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小學一年級作業很多,想問下多嗎?難不難做?

用戶4897708697165


其實小學一年級的作業不多,關健是家長怎麼去應對,會應對的一個小時左右,不會應對的可能兩小時,三小時,甚至四小時的都有了。為什麼呢,這是因一年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而言,有的家長比較重視,上學的第一天就和孩子溝通好了,上課要學會聽課,學會思考,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就堅決不能幹,學會自控,這些孩子可以說在學校就完成了一半作業了,因為老師在當天課堂上會引導學生怎樣去完成作業,邊教也帶著學生做作業,如果學生能跟上,學校作業基本上完成了,但老師還會佈置這項作業,因為老師在課堂上引導,每個學生不可能一一顧及,所以需要家長配合,檢查一下學生是否漏題,書寫是否工整,是否做錯頁數,這點就看家長了,習慣好的,很快,就是錯了,漏了只需十幾分鍾可以處理好。剩下的時間可以對照學生的課表幫孩子鞏固今天所學知識,數學可以做十道左右的口算,再讓學生口頭說說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語文就是讓學生大聲讀課文,切記一定要指讀,一字一句讀,字正圓腔,形成習慣。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預習,剛開始一定要帶孩子一起預習,多帶幾天,慢慢形成習慣,以後只要守在孩子旁,孩子就會自行預習了。以上是針對較好的學生而言,可以說最多一個小時左右。那麼那些要兩三個小時完成作業的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家長只要經常和孩子溝通,每天放下時間陪孩子有序完成作業,在做作業時,切記,不能打,罵,這點很重要,要有耐心,耐心能戰勝一切,只要家長每天堅持引導孩子做作業,方法上面已提到,相信一個月左右,孩子同樣可以達到一個小時左右完成作業。所以作業不多。難的問題就要看家長自己了,只要家長認真地去翻下孩子的課本,一點都不難,因為孩子的作業就在課本上。


用戶63609174254龔平


按照督導要求,小學一二年級是不能佈置書面作業的。但是,一二年級是孩子習慣的養成期。換句話說,這個時候,習慣的養成比成績更重要。

那麼,要養成哪些習慣麼?

1、要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早晨該幹什麼,中午該幹什麼,晚上該幹什麼。

2、要養成孩子認真的聽課習慣。在孩子面前樹立老師的形象。上課認真聽講,才能獨立完成作業。

3、要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可以用微信打卡的方式,約束自己和孩子一起閱讀。可以積累識字量和提高簡單的表達水平。

4、陪伴很重要,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昕昕曹老師


具體看學校的,我們公立學校相對比較多,但主要還是學生自己的時間配比如何?一年級養好學習好習慣很重要


金融MBA小姐姐


陪著孩子一起學,我是一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家長。這時間一起在家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原則上小學一二年級是不允許留書面作業的。

我也是孩子上了一年級之後才發現現在孩子的學習真的很累,現在孩子的學習,如果家長不陪伴著學習,是很難進步和提高的。

陪著孩子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在家長群裡面有人開始轉發關於陪孩子學習的事情,一二年級都說家長比較囂張,因為家長都會三四年級,家長略有減少,等到五六年級上初中之後,家長會的就不那麼多了,等孩子上高中了,家長根本就靠邊站了。

一二年級的語文數學基礎知識要說難一點都不難,大人誰都會一看就懂,一看就明白,一看就知道結果。但,就是大人什麼都會,才輔導不好孩子的學習。

輔導一二年級孩子的學習是最難的。難就在於把這些大人看似簡單的基礎知識,怎樣讓孩子明白還讓孩子學會,還能讓孩子學得懂,同時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好多家長盲目的認為,一二年級的孩子輔導是最簡單的那樣的題,誰不會呀?其實這類題對於孩子的來說是比較難的,在孩子心智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情況下,大人怎樣教育孩子讓孩子把知識學透,從而還不能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好多情況下大人以成熟人的思維來思考看待這個問題,以三四十年的人生經歷來教七八歲的孩子這是完全不可取的,而是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

在我們孩子沒上一年級之前,我也覺得一二年級的太簡單了,在輔導孩子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也覺得一二年級的非常簡單,但是慢慢輔導的過程中,我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因為我們沒有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來思考輔導問題。

可以這麼說,一二年級的輔導說簡單非常簡單,直接告訴孩子,結果孩子如果聽不明白結果那麼就強迫讓孩子聽明白結果,說難也是非常難,怎麼樣讓孩子知道這個結果怎麼得來的,讓孩子從心底弄懂和弄明白。這個不容易。


陪著孩子一起學


作業多還是少要看怎麼比較啊,即使是同一所學校不同班級的作業都不是統一的。而且跟家長的時間、孩子的自主性、自律性有很大關係。

拿我來說吧(孩子去年9月份上的一年級),我覺得作業不多,但還是每天要做一個小時左右。孩子放學比我下班早一個多小時,我下班後一般是晚飯時間,等開始寫作業大概是7點鐘了。一年級一般只有語文和數學作業,語文用時間較長,因為孩子寫字慢,寫完書面作業要閱讀打卡,再加上期間各種磨蹭,8點多完成。

我們寫作業慢的原因是自律性差,一個小時裡浪費的時間跟寫作業的時間差不多,沒有養成好習慣。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快要升小學了,那就從培養好習慣開始吧,好習慣就是好基礎。


當歸116


小學一年級按照課程標準,是不留家庭作業的。但是現實的教學活動中,一年級的作業還是不少的。原因有三個:

1.小孩子剛進入小學,還不習慣學校的教學節奏,依然停留在玩的狀態。堂上作業是一邊玩,一邊做。下課了,更不想做,只能帶回家去。

2.個別老師擔心孩子的學習質量不及平行班的,篩選些重點內容佈置作業,開小灶。

3.家長不願意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逗比女教師


關於一年級小孩子作業多不多的問題。其實這個是分學校的。以我家兩個孩子的情況看,私立學校相對比較看重成績,平時佈置的作業也較多,分數各方面比較看重。公立學校相對講作業要少很多,我家小孩在東莞的公立學校上學,老師更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每天回來兩門課作業都不多,但學校額外會讓小朋友練字,學校有購買課外書,每個班輪流看。每天回來看課外書,閱讀都有做記錄,家長做好監督。

一年級小朋友的作業是不難的,只要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基本上都會做。個人認為一年級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上課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練字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現在中高考都是機器閱卷,書寫不工整是要吃虧的。還有最重要的就是閱讀,讓孩子愛上看書,博覽群書。到了三年級開始學寫作文就會手到拈來。

一二年級是良好習慣的培養,家長要多一些耐心陪伴孩子。一旦好的習慣養成了,後面家長就會輕鬆很多。


米斯的生活


我家小孩是19年上小學一年級的,我們上的公立學校,我覺得作業不算多,在上小學之前上過拼音的幼小銜接,對於小學一年級上學期來說毫無壓力。數學沒有單獨上幼小銜接班,個人覺得現階段還是要養成閱讀的習慣,不能獨立自主閱讀的需要家長伴讀,如果孩子能夠在上小學時進行獨立閱讀,那麼他的識字量就很大了,後面就比較輕鬆。


明天的永恆mh


我家小子正在讀一年級,語文加數學一般有6個作業,6個作業中一般有兩個背或讀課文的作業。作業量不算多吧,這個階段主要是要培養良好的學習慣。


旺哥加油


孩子上一年級以後,真的會有很多作業嗎?上小學後父母真的會很累嗎?真的雞飛狗跳嗎?有那麼誇張嗎?

先說一下我家在一年級經歷的實際情況,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

如果在幼兒園學了拼音和簡單計算的孩子,或者在暑假上了幼小銜接的孩子,在一年級的第一兩個月會覺得相對輕鬆些。

但是到了三個月之後,就需要和其他孩子一樣努力了,因為提前學的東西,已經用光了。

1.作業量

平時作業的量也就有幾項

比如:生字7+3(每個生字寫7遍,其中3個帶拼音);

背誦課文某一段;

口算天天練30道;

應用題10道;

另外有時間自己再給小孩做點課外的,比如53天天練。

2.做作業方式

寫作業的時候,我會拿著一本書,安靜的在旁邊陪著他,讓他能安心的寫作業,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給予指導。

耐心和鼓勵,是陪伴孩子寫作業最重要的兩點。

3.檢查的習慣:

寫完作業,讓孩子形成自己先檢查一遍的習慣,對以後的學習是非常好的。

檢查,是學習中很重要的環節,尤其年級越高,越能顯示出檢查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也要幫助孩子培養檢查的習慣。

總之,孩子剛入學,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建立階段。

最後,真心的希望新入學的孩子們,都能順利度過適應期,在一年級學習順順利利,開開心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