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当父母有事情、生病需要人照顾不在身边的儿女,到最后父母出事时越容易跟别人闹事,这是什么心理?

默默的灰


看到问题不由的让我想起去世的父亲,感同身受,也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能解决提问者的疑惑。

大概情况,我们家姊们三个,一个姐,一个弟弟,姐姐和弟弟在老家和老人同住一个大院里,我在外地工作。


父母亲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两位老人都患有常见的慢性病,父亲去世前和母亲独居,有退休金,经济上不依赖儿女,日常生活主要靠父亲来操持。

老人日常生活还能自理,一旦出现头疼脑热的事,问题就出来了,虽说姐姐和弟弟都在身边,一旦老人住院,特别是父亲住院时家里就比较忙,医院住一个,家里有行动不便的母亲也需要照顾,这时人手就不够用了。

因为我在外地的缘故,一般情况下父母亲都不愿意让我回家来,有时干脆就不告诉我生病住院的事,完全靠我姐和弟弟来伺候两位老人。

直到父亲去世前最后一次住院,因为长时间住院,24小时都需要陪护,姐姐和弟弟也要工作,弟弟还需要管孩子,这边还要医院照顾老人,实在是忙不过来,这才让我回来帮忙。

父亲临走前的那段日子,我一直陪在床前,前后两个多月,也就是这段日子,我才彻底体会到姐姐弟弟平常的不容易,也理解了他们日常的抱怨和委屈。


像照顾老人这种事,特别是生病住院期,如果你不亲身经历,而且是常年累月的服侍在跟前那种,你是不能理解这其中艰难的,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

上一代的老人,因为经历过我们所不能理解的艰苦岁月,生活上普遍比较节俭,即使是生病住院期,依然忘不了节俭的习惯。

比如剩饭剩菜不能倒掉,买一份他认为不值的饭菜,要叨叨半天。有些生活习惯明明不好,他们也要坚持,儿女还不能犟嘴,给他讲道理也听不进去,比较固执,使性子,医生给的建议不去配合,有时和小孩一样。

只要你违背了他的意愿,即便是为他们好也不行,还到处给别人说你不听话,不孝顺,有时真的很委屈。也没法给别人说这些事,谁让是自己的父母呢。


老话说,老小老小。年纪大的人思维方式和年轻人不一样,作为儿女我们只能顺着老人的意思,哄着他们,尽量让老人高兴,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这样那样不理解,但只要不违背我们孝敬老人的初衷,受点委屈那有算什么呢。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是怎样对待我们的。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这不仅是做儿女的责任也是儿女应尽的义务。

在外工作的子女和常在父母身边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一般父母对待在外地的儿女牵挂多一些,感情上就更亲近点,尽管平时的生活起居要依赖身边的子女,但往往就是在日常琐碎的事情中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小摩擦。

在外面的子女,对待父母的爱往往过于理想化,这种爱是没有经过时间和大量琐碎细微的事情考验过的,这些理想化的爱,远远抵不过日常实际中递到老人床前的一杯热水,和一碗热饭菜来的实在。

因为只是偶尔回趟家,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有限的事,反而会有埋怨常在家里的兄弟姐妹做事没有尽善尽美的想法。


久病床前无孝子。一句话道破了伺候老人的艰难。也只有你亲身经历了给老人端屎端尿,熬夜陪护,喂饭倒水等细微琐碎的事情后,你才能彻底理解常常陪在父母身边的兄弟姐们的感受。

[总结]:父母到了行动不便卧病在床的时,是最能体现儿女孝道的时候,也是最需要儿女陪伴的时候。一切不到场伺候或者想用出钱躲避自己责任和良心的做法,在我看来都是自私自利的。更是没有资格指责和埋怨其他守护在床前的兄弟姐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