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點的歸國者:“機票花了1萬6,回國吃了一個盒飯,我很知足 ”

從海外歸來,接受隔離的喬建峰。

方艙醫院關門、援鄂醫療隊撤離、確診病例“清零”……接二連三的好消息,堅定了中國人“戰疫必勝”的共同信念。疫情帶來的慌亂情緒,已消失殆盡,即使是在疫情的中心——武漢,經歷兩個月“封城”後,市民的生活和情緒也在快速恢復正常。

在此大背景下,被困武漢的外地人、滯留外地的武漢人、接受隔離的人、留學海外的學生……都看到了回家的希望。近期,《中國人的一天》推出特輯“回家的路”,記錄歸途的不易。

“前不久我們還在籌集口罩援助國內,現在卻成了回國尋求避風港的人”,3月20日,北京市豐臺區大成路的隔離酒店,一位歸國華人略有無奈地說,“疫情在海外暴發後,我們成了‘夾心餅乾’,在國外被另類眼光看待,在國內網絡上,似乎也有些不受待見”。

“回,還是不回?”以下是身處北京市集中隔離點9位歸國者的故事(注: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本不想給大家添麻煩,可救命藥用完了”

2020年1月9日,64歲的王熙前往日本,準備和在日本的家人共度春節。

連續幾年都在這個時間點飛日本,這趟行程對王熙來說並不陌生。

王熙原計劃2月26日回國,患有糖尿病的他,出發前從社區醫院開了足夠的胰島素。國內疫情暴發後,王熙更改了行程,推遲了回國時間,並減少外出,做好自我防護。

離點的歸國者:“機票花了1萬6,回國吃了一個盒飯,我很知足 ”


離點的歸國者:“機票花了1萬6,回國吃了一個盒飯,我很知足 ”

國內疫情逐漸穩定後,海外疫情卻“失控”,而王熙不得不在3月15日之前回國,因為胰島素用完了。

王熙沒有日本醫療保險,很難買到胰島素,而自費醫療的巨大開銷,讓他難以承受。

3月15日,北京市頒佈通告,所有境外抵京人員需集中自費隔離14天。回國前,王熙跟居住地社區報備了,並和社區醫生聯繫,提前準備了胰島素。

準備工作就緒後,王熙如期登上了歸國的航班。

幾小時飛行後,飛機在北京首都機場落地,王熙被送往豐臺區集中醫學觀察點。因胰島素需要冷藏保存,觀察點專門為他配了冰箱,這讓王熙非常感動。

王熙說:“國內疫情暴發時,包括我女兒在內,海外華人到處買口罩和防護物資發往國內,盡著微薄之力。”他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回國人員。

“本來不想給大家添麻煩”,他說,如果不是沒藥了,他可能不會選擇這時候回國。

“戴口罩出門被罵,還有同學被打了”

經歷了漫長飛行,抵達北京首都機場那一刻,劉敏長舒一口氣,“回家了”。

劉敏在英國留學。在她看來,英國人對疫情的理解和重視程度,與華人大有不同。

在她回國前,英國仍沒有把口罩當成必要的防護品,街上戴口罩的絕大多數是中國人。很多超市、酒吧、餐廳都在正常營業,聚集的人還挺多,“疫情似乎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

離點的歸國者:“機票花了1萬6,回國吃了一個盒飯,我很知足 ”


西方人的認知中,口罩屬於病人專用。 沒有生病戴口罩,是不被理解的。

劉敏說:“他們認為你戴口罩就是有病,如果戴口罩出去,有可能遭遇不友好對待。每次出門,遇到迎面走來的外國人,我會盡量避開,很擔心他們會打我。”

“戴口罩去上課,路上遇到司機把車窗搖下來罵‘fxxk’,甚至更難聽的話”,劉敏說,身邊還有同學曾被打。

劉敏不敢留在英國,因為“英國‘群體免疫’的做法我不能理解,醫療資源也不完善,如果在當地被感染,根本無法被救治,就連最近的定點醫院都要2個多小時車程”。

到達隔離點後,劉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路上穿的衣服都扔掉。 她怕有病毒被帶回來。 入住醫學觀察點時,她的行李還在機場,在房間裡沒有衣服穿。 家人去機場領取行李後,給她送來睡衣,還有一盞小型紫外線殺菌燈。

回國後,劉敏的課程並沒有暫停,所有課程均改為網課。因為時差,她還要按照在國外的作息時間來上課。

劉敏想盡快完成課程,畢業回國,她說:“中國才是我的家。”

“對國外的疫情防控,我缺少信心”

喬建峰迴澳大利亞上學的計劃,被疫情完全打亂了。

中國疫情暴發時,澳大利亞緊急頒佈旅行禁令:從2月1日起,如果過去14天內在中國大陸境內待過,就不能入境澳大利亞,除了澳大利亞人、永久居民及其直系親屬。

離點的歸國者:“機票花了1萬6,回國吃了一個盒飯,我很知足 ”


沒過幾天,澳大利亞政府又發了一個輔助說明, “能接受去第三國中轉14天的留學生入境 ”。

糾結很久後,喬建峰前往泰國隔離。期間,關於澳大利亞的消息時好時壞,讓他感覺草木皆兵,提心吊膽。

喬建峰不敢出門玩,沙灘、市集這樣的人多地方更不敢去,每天窩在酒店,等待消息。

網上對14天第三國隔離政策的解讀,每天都在變化,澳洲華人遭遇暴力事件的傳聞,他也不時聽說。澳洲之旅似乎變得越來越危險,而泰國的病例也在不斷增加。

喬建峰 說: “在國外,很多人對疫情根本不在乎,甚至把它當成簡單的流感。 ”對國外的疫情防控 ,他缺乏信心。

在和父母商量後,喬建峰決定回國。“只有中國最安全”,是他和父母的共識。

“回國吃了一個盒飯,我感覺很知足

面對新冠疫情蔓延,英國制定的“群體免疫”政策,讓在英留學和生活的華人群體恐慌升級。

相比中國對疫情的有力控制,英國的防控辦法,讓不少華人擔心情況將會繼續惡化,孫靜就是其中一員。

離點的歸國者:“機票花了1萬6,回國吃了一個盒飯,我很知足 ”


2019年,留學英國的孫靜畢業了,原計劃春節後回國工作,卻因疫情耽誤了歸程。 她更沒想到的是,英國也未能倖免,遭遇疫情大面積暴發。

面對華人歸國潮,英國至中國的機票價格連番跳漲,即便是需要中轉一到兩次的機票,也接近三四萬元或更高。

孫靜每天盯著各種群,不斷刷新訂票軟件,花了1.6萬元,“幸運”地搶到了回國的經濟艙機票。

她說:“回來之前,我差不多24小時沒吃沒喝,擔心飛機被臨時取消。從落地、檢查到辦理入住,比我預想快很多,到了酒店還有工作人員給我們拿盒飯,我感覺很知足。”

入住醫學觀察點後,孫靜定了很多外賣,中餐、水果、零食,每天和老公吃了睡,睡醒吃,她很滿意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

孫靜每天都在更新vlog,記錄自己的隔離生活,在海外社交賬戶上發佈,她說:“我想讓他們知道中國的防疫措施,是安全和可靠的。”

“會嚴格遵守隔離規定,希望被理解”

如果不是疫情,在紐約讀本科三年級的王學飛,現在應該和同學在某個地方討論作業。

國內疫情暴發後,雖然身在國外,王學飛也開始了自我防護,教室、宿舍兩點一線,偶爾去超市購物,不聚集,不外出,堅持戴口罩。

同時,他也直觀地感受到了疫情在海外的蔓延,學校發出的通知,從“建議回家”變成了“必須回家”,不能在學校宿舍居住。回國的前一週,學校也變為網上教學了,這讓他心裡的恐懼日漸增加。

離點的歸國者:“機票花了1萬6,回國吃了一個盒飯,我很知足 ”


面對突變,王學飛認為,回國是最好的選擇。

王學飛買好了3月15日回國的機票。回國當日,他心裡十分不安,出發機場沒有任何體溫檢測,沒有人穿防護服,只有中國人戴了口罩。

飛機落地後,王學飛被送到定點醫院進行檢查,核酸檢測呈陰性,隨後又被送到集中醫學觀察點,這時他的心才算落地。

他說:“我不希望給祖國添亂,我們一定會嚴格遵守隔離規定,希望能被理解。”

“幾經波折後,我終於回來了”

1 月 22 日,李俊榮和家人由北京飛抵美國,這是他們春節假期旅行的第一天。

過節的氣氛,隨著國內疫情的暴發,和返程航班的取消、改簽、再次取消,變得壓抑起來。直到2月中旬,她終於預定了一個月後回國的機票,途經瀋陽返回北京。

離點的歸國者:“機票花了1萬6,回國吃了一個盒飯,我很知足 ”


3月初,她在美國帶孩子出門,“發現很多公共活動空間暫停營業了”,而另一方面,“在街上卻很少見到有人戴口罩”。這兩種矛盾的景象,讓她的神經愈發緊張。

等待回國的日子裡,“最害怕的,就是機票會被突然取消”。

在飛往瀋陽的飛機上,李俊榮測量體溫超過37℃,一下飛機就被帶到定點醫院檢查,所幸是虛驚一場。之後,她被送到集中醫學觀察點。

“大家其實還是很自覺配合的,出現問題也都會主動申報”,她說,“希望大家不要對我們存在偏見”。

“回國本來就是我的計劃”

白佳,24歲,加拿大籍。3月14日,她終於踏上飛往中國的航班,並將在中國開啟新的生活。

和同期回國的大多數人不同,回國本在她的計劃之內。

白佳5歲隨家人移民加拿大,19年來,到中國的次數屈指可數。父母一直建議白佳回中國發展,學習更多的中國文化。

今年1月初,白佳被北京對外經貿大學研究生部錄取後,隨男友來到北京,計劃在這裡長期生活。

離點的歸國者:“機票花了1萬6,回國吃了一個盒飯,我很知足 ”


新冠疫情在國內暴發後,在母親的要求下,1月29日,白佳離開北京,返回了多倫多。

“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後,我決定回來,這本來就是我的計劃”。飛機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後,她被送到集中醫學觀察點。

“我希望疫情快點結束,早日開始我在中國的學習和生活,還希望多到別的城市走走”。

“英國那套做法,把我氣壞了”

61歲的李宇健去年動了手術,術後決定到倫敦兒子家休養,然後全家在1月23日回國過年。

臨回國前,國內疫情暴發。李宇健做了決定,延遲迴國,暫留英國。

2月5日,英國出現一例確診患者,隨後數字不斷增加。但讓李宇健困惑的是,“沒有看見英國有任何防控措施”,居住在泰晤士河邊上的他,看著河面上遊船數量不減,娛樂還在繼續。

離點的歸國者:“機票花了1萬6,回國吃了一個盒飯,我很知足 ”


兒子和兒媳的公司,要求員工正常上班,“在大家的不斷爭取下,才變成了部分正常上班,部分居家辦公”。

李宇健有些慌了,看到英 國政府“群體免疫”策略後,他再也坐不住了。 他做出回國的決定,並囑咐兒子、兒媳: “工作可以不要,命得要啊。 ”

一開始,李宇健兒子想全家去倫敦邊上的鄉下居住,躲避疫情。 可英國政府的策略,讓李宇健覺得,還是回國更安全。

和我們聊天時,李宇健餘怒未消,“如果當時英國在出現確診患者後,學習中國的做法,最起碼把所有娛樂場所都暫停,疫情也不會如此兇猛”。

現在,李宇健希望隔離期儘快結束,到隔壁房間抱抱自己的大孫子。

“沒想到醫療費這麼低”

3月17日,日本留學畢業的王傑回到了中國。

按照流程,他如實在入境健康卡上填寫了“咽喉有些不舒服”,隨後被送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

王傑做好支付昂貴檢查費用的準備,沒想到只花470元人民幣。這讓 他十分驚訝: “我看到網上有消息,在美國檢查費用要1000到2000多美金,沒想到國內收費這麼便宜。 ”

離點的歸國者:“機票花了1萬6,回國吃了一個盒飯,我很知足 ”


王傑說,畢業回國工作是他的計劃,“只是沒想到和疫情撞一起了 ”。

在日本時,王傑沒感覺疫情特別嚴重,“可能跟平時日本人戴口罩的習慣有關,疫情還是停留在新聞上的信息”。

落地北京後,他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機場工作人員都穿著防護服,旅客都戴著口罩,嚴格檢查不留死角,每個人都重視疫情的防控。

在王傑看來,國內已經完全控制住了疫情,而國外還沒有有效的方法, “回國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