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镇如何适应编制改革

江苏省海安市老坝港滨海新区成立于2011年,由原老坝港经济开发区、角斜镇(2000年4月21由原沿口镇和原角斜镇合并而成)、老坝港镇区划调整而成,是海安唯一的临海区镇,也是南通沿海8个重点经济区镇之一,下辖的20个村庄沿临海高等级公路和沈海高速分布,辖区面积达145.6平方公里,交通区位便捷,土地资源丰富,是全国闻名的“角斜红旗民兵团”所在地,拥有“紫菜之乡”“河豚之乡”“鳗鱼之乡”等美称。

自成立以来,滨海新区在海安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坚持中央精神,主动把机构编制工作纳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但是面对新形势,编制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服务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下面提出三点思考。

树立大经济区的长远眼光

新区系统规划、合理部署、高效执行,发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建设“3+1+1”产业园区,积极探索沿海产业集群化的道路,包含石材、家具、环保装备、综合、新能源等产业园,高点定位、因地制宜,走高质量、专业化、环境友好发展道路,特色优势逐步凸显。随着园区日益发展壮大,外来务工人口增多,区党工委、管委会要及早规划,在园区管理上做文章。申请成立滨海新区园区办,向上级争取更多编制数,配置相应的工作人员,以满编的火力助跑大经济区的发展。

促进招才引智与编制工作相适应

发展需要人才,需要智慧。今年我区共招录公务员6名,事业人员9名(其中包含4名青年人才),涉及园艺学、水利学、航运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分别安排在农村工作局、海洋与渔业局、纪工委审计科等局办与科室,充分发挥其所长,让人才能学以致用,有发挥的平台。实行事业人员专业技术岗位竞岗制度,适时调整人员性质,充分激发潜力;取消原有的招商服务、农业服务等五大中心,合理将事业人员分布在各个局办,鼓励更多机关人员将建设新区作为目标全力奋进,担当作为。

严格编制管理

用规范的管理塑造合格的队伍。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按要求办理职数使用和人员出入编手续,杜绝违规进人和擅自使用编外人员现象。配备股级干部时,按规定办理进人控编、职数使用审核手续。切实履行保留租赁人员《编外用工承诺书》,按规范使用政府购买服务人员。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研究,按时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做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年度报告公示工作。

在滨海新区这片大有可为的土地上,要积极转化,适应编制改革。(张远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