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的意大利:醫生拔掉病人氧氣罩,75%病患沒確診就死在家裡

謝謝您點進來,點擊關注,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新文發佈哦~

醫護人員一邊扭過頭,儘量不去看危重病人眼中的絕望,一邊熟練地摘掉病人的氧氣;醫護人員不能有半秒的猶豫,因為危重病房外還有相對輕症的人在哀嚎著求救。這些失去氧氣罩的病人,很快會成為新增死亡人數中一個冰冷的數字。

這是意大利重災區倫巴第一家醫院近期的日常,醫護人員從一開始顫抖著下不去手,到習慣於患者家屬們不休的怒罵。

崩潰的意大利:醫生拔掉病人氧氣罩,75%病患沒確診就死在家裡

3月21日,意大利累計確診53578人,22日59138人,23日63927人,資源有限,病人數量卻直線上升,意大利開啟了戰時分診原則。

所謂戰時分診原則,其實就是選擇性治療。所謂選擇,就是優先治療重症中相對輕症的病人,年老體弱治癒率低的病人會被優先放棄,輕症則回家自己隔離。這樣的結果,是大批老人得不到治療(是得不到治療,不是得不到有效治療),輕症的人中又有大量的人發展成重症,反過來跟醫院中的危重病人搶資源。

崩潰的意大利:醫生拔掉病人氧氣罩,75%病患沒確診就死在家裡

這些幸運地被選為可以接受治療的重症病人,如果病情能夠漸漸好轉還好,如果不幸轉為危重,醫生們就會拔掉他們賴以活命的氧氣罩,然後在極度清醒的窒息中死亡。

選擇病人的生死,並沒有什麼明確的規章制度,緊急情況下,醫生只能憑個人經驗決定病人的死活。有醫護人員在被採訪時說,當初穿上白大褂的自豪感已經蕩然無存,每一天,每個選擇面前,心都在滴血。

上一次戰時分診原則被大範圍標準化地使用,還是在一戰時期。

當時的規定是,將戰時病患分為三類:

1、 不用醫療救護也可能存活的;

2、 有醫療救護可能存活的;

3、 經過醫療救護依然無法存活的;

其中第一類病患會簡單處理後迅速回到戰場,第二類病患送去醫院治療,而第三類病患則只能自生自滅。戰爭時的分診原則顧不及人性,戰場上時間和資源就是生命,所以只能忽略人性的選擇效率最大化。

崩潰的意大利:醫生拔掉病人氧氣罩,75%病患沒確診就死在家裡

可是誰能想到,在二戰結束後的70多年後,冷血而高效的戰時分診原則會重見天日?

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導致很多病人未確診就死在了家裡。在倫巴第大區的貝加莫市,約有75%的病人沒來得及去醫院確診及治療,就在家裡默默死去。

意大利啟動戰時分診原則,只說明一件事,就是他們的醫療系統已經瀕臨崩潰。意大利不僅召回了退休的醫護人員作為補充,甚至將即將畢業的醫學生都推上了前線,儘管如此,無論是人員還是物資依然不夠。

疫情愈演愈烈,慶幸的是人們終於意識到了居家隔離和自我防護的重要性。這兩天新增人數也有下降趨勢,希望國外戰場可以儘早出現拐點,讓人們可以看到勝利的曙光。

崩潰的意大利:醫生拔掉病人氧氣罩,75%病患沒確診就死在家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