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思網校:K12直播大班頭部公司,輔導老師無資質

新冠肺炎疫情讓在線教育行業取得快速發展,一些頭部K12在線教育公司收穫了千萬級新增註冊用戶。業內認為,K12教育培訓未來將是萬億市場,而在線教育將佔50%的市場規模。

在線教育迅猛發展,也引起監管層注意。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佈K12在線教育頭部公司測評報告,選取15家K12在線教育頭部公司,以教育部等部門監管政策為依據選取8項測評指標,並結合問卷調查和從業者深度訪談開展測評。

學而思網校是目前K12在線教育的頭部公司,此次測評中表現較好。在吸取了母公司好未來名師流失的教訓後,學而思網校採取了標準化的教學策略,這種情況下,輔導老師體現重要的服務作用,也暴露了輔導老師無教師資質的風險敞口。

学而思网校:K12直播大班头部公司,辅导老师无资质

教育巨頭遭遇教師流失

學而思網校的母公司好未來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教育公司。學而思網校2010年上線運營。問卷調查顯示,學而思網校在全部測評機構中市場佔有率最高。

2015年之前,學而思網校的產品為錄播課,採用學而思培優的線下教師和教研團隊。到2014年,學而思網校在國內K12網校的市場佔有率為29%,用戶突破100萬,年收入約1億元,但處於虧損狀態。2015年至今,學而思網校轉為直播授課,並採取“主講老師+輔導老師”的“雙師”模式,自行招聘教師隊伍。

作為教培行業龍頭,好未來、新東方面臨教師流失的問題。2016年寒假班報名時,上海學而思出現了100多名老師集體出走事件,同時帶走了大量生源,為了當期課程正常開展,學而思招募了大量新教師,還對這批報班學員採用了免費的方式來進行危機公關。

教師流失的問題促使好未來採取了標準化的產品策略。

首先是教學內容的標準化,採取“大後臺、小前臺”的組織結構,即總部負責共性的教學內容的研發,各地分校根據各自區域的特點再做本地化,共性的內容和本地化的內容分別佔70%和 30%。研發出標準的教材和授課流程後,教師只需按照企業提供的標準授課即可。

其次是教師隊伍的標準化,好未來很少依賴公立學校的老師和退休老師,老師基本上都來自985和211高校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招聘後長時間的內部培訓把這些畢業生培養成符合相同標準的教師。早在2007年學而思就成立了師資培訓學院。

作為互聯網產品的學而思網校更容易實現標準化,教學內容只需要區分教材版本,共性更強,進而教師的人數和地域性特點也同樣縮減。

師資標準化的風險敞口

學而思網校採取標準化的師資策略,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不注重教師資質問題。採取該策略的頭部教培機構普遍認為,考取了教師資格證不代表教師具備授課能力,沒考取教師資格證也不代表教師沒有授課能力。相反,自己體系內經過嚴格選拔、精心培訓出來的教師,其教學能力明顯高於公立學校的教師。

這些機構還認為,學員選擇哪家機構,與這家機構的教師是否具有教師資格證沒有直接關係,這在本次測評的問卷調查中同樣得到印證,相當比例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清楚自己報名的在線教育機構的教師資質情況。

學而思網校採取標準化的師資策略,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創新動力,難以招收和留住具有全面教學能力的名師。目前,學而思網校的師資隊伍明顯年輕化。

為了彌補名師不足的缺陷,直播大班課機構的輔導教師角色格外重要,其相對於主講教師,服務色彩更強,與學員的直接溝通更多,尤其在低年齡段學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輔導教師的隊伍規模也更大,目前頭部機構的輔導教師人數都在幾千人規模,且在大規模擴招。學而思網校在2020年春季開啟了面向全國的輔導教師招聘計劃,其應聘門檻極低,僅要求本科以上學歷、普通話標準和中小學基礎知識紮實等硬指標,沒有提出教師資格證的要求。同樣,教研、培訓等崗位的招聘要求也不包括教師資格證。

未來,直播大班課的教育質量競爭,很大程度上將是輔導教師、教研團隊能力的競爭。目前,包括學而思網校在內的直播大班課機構在輔導教師、教研團隊上留下了風險敞口。

課題統籌:陳晨星 王芳豔

報告執筆:王峰

調查問卷:王峰 包慧

設計指導:曾婷芳

設計師:林潢、王冰、張佳俊

插畫:鄭嘉琪

開發:李逸君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