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秦始皇和项羽都犯了致命错误,刘邦还有机会建立汉朝吗?

大马哈鱼12


古之夺江山者:天时、地利、人和皆不能少!天时者,就是朝廷能获得民心,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这个道理,秦始皇若从扶苏建议,则陈胜、吴广之辈不会暴乱;项羽推翻秦朝,不杀子婴,则三秦心向项羽,刘帮只能呆在汉中;地利者:秦在关中,函谷关天然之险,灭六国取天下后,破匈奴,下南越,此大功也!陈吴造反后,用章邯大败陈胜吴广项梁等人,攻赵不克就在于赵的地形有利于防守,以致被项羽所败;在楚汉相争时,诸候国支持谁也很重要,韩信以弱兵击魏败赵得齐,是项羽失败的原因;人和者:项羽破鉴沉舟,三万楚军心齐大败章邯20多万秦军;过了几年,垓下被围时,张良用楚歌,将项羽的10万楚军的军队瓦解。故秦始皇若惠民,用扶苏当皇帝,焉有陈吴造反,怎见项羽起兵;若项羽得关中后,用儒士之建议,定都关中,用章邯等3将防范刘帮,注意陈仓要地,刘帮岂有机会出关中!刘帮建汉朝机会为零!


胡瑞岚298


历史的发展绝大多数时候是随天下大势及时代潮流而变化,个人的力量很难改变历史的发展,但总有一些处于特殊位置的杰出人才,由于个人的行为顺应潮流成就大事,同时因为个人行为逆天而行导致灰飞烟灭,比如开创万世一统的秦始皇,千古无二的项羽。

秦国积蓄了百余年的力量,经秦王政十余年的策划统一之战,华夏大地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秦始皇的统一奠定了一种全新的一统,方方面面的统一,从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货币、语言、车轨,到国家层面的思想、文字、法律,带给了华夏大地一种震撼人心改变。

秦始皇

当然了,这种改变是我们以今天开上帝视角所作出的评判,在秦始皇的时代,估计天下有七分之六的人反对,然而再多的反对也无法阻止秦始皇对天下所作出的改革,秦始皇的改革是功在后世、弊在当时的改革,总有人说秦始皇的郡县制是错误的,是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源,殊不知郡县制才是将来的主流,即使到了今天仍然适用。

总有人说秦始皇的法律是错误的,太过于残暴,其实汉朝的法律与秦朝并无二致,秦汉用的是相同的法律和制度,还有人说秦始皇用人不当,用了赵高这个奸人,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错误,可是人心隔肚皮,秦始皇都看不出来的人,你觉自己能看出赵高是个奸人?还是后世开了上帝视角?

这些都不是秦始皇的错误,秦始皇犯的唯一致命错误就是:没有立继承人

扶苏与胡亥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宰相)屈建曾经对楚恭王说过一段话:

夫世子者,国之基也,而百姓之望也;国既无基,又使百姓失望,绝其本矣,本绝则挠乱。

这话的意思是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也是百姓的希望,国家没有了根本,又要使百姓失望,这就使这个国家的根基动摇了,根基一旦动摇,动乱就由此而生

可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统一天下的皇帝,居然没有给自己立下继承人,这就是秦始皇唯一的致命错误,正是因为大秦帝国没有法定继承人,所以继承人之位就会有很多心怀不轨的人来争夺,这个现象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开始出现,并一直存在了,由此产生的动乱、阴谋、杀戮数不胜数,正是因为没有法定继承人,所以才有了暗箱操作,才有了沙丘政变,才有了赵高这样的阴谋小人登上历史舞台,才有了胡亥这样德不配位的人成为皇帝。

反秦起义

后面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沙丘政变胡亥上台,杀秦始皇长子扶苏及所有的兄弟姐妹,这真不是正常人做出来的事,那些没有继承权的公子和女性皇室成员居然也被杀,只能说胡亥太过残忍和昏庸了,接着就是朝中有作为的大臣全部被杀,蒙恬、蒙毅、冯劫、冯去疾、李斯,大秦帝国自毁栋梁,让赵高和胡亥这样的无能之人掌权,才会有陈胜吴广的起义,还会有项羽、刘邦的兴起,导致一个强大王朝的灭亡。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秦始皇没有选择自己的法定继承人,这就是他犯的致命错误。

秦朝灭亡后,天下重新进行权力分配,这主导天下权力分配的人就是年仅26岁的项羽,陈胜吴广振臂一呼,谁也不会想到秦朝的天下会落下刘邦这个平民出身的皇帝身上,正是由于天下大势和时代潮流的发展,刘邦顺应了大势和潮流,而项羽犯了重大错误,才将将江山拱手让给刘邦。

项羽

项羽的强大是靠着一步一步的军功打出来的,从项梁手下默默无闻的将军,到项梁战死后成为宋义的副将,当时没有多少人看好项羽,是项羽利用自己天才般军事能力,与反秦的大义,杀宋义、掌兵权、战巨鹿、灭大秦,凭借巨鹿一战,以数万楚军主力大败40万秦军主力,名震天下,成为天下反秦义军的首领,项羽当时年仅26岁,年轻有为,目空一切,骄傲自大,可谁让他有资本呢?

不出意外的话,项羽几乎就要成为天下的皇帝,可是随后项羽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就是:项羽在灭亡秦朝之后,没有意识到天下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反秦义军与秦朝的矛盾,转化为反秦义军争夺政治权力真空的矛盾。这话简单地说,就是项羽没有意识到政治矛盾已经转变,并且政治敌人是谁。

秦朝存在时,天下反秦义军打着是共同的灭秦大旗,只要反秦就是顺应天下大势和时代潮流,只要反秦就能获得成功,那种一呼百应的顺利和站在风口上的感觉,秦朝灭亡后,所有反秦义军的共同敌人不存在,反秦义军的敌人就变成了他们自己,彼此都是争夺天下的敌人,而项羽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同时也没有意识到与他争夺天下最大的敌人就是刘邦。

刘邦与项羽:楚汉之争

所以项羽才能放过刘邦进入汉中,所以项羽才会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所以项羽才会杀了楚怀王引起天下共愤,所以才会犯下一系列的政治错误,最终把天下拱手相让给刘邦,项羽的失败不是军事失败,而是政治失败,他没有在军事上输,他是输在了政治上,楚汉战争打到最后,全天下都变成了项羽的敌人,越打敌人越多,能不灭亡吗?

秦始皇犯了致命错误,所以天下反秦,秦朝灭亡,项羽犯了重大政治错误,所以楚汉相争,楚亡汉兴,看起来机会就都落在了刘邦身上,刘邦似乎捡了大便宜,白捡了个天下,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刘邦的成功有他自己独特的原因。

别人犯错误并不代表你就能成功,除非你更能把握住机会,在所有反秦义军中,刘邦其实是势力最小的一支,但却是发展最快的一支,并不是每一支反秦义军都能成功,刘邦的成功有他独特的魅力,刘邦的成功其实是战略成功、政治成功与识人用人成功。

刘邦

战略上,刘邦是第一个进入咸阳接受秦王投降的诸侯,是第一个有着全盘击败项羽夺取天下的清晰战略,既有韩信的开僻第二战线的战略,又有张良下邑之谋谋划天下的战略。

政治上,刘邦是联合一切政治势力,共同攻击项羽,甚至以各种手段挖取项羽的政治盟友,比如英布,就是刘邦最大的政治成功,到垓下之战时,整个天下几乎全是项羽的敌人,而同时都是刘邦的政治盟友,这就是刘邦的成功。

识人用人上,刘邦重用韩信、萧何、张良这样的天才,各司其职,组建团队,能够听取正确的意见,这一点尤其重要,一个领导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分辨手下人提供的建议是否合理、是否正确?这是作领导最重要的工作,如果这一点都不能分辨的话,成功就无从谈起,刘邦却做得得心应手,知错能改,所以才能成功。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秦始皇根本不知道刘邦的存在。刘邦虽然只比秦始皇小三岁,但秦始皇当时是国家最高领导人,而刘邦只是一个底层公务员,和平头百姓差不多。秦始皇在位之时,刘邦没什么作为。如果一定要找秦始皇的错误对于刘邦建立汉朝来说,秦始皇的错误就是没有早立太子,导致沙丘政变,赵高专权,客观上使刘邦钻了空子。

至于项羽,可以说如果没有犯错误,刘邦无法建立汉朝。具体来说,鸿门宴时不应该放了刘邦,刘邦还定三秦时项羽不应该深陷齐国不阻止。彭城之战用人不当,使刘邦逃脱。不应该轻视韩信而不重用,不应该杀了楚怀王,不应该不用陈平,不应该赶走范增,不应该放了人治等等。总之,项羽每次都差一点弄死刘邦,但每次就是差那么一点,就使刘邦逃了。


花非花夜非叶


回顾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有其历史的偶然性,但归根结底,终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一切偶然事件或者偶然错误的发生,都会加进历史前进的步伐。无论是秦始皇,项羽,刘邦,朱元璋等等,这些猛人的闪亮登场,都会给枯燥无味的历史,增添几分迷人的色彩!但无论他们曾经多么的英雄,多么的无畏!他们终究是历史规则的执行者,他们无法去缔造历史,他们也无法抵挡历史前进的步伐。换句话说,他们终究是人,是人就可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些错误可以改正,有些事情终究会或多或少的,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或者说让历史的步伐改道,但是终究都会融入到历史发展的洪流中去。

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其归根到底一句话“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就是这样的契机,也是以他的六代祖先,一代代辛辛苦苦奋斗的结果。可见,没有人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打江山容易,守天下何其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就着手整治国家,他废除六国文字,抨击六国文化,以统一文字开始,开始对全国各地实行思想的禁锢。然而,这种统治不能从本质上,让分裂的国家完成思想上的统一。晚年的秦始皇,违背了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一味的追求长生不老,完全的忘记了民间老百姓的疾苦。他“生死两不误”一边花费大量的劳动力修建皇陵,一边修建阿房宫,还有当时的万里长城也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秦始皇完全不顾百姓死活,给本来就蠢蠢欲动的反秦势力,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也拉开了反秦斗争的序幕。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进程中,唯独对楚国的战争,不具备其战争的合理性,完全秉持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就让本来就不弱的楚国有着反抗到底的决心,而最终的结局是楚国名将项燕含恨而终,而这种时代的仇恨也一代代的传承了下来,直到盖世英雄项羽的横空出世。

项羽,不用渲染,不用修饰这是一个本色英雄,史书上说他力能扛鼎,这个我们占且不论其真实性,可是项羽本人骁勇善战,身先士卒,怀着对先秦的仇恨,所到之处都让秦军望风而逃。在秦朝末年,那多如牛毛的反秦队伍中,项羽的军队是最有实力的一只。可以这样说,秦军的实力部队都是被项羽灭掉的。就连后来者居上的沛县刘邦,当时都还在夹缝中求生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横空出世的本色英雄的人生也是有缺憾的。他的心里只装着对先秦的仇恨,仇恨的种子让他发疯,让他失去了理智。他一把火让咸阳宫焚烧了三个多月,他解决了秦军20万人的吃饭问题,用的且是最残忍的手段(活埋)。刘邦放过了,在老百姓心里最有威望的秦英,他且送秦英去和自己的祖先团聚。他推倒了暴秦,走上了人生权利的最高峰,且不知该何去何从。他痛恨秦朝,痛恨秦朝的皇帝制度,他实行天下分王制度,给后来的再次祸乱,留下了祸根。他极其缺乏战略眼光,放弃了战略重要根据地东进,为后来的刘邦崛起预留了空间。

显而易见项羽是个本色英雄,但是他的人生缺憾终究是致命的,他的错误也是致命的。历史是不会选择这样的人,来担负起历史使命的。这样的使命只属于一个人,他就是那个后来者居上,外表极其痞子,内心又宽厚无比的刘邦。刘邦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不像项羽一样的英雄本色。但是,他的内心且是宽厚,他极能容人。秦朝末年的“汉初三杰”全部都出自他的阵营,刘邦也真诚的厚待了他们,让他们各尽其能,这些人也没有辜负刘邦的期望,为那场惊天动地的“楚汉相争”立下了汉马功劳。

由此可见,真正的英雄只属于那个,被历史推上潮流尖端的人,他就是刘邦,一个历史造就出来的英雄,只有他才能担当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勇哥天堑论道


刘邦还是有机会争夺天下的。首先来看,秦始皇他的问题,都是就是接班人没有培养好。而且江山是丢在他的继承人这一辈,他缺少一个谋士,忠于自己也忠于帝国,而且忠于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一个谋士,是秦始皇没有的。所以秦始皇死后很多事情是不能预料的,项羽是因为他的性格和无远大政治抱负,造成的他只能是个将才,最多也只能成为一方霸主,而且项羽想回到秦之前的分封制,这和历史的车轮是相违背的,所以他是逆势而为的,他也不具备作为皇帝所具备的帝王术。刘邦夺取天下靠的是稳定的一个团队,他的部下有帅才韩信有谋士张良和军师箫何,所以刘邦成大事说具备的条件他都有具备.


金陵魔王


辛亥革命我不知道。但如果秦始皇不死,项羽刘邦的起事恐怕未必能够成功。

为什么我认为如果秦始皇在位则可能大局可能能够稳定?因为《史记》中下面这一句: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

如果陈胜吴广反的是秦国,为什么他们却要以公子扶苏为号召,而且反对的口实是“二世少子也,不当立”?我相信,从这一点可以认为当时的老百姓——即便是归化不过十年的楚地百姓——至少在形式上是认可秦国法统的。若秦始皇不死,扶苏的皇储地位应该不会有所改变,至少也不会出现二世登基后大肆屠杀宗室和朝中重臣的情况,行政系统应当能够保持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先秦的政治机构极权程度远远没有明清那么高,皇帝和臣下的关系也不是后世那样等级森严,而秦国则是战国七雄中出了名的,以制度治国的典范。只要帝国的官僚机构还在运转,始皇帝一人的意志尚不足以颠覆全局。这一点在《战国策》的很多游说者的求见、作为上都可以得到验证。而蒙恬、冯去疾、冯劫三位,皆军政两通之才。若他们都在,稳定局势应当不是问题。即便秦始皇晚年脑袋发昏,也不至于对这一帮一起扛过枪的兄弟开刀。至于刘邦项羽,如果不是陈胜吴广率先起事而几乎打到骊山,他们未必有起事的本钱。

——不过,这里有一个疑点,那就是面对六国正规军战无不胜的秦军在陈胜起事之时几乎消失,让人不知如何判断。而项羽刘邦面对的章邯军团,则是临时被发给武器的刑徒部队,不应当被视为秦军精锐。这个历史上的谜团,还需要专家解释。

另外,秦国的分崩离析,我认为主要是二世倒行逆施的问题,而不是秦始皇自身,这或许与很多人观点不同。为什么?因为史料有很多漏洞可循。一个典型的矛盾出现在《秦律十八种》和《史记》的记载上:

《秦律十八种》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其得(也),及詣。水雨,除興。興徒以為邑中之紅(功)者,令(嫴)堵卒歲。未卒堵壞,司空將紅(功)及君子主堵者有罪,令其徒復垣之,勿計為(徭)。《史记·陈涉世家》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误期旬日,不过罚一甲而已,和《史记》中的“法皆斩”,不啻天壤之别。《秦律十八种》出自睡虎地秦简。期间记载的内容,根据Wikipedia的推断,应当来自战国末期至秦始皇统治时期,文献真实性无疑。而《史记》中所谓“法当斩”的记载,来自二世元年七月。如果我们相信司马迁的记述没有问题,那么唯一可能的推测是:二世登基前后,秦国的法律曾经历过一次大幅度修订,而且这次修订应该是增加了大量的严酷的律条;另一种可能,二世登基后,秦国基层的法律执行已经从唯法是从转为唯令是从,法律名存实亡。

——更新:但是,请允许我首先表明我的立场:以上两个均仅仅是推测,就其证据而言,并不充足。换言之,站在史家的角度,我更倾向于采信出土的秦律,而否定司马迁记述的真实性。

假如这个推测属实,那么这个变化究竟是二世所作,还是晚年的始皇所为?现在看来已经说不清楚,《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只有含糊的几句,让我怀疑是二世所为:四月,二世還至咸陽,曰:「先帝為咸陽朝廷小,故營阿房宮為室堂。未就,會上崩,罷其作者,復土酈山。酈山事大畢,今釋阿房宮弗就,則是章先帝舉事過也。」復作阿房宮。外撫四夷,如始皇計。盡徵其材士五萬人為屯衛咸陽,令教射狗馬禽獸。當食者多,度不足,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稿,皆令自齎糧食,咸陽三百里內不得食其穀。用法益刻深。

可见此时帝国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才会有“当食者多,度不足”的问题,而这在秦始皇在世的记载中是没有的。再结合之前三件事:二世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朝廷重臣和皇室成员;李斯上《行督责书》鼓励二世独裁和监视臣下;赵高大肆分封亲信赵成、阎乐等人为朝廷重臣。回头看看,太史公一句轻描淡写的“用法益刻深”,足以说明二世开始使用高压政策镇压朝野,而且整个帝国行政在他们的任意妄为之下已经乌烟瘴气。这正好和“宗室振恐。群臣諫者以為誹謗,大吏持祿取容,黔首振恐”的后果相呼应。

我想这些事例足以说明,秦国法制之坏乃从二世始,非始皇之过,更非秦法本身之过。若秦皇不死,或扶苏以皇储身份继承皇位,应当不至于落到如此下场,而秦国的法统仍有持续的可能。


亚当爱剪辑


我们先说秦始皇和项羽都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

秦始皇的致命错误

秦始皇犯得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因惜才,赦免了赵高的死罪,给他恢复了官职,甚至让他当胡亥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赵高是导致了秦国灭亡的那根导火索。

当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死了,死前写下诏书传位于在外驻守边疆的长子扶苏。可是诏书没传出去秦始皇就死了,赵高作为皇帝的心腹想看到诏书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相比于常年征战在外的扶苏,从小就尊赵高为师的胡亥当然更好控制一些。所以,赵高联合李斯伪造两份诏书,一份将胡亥送上了皇位,一份赐死了扶苏和大将蒙恬。胡亥年纪小,事事请教赵高。赵高就出馊主意,让他把所有不听话的人都杀掉。这导致一时间咸阳城尸横遍野、人人自危。胡亥当上皇帝之后不仅刑罚更加严酷,又重修阿房宫,民众不堪重负。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率先在大泽乡起义,紧接着各地的起义军纷纷响应,秦帝国的土地上硝烟四起。

项羽的致命错误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这里就不赘述了。项羽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在有机会的时候没有杀了刘邦。

是秦始皇的错误导致了秦的灭亡,是项羽的错误使得煮熟的鸭子飞了,到手的江山被人撬走了。

如果这两个人没有犯这个错误,结局会改变吗?不会!

秦始皇没有赦免赵高,秦国就不会灭亡吗?还是会灭亡的,因为在秦始皇暴政的压力下,秦朝刑罚非常严酷,又要大兴土木,民众不堪重负,农民起义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赵高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秦灭亡的根源是暴政,赵高只是导火索和催化剂。

项羽决心要杀刘邦,他最后就不会失败吗?还是会失败的,因为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一方面是认为刘邦不可能威胁到他,另一方面是因为项伯的求情。这样刚愎自用,又特别重情重义(优柔寡断)的人,最后怎么可能会成就大业呢?

再说刘邦

就算项羽决心杀刘邦,他真的杀得了吗?鸿门宴中,项伯是平白无故地就帮刘邦的吗?樊哙、张良为何对刘邦死心塌地?刘邦几次化险为夷,更多的是他机智过人、知人善用、多番谋划的结果。

战事中想要获胜,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成就千古霸业,一统天下,也有其对应的条件。成就大业者的三要素:有能力、性情好、会借势。秦始皇性情暴烈,项羽刚愎自用,他们注定会失败。而刘邦知人善用、能屈能伸、懂得顺势而为、借势而上,他注定会成功。



天信燕wa


我们先说秦始皇和项羽都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


秦始皇的致命错误



秦始皇犯得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因惜才,赦免了赵高的死罪,给他恢复了官职,甚至让他当胡亥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赵高是导致了秦国灭亡的那根导火索。


当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死了,死前写下诏书传位于在外驻守边疆的长子扶苏。可是诏书没传出去秦始皇就死了,赵高作为皇帝的心腹想看到诏书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相比于常年征战在外的扶苏,从小就尊赵高为师的胡亥当然更好控制一些。所以,赵高联合李斯伪造两份诏书,一份将胡亥送上了皇位,一份赐死了扶苏和大将蒙恬。胡亥年纪小,事事请教赵高。赵高就出馊主意,让他把所有不听话的人都杀掉。这导致一时间咸阳城尸横遍野、人人自危。胡亥当上皇帝之后不仅刑罚更加严酷,又重修阿房宫,民众不堪重负。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率先在大泽乡起义,紧接着各地的起义军纷纷响应,秦帝国的土地上硝烟四起。


项羽的致命错误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这里就不赘述了。项羽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在有机会的时候没有杀了刘邦。


是秦始皇的错误导致了秦的灭亡,是项羽的错误使得煮熟的鸭子飞了,到手的江山被人撬走了。


如果这两个人没有犯这个错误,结局会改变吗?不会!


秦始皇没有赦免赵高,秦国就不会灭亡吗?还是会灭亡的,因为在秦始皇暴政的压力下,秦朝刑罚非常严酷,又要大兴土木,民众不堪重负,农民起义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赵高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秦灭亡的根源是暴政,赵高只是导火索和催化剂。


项羽决心要杀刘邦,他最后就不会失败吗?还是会失败的,因为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一方面是认为刘邦不可能威胁到他,另一方面是因为项伯的求情。这样刚愎自用,又特别重情重义(优柔寡断)的人,最后怎么可能会成就大业呢?


再说刘邦



就算项羽决心杀刘邦,他真的杀得了吗?鸿门宴中,项伯是平白无故地就帮刘邦的吗?樊哙、张良为何对刘邦死心塌地?刘邦几次化险为夷,更多的是他机智过人、知人善用、多番谋划的结果。


战事中想要获胜,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成就千古霸业,一统天下,也有其对应的条件。成就大业者的三要素:有能力、性情好、会借势。秦始皇性情暴烈,项羽刚愎自用,他们注定会失败。而刘邦知人善用、能屈能伸、懂得顺势而为、借势而上,他注定会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