应的规定。现在我们国家其实也具备这种实力和能力,能够接回这些海外留学生。另外,我们国家今年已经完成部分包机撤侨活动。根据民航局通报的情况,我们国家目前共安排7架次临时航班接回我中国公民1101人,下一步将根据实际需求适时安排此类飞行任务。另外,这些留学生存在大量的未成年人,这些家长对于接回子女的心情更加迫切。若从作为父母的心态来看,这种心情其实也是可以理解。不少人也是基于作为父母的想法,支持接回这些小留学生。

留学生数量如此庞大,并且还有大量未成年人,这些都不适宜集中隔离。若是选择包机接回,应当统一进行核算检测,检测结果没有问题的可以选择居家隔离。当然,撤回及检测的费用应当由这些留学生及家长承担。


叶律师


老胡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一些海外留学生陷入困境并急切希望回国,而派专机接他们回来,对他们个人和对中国社会都是风险最小的方式。这场大疫终必将留给他们终身难忘的记忆,参与塑造他们对人生和国家的认识。不让他们有被抛弃感,今天的中国应该做到这一点。

老胡的建议是从两个角度来考虑这件事情的:

一是风险性。包机让这些留学生集体回来,然后集中隔离,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风险都是最小的。

二是让留学生感受到祖国对他们的呵护,让他们产生对国家的重新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这个国家。

可以说,老胡的这个建议非常温暖。但是问题并这么简单的。

首先,这不是某一个国家有了问题,而是全球的一个疫情。所以留学生的范围就很广。而且社会发展到如今,留学生这个概念包含很多。比如,最近滞留在英国的1.5万的小留学生。海外留学生的群体规模庞大,有数百万之众,这要需要多少架次的飞机?

我们可以简单的算一笔账:就是英国的这些小学生,一架飞机可以接300人,把这些小学生接回来,就需要50架次以上飞机。即使费用不考虑费用,回来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隔离,比如一旦感染,医护人员的配置。

当然,海外的留学生团体几百万,这些负担,国家是不是能承受的起?

其次,还有就是除了留学生,咱中国还有海外的华人华侨,这也是一个大团体。还有海外的中资机构,这些人要不要撤回来?

还有就是安全问题如何解决?留学生回国没问题,问题是有些留学生不守规矩,一旦造成疫情重新扩散,我们之前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成果,必然会毁于一旦。


烟花三月09


胡锡进是谁?为什么他的这个建议会引发这么激烈的讨论?

胡锡进,资深媒体人,曾任人民日报主编,现任《环球时报》总编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日前,他曾建议,国家派专机接留学生回国,这样不但可以解决留学生及其家长的燃眉之急,而且派专机定向接回,集中隔离,也能避免旅途交叉感染,有助于防控输入性感染。(所有的费用都由留学生家长来承担,这样也能够增加航空公司和酒店的生意)



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只有利弊。从胡锡进的建议来看,确实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他也忽略了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

①国外留学生数量庞大,仅英国而言就多达22万!这么多学生需要派多少航班飞机?而且目前很多飞国际线路配套的机组人员还在隔离观察中。

②一旦开了口子,英国的留学生接回来,其他国家的留学生要不要接回来?是否一视同仁?

③接回来的这么多人,如何安置?哪有这么多地方来安置如此庞大群体,要知道,医学隔离观察是要1人1间房间的,而且要配套的防疫,服务人员…况且,国内的抗疫工作者已经疲惫不堪。



④国内境外输入病例与日俱增,要知道,当前国内的抗疫成果,是十四亿人花了多大代价,付出了多大牺牲换回来的?如果境外输入病例失控,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损失又会有多大?

另外,张文宏教授曾建议在德国及海外的留学生,做到分餐制、戴口罩、勤洗手和减少社交活动,就可以基本上避免感染。



所以,留学生们与其回国,还不如目前坚守国外,做好隔离防护。另外,对于那些在外的小留学生们,家长可以飞过去,到国外进行照顾,这样既可以减轻国内压力,孩子也可以避免路途颠沛之苦。

大家觉得应该派专机去接么?欢迎留言…


教练讲高效学习


留在国外又不见得一定会死,但接他们回来,就算隔离,就算费用自理,就算不会传染给民众,都有可能传染给医护人员,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么无谓的事情呢?

这些留学生出国的时候,百分百不会因为以后立志回来建设国家而出去留学的,大多数都是口口声声说因国内教育落后,不适合他们发展,到外国去接受先进教育的,好了,现在大难当前,他们就回来占国家的便宜,我们为什么还要主动去接他们回来呢?就算回来,也让他们先花上一笔可观的机票,15万的高价机票才让他们回来。但主动接回来,这不可能。现在建设国家的都是什么人?都是愿意留在国内读书,毕业后进入工厂企业为国贡献的。

胡锡进是谁,竟然还建议派专机去接他们回来,我们正在加紧研究疫苗,加紧应对境外输入,你却让他们派专机去接这些人,增加我们的风险,这个人应该被严肃批评,想必留学生中有他自己的孩子吧。


中小学英语精修


如果从中国人个人内心情感的角度上来说,绝对不愿意派出专机将这些留学生接回来。但是从长远角度上来说,也就是站着国家的高度上来看问题,胡锡进总编辑的建议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不能采用来而不往非礼也这种方式,我们应该用情去打动他们,让他们转变思想,让其深感祖国的温暖,至少以后不会以祖国为敌,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化他们,竖立起爱国情怀,长大后还有可能回来为祖国做贡献,这也相对于给他们上一堂生动的爱国课。

其一老胡认为机票学生自理,老吴从中看出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对其一定程度上的责罚,另外一层意思是祖国现在还不富裕,国人没有这个义务为其分担这笔费用,更何况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学生像大凉山的学生还在悬崖边悬梯上学,而且其能留学说明家境还算不错,这笔钱他该出,这代表了国人的心声。


其二,老胡认为回来后直接隔离,这是站在当前抗疫大局上考虑。现在全国抗疫取得了关键性成果,最近一段时间均以境外输入为主,例如像3月24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78人,其中境外输入病例为74人,3月23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39人,全部为境外输入新增确诊病例。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现阶段主要是境外流入人员带有病毒,如果全国关闭境外流入通道,意味着绝大部分省市新增确诊病例已经为零,而且全国大部分省市现有确诊病例也已经基本清零。

现阶段境外输入已经成为全国人民最为担心的疫情来源,大部分城市要求境外人家流入必须做核算检测,并且采取居家隔离或者集中隔离,但是考虑到每天流入人数较多,因此,在隔离方面没有采取强制性隔离,使得不少境外流入人员,做完核酸检测后就流入全国各地,待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却发现不少人呈阳性,因此,又急于将其从火车或者飞机上中途拦截下来隔离,这样影响相对较大。例如最近几天报道的有河南籍从美国回来在河北邢台拦截,来湖南石门经商的女子从美国回来在长沙黄花机场被拦截等。从以上发生的案例来看,对境外人员流入采取第一时间强制隔离具有很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全国疫情的扩散,同时减轻国人对其担忧。

总的来说胡总编辑,站在国人和国家的角度上分析关于留学生回国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国人与留学生之间的认识差距,国家派出专机,但是相关费用由留学生自理,毕竟国人没有责任和义务为其承担这笔费用。从国家的角度上,以情动人,希望看在同胞的份上,国家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团结他们,建立广泛的爱国热线,有助于国家的发展,至少通过这件事情,能够让他们认识的关键时刻是祖国在关心你们,祖国才是你的故乡是你的家人,至少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些人做汉奸的可能性。


老吴跟你谈教育


在这里我没有把胡锡进当做一个《环球时报》的总编。我觉得在国家遇到新型肺炎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在诉说在提建议。所以说我也没有谴责胡锡进提这个建议的出发点。但是我觉得在这种时候太费机接孩子们还是可以的,可关键是15000多名留学生真的是运输都成个问题。所以说当前解决了还不如就让我们的大使馆出面。帮助孩子们找一些平安的地方隔离起来。或者是让我们国内的家长们赶到那边。把自己幼小的孩子照顾起来。总之办法是很多的,也不用就盯着我们的国家资源。大家想一想,一个飞机也就能乘客几百人,15000人就是昼夜的飞。我想运输也是问题。还不如多种渠道解决要强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