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前庭平衡感覺負責掌管平衡感,主要功能為偵測地心引力。

當個體進行加速或減速活動時,會調整頭部傾斜的位置,以維持身體的平衡;在撞到東西或跌倒時能即時反應,保護身體。

其運作器官是內耳的三個半規管、一個球囊和一個橢圓囊,裡面充滿了與神經細胞相連結的絨毛。

當外在刺激產生時,神經細胞獲得信息,便做出反應。

前庭平衡感覺是神經系統運作的靈魂角色,有五大功能

◆ 腦幹部位統合所有輸入的感覺信息;

◆ 偵查頭部的位置;

◆ 調節身體及眼球的動作,特別是身體與地心引力之間的關係;

◆ 維持肌肉張力(即肌肉處於活動狀態)影響姿勢及平衡反應的功能特別保持身體的直立姿勢的一組肌肉;

◆ 維持身體及情緒的穩定性。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前庭系統還有促進肌肉緊張、眼球協調、身體形象 、空間知覺、語言發展、情緒穩定、神經系統協調等功能。

前庭平衡覺與個體空間關係的發展關係極為密切:小學拼音學習、生字認讀、漢字書寫、數字認讀與書寫、豎式對齊、借位退位、幾何圖表等等都涉及到個體的空間關係。

所以個體前庭平衡覺的發展對個體學習能力的形成與獲得極為相關。

胎兒期所接收到的刺激主要來自母親的活動,當母親保持正常的活動,如遛胎散步、爬樓梯、做體操等,都能促進胎兒前庭系統發展。

有助於寶寶未來對外界刺激輸入時發揮自動調節的作用,過濾掉不必要的刺激,或使寶寶對刺激更敏感。


一、前庭平衡失常的表現

前庭平衡失常表現為:

① 對空間距離知覺不準確,方向感不強,左右分不清,鞋子穿顛倒,到人多的地方會迷失;

② 分不清相似的圖形和物品,不會玩拼圖遊戲;

③ 常會跌倒或撞牆,常打碎東西,身體動作協調能力差,如做跳箱,木馬等技術性動作顯得笨拙 ,繫鞋帶,扣紐扣等細緻動作較慢;

④ 原地打圈暈眩,對高度敏感過度,怕越水溝,不喜歡被高舉,怕乘電梯,不敢玩鞦韆;

⑤ 上課時分心,愛做小動作,缺乏自制力,做作業東張西望,磨磨蹭蹭,心不在焉,常寫錯字,反字;常把閱讀顛倒,做事丟三落四;

⑥ 任性,好動,黏人,喜歡捉弄人,浮躁又有壞脾氣,對同學之間偶然的碰撞難以控制而發生違紀行為,造成人際關係緊張;

⑦ 難以與人合作同樂,難以與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

⑧ 經常遭遇到挫折,喪失信心,容易恐懼傷心生氣或過度興奮等;

⑨ 有些兒童可能有語言發展緩慢,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或不清楚等表現。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詞不達意,語言表達困難等。


二、前庭平衡失調的原因

個體感知前庭平衡主要靠內耳裡的橢圓囊、球囊和三個半規管,小腦中的古小腦部分掌管著個體的機體平衡功能。

兒童的前庭平衡覺是先天在母體內初步形成的,出生後的被抱、被搖晃、自己翻身抬頭、爬行、走動得到進一步加強與鞏固,為個體的視知覺中的空間關係發展奠定基礎。

如果母親懷孕期間,運動不足、保胎、胎兒胎位不正、羊水過多等都會導致胎兒前庭平衡機能發育遲緩。

胎兒在母體內是懸浮在羊水之中的,母親的運動會導致胎兒的臀部等部位接觸到胎盤的內壁,從而使胎兒產生一種不舒服感。

胎兒感受到姿勢發生變化後會本能地設法調節自己的身體,以使保持懸浮狀態。

胎兒的這種運動是其前庭平衡覺、觸覺學習的基礎。

胎位不正的胎兒本來其前庭平衡就沒有正確定位,空間、方位等處於混沌或錯覺之中,是典型的先天不足。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保胎的母親往往由於害怕運動後產生激烈反應導致流產,因此常常拒絕運動。

胎兒在母體內所得到的刺激相對有限,導致孩子前庭平衡系統和觸覺系統先天不足,感覺運動統合失調錶現明顯。

羊水過多的母親,儘管自己運動較多,但由於孩子在更多的羊水保護之中,很難有機會與胎盤內壁接觸到,導致孩子失去諸多必要的觸覺和前庭平衡覺學習機會,誘發感覺運動統合失調。

兒童早期活動不足,爬行不夠也會導致前庭平衡失調。

兒童從仰臥向俯臥過度的過程是兒童練習頸部肌肉的過程,兒童在抬頭的過程中視野由過去的仰視到俯視,完全發生了改變,有的甚至旋轉了180度,這對形成和發展兒童的空間知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視野的改變刺激兒童探索新奇世界的慾望,兒童不斷的抬頭促使頸部肌肉不斷髮展,而頸部肌肉的發展又是個體保持頭部平衡的前提,頭部的平衡又是個體前庭平衡覺發展的前提。

兒童抬頭的機會越多,平衡覺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空間知覺就會發展得越好。

兒童在學會坐立、爬行的過程中,前庭平衡覺和空間知覺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感覺(視覺和前庭平衡覺)與運動之間實現最充分的統合。

實踐證明翻身抬頭越好、爬得越多、越好的孩子,在後天的學業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可能性越小。

反之,沒有爬過的兒童後天學業困難的會越多——前庭平衡問題導致的感覺運動統合失調。

導致兒童前庭平衡失調的另一個人為因素是坐小推車。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許多父母認為不為孩子買一輛嬰兒車就不足以表達或證明其對孩子的愛。

實際上這麼做,表面上是讓孩子更舒適些,躺在裡面被推著走而不用被抱著或自己走路,其實會使孩子失去許多前庭平衡習得的機會。

由於推車的輪子直徑有限,而輪子越小、克服阻力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家長不得不挑最平整的道路行走。

這樣不但剝奪了孩子被背、被抱的機會,還減少了兒童獲取外界刺激的機會而影響了兒童前庭平衡功能的發展。


三、前庭平衡覺的訓練

通過給予前庭平衡器官各種不同程度的刺激,可以使調節姿勢反應的前庭平衡功能正常化。

在接受前庭平衡刺激的同時,還有助於其它感覺的統合。

前庭的功能對大腦整體功能起著重要作用,刺激前庭在知覺運動訓練中廣泛得到使用。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可以讓孩子接受下列各種運動的訓練:

孩子走路的時候,喜歡走到道牙(路緣石)上面去,張開雙臂,通過這種方法來鍛鍊平衡能力。

有時,他們喜歡彎下腰,從兩腿之間,倒過來看世界,這會讓他想起出生前三個月看到的那個倒立的世界。

孩子喜歡做一件事情,就是不停的轉圈,直到把自己轉暈了,覺得很好玩,他們還會發現先正著轉幾圈,之後倒過來轉一下,暈的程度會降低很多,這都是屬於一種平衡的學習。

孩子坐搖搖車,往往樂此不疲,也因為在晃的過程中,他得到了一種過去從未有過的感覺——平衡訓練。


旋轉類

如:小孩自己原地旋轉玩“轉飛機”的遊戲、玩木馬、旋轉椅子或在兒童樂園裡玩“瘋狂老鼠”、“過山洞”等。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大陀螺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手搖旋轉盤


搖晃類

如:嬰兒時期善於使用搖籃,採取腹臥位、仰臥位、側臥位、頭腳顛倒等體位進行鞦韆、吊床等遊戲,多背多抱。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吊床


平衡類

如:走平衡木、平衡板等,爸爸多將孩子騎在脖子上“騎大馬”、孩子自己練習走道牙、學習滑旱冰等。

布袋套:在跳躍過程中強化前庭刺激,抑制過敏信息。幼兒站在布袋中,雙手提起袋邊,雙腳同時向前跳動;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通過走平衡板、走線、走半圓形腳踏石及投、拍、爬的萬象組合等綜合活動來糾正手腳及身體協調不足;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蹦蹦床:強化前庭刺激,抑制過敏信息,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

幼兒在床上雙腳併攏蹦跳,跳過小腿後屈,腳後跟踢至臀部。

同時還有多種玩法,如跳床接物來完成對孩子平衡反應、運動策劃,大肌肉運動、視覺運動、眼球運動的不足;

平衡木:協助幼兒發展本體感覺,建立幼兒協調身體平衡的能力,幼兒站在晃動的平衡木上,一手扶欄杆,一手側平舉,雙腳交替向前走;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平衡木

身體蹺蹺板:完成對孩子觸覺敏感和遲鈍、多動、身體協調不良的治療;

獨腳椅:幫助幼兒建立前庭感覺機能,控制重力感,發展幼兒平衡能力的同時,鍛鍊幼兒腰腹肌力量。

訓練方法:幼兒坐在獨腳椅上,雙手側平舉,坐穩後雙腳交叉前踢。

跳躍類

如:多在床上跳動、翻滾、墊上運動等,或經常玩“蹦蹦床”、球池。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球池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跨越

姿勢反應類

如:嬰兒時期家長多背多抱,讓兒童多參加踏板車、砂坑、草坪、滑梯、腹部爬行、滑滑梯等遊戲。

玩滑梯:讓孩子爬上滑梯,順滑梯滑下,也可在比較矮的滑梯上讓孩子倒滑,鍛鍊兒童身體的協調和平衡,但大人必須在一旁保護。

速度感、位置感、距離感的體驗

如:讓孩子來回跑上下坡;讓孩子一隻腳著地,一隻腳踏上滑行的兒童踏板車等。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大滑板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小滑車

翻掌遊戲:一個掌心向上,一個掌心向下,翻過來,翻過去,越翻越快,越翻越快,有的孩子翻著翻著就會變成兩個掌心朝著同一個方向。

搖煤球兒:兩個大人抬著一個小孩子(臉朝上),一個人攥著小孩子的雙手,一個人攥著小孩兒的兩腳,一齊向左右搖晃,邊搖晃邊唱:“搖啊搖啊,搖煤球呀!”被搖的孩子“格格”地笑著。

這在逗耍的過程中使小孩子獲得了和搖籃相似的經驗——前庭平衡得到發展。

走獨木橋:用積木搭一座橋,或用粉筆劃一座橋。讓兒童走“獨木橋”,看看誰不會掉入“水”中,訓練孩子的平衡能力。

滑旱冰:2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嘗試學滑旱冰,訓練其平衡和協調能力。

不同兒童對前庭刺激的持久力個體性差異較大,有的孩子表現為恐懼不安,對於有這樣反應的孩子要特別注意。

例如,可將吊床高度降低,靠近地面緩慢的、安全的、不給予威脅地進行旋轉、搖晃。

儘管現在有很多“感覺運動統合訓練館”,但三歲之前我們還是特別強調通過家庭的親子游戲與互動對孩子進行訓練。

錢志亮:孩子前庭平衡失調的9大表現,父母須注意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微信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週一至週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