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为什么能够入选初中语文课本?

天香云外飘


大家好,我是小猪妹看电影,很高兴能为大家解答问题。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出处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出自《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葫芦僧是《脂砚斋批评红楼梦》甲戌本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贾雨村被曹公所起的名字,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贾雨村知恩不报的一种讽刺。

事件简介

遭薛蟠杀害的人名叫冯渊。冯渊年十九,本好男风,遇被拐后长大之英莲,愿结良缘,于是在拐贩处把英莲买下,拐贩却又重卖于薛蟠。冯渊与薛蟠相夺英莲,豪强者胜,冯渊遇害。

由贾政举荐,时任应天府尹的贾雨村恰巧受理此案,最初贾雨村本想明断,却被府中门子(昔日葫芦寺沙弥)劝阻。

门子把薛蟠及本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的利害关系相告后,贾雨村徇私枉法,依从门子之计放走薛蟠,草草断案为薛家代为掩饰。薛蟠之事了后,薛夫人带同其子薛蟠、其女薛宝钗暂居金陵贾府梨香院。

主要人物介绍

1.薛蟠

,字文龙(一作“文起”),外号“呆霸王”,薛姨妈之子,薛宝钗之兄。薛蟠因幼年丧父,寡母又纵容溺爱,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2.贾雨村,他是一个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故为“假语村言”。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升为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受聘至林如海家任林黛玉启蒙教师,借与林如海的关系攀附上了贾政。在贾政的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但为官不正,乱判了一起“葫芦案”(为“糊涂案”),后来这一案件被世人所知,因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原因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回,应该是红楼梦里最糊涂最冤枉的一件案子。这件案子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回,但它背后牵涉到的东西却不简单。葫芦案不仅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案子,它还牵扯到了四大家族和香菱的命运走向,甚至从全局上,是推动故事情节不能忽略的一个案子。

1.贾雨村——贾雨村是这个案子的判官,也是他复职以后走马上任的第一个案子,可以说,葫芦案对贾雨村的仕途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影响主要体现在他摸透了官场规则,这案子是他仕途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门子的面授机宜,贾雨村知道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彼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互成掎角之势,彼此联络有亲的利益关系,他开始懂得如何做官才能保证青云直上,仕途顺利,也是他为人处事开始变得圆融之时。

葫芦案一回,贾雨村就明显成熟了,学会了深藏不露,学会了不动声色,学会了过河拆桥,更学会了趋炎附势,奸诈阴狠,已经显露了奸雄本色,所以这个案子是其仕途之路的重大转折,从此之后,贾雨村傍上了贾府这棵大树,得以青云直上,后来做到大官。

2.再说门子——这个门子是当年葫芦庙的小沙弥,后来葫芦庙着火,他无处安身,为活命,于是蓄发当了门子。

虽然是门子,但这个门子却不简单,他早已参透了官场法则,可以说是贾雨村真正进入官场的老师,正是他点醒了贾雨村。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个门子的所作所为,却让我们看到了人心的险恶和丑陋嘴脸。

门子曾经做过和尚,按理来说,以后无论做什么,哪怕还俗,应该都会广行善事,广种善因,但这个门子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比世人都更入世,他学会了一整套逢迎和拍马的“生存技巧”,对落难被拐的英莲,毫无同情搭救之心,反而将其推入火坑,成为英莲悲剧命运的推手之一。

从这个门子的所作所为,我们看得出曹公对僧道的深恶痛绝,而这也是宝玉毁僧谤道的主要原因所在,原来空门也并非真的空,有的时候甚至是藏污纳垢之地。

不仅这个门子,还有后文水月庵替人办事的净虚老尼,清虚观说亲的张道士,施巫术害人的马道婆……这些所谓的出家之人干的勾当,都让人觉得恶心。他们的无耻嘴脸,比世人更可恨。

办完了案子的贾雨村,为了不让门子泄露当年落魄之事,以及葫芦案的秘密,于是想个法子把他打发了,这也是他咎由自取,聪明反被聪明误,该有的果报。当然,如果按照曹雪芹一贯的伏笔手法,后文的门子应该还会出场,且跟贾雨村有关联。

3.薛家——葫芦案是推动薛姨妈一家进京的原因之一,薛蟠打死了人,薛姨妈母女无所依靠,为了躲避风头,加上宝钗待选之事,就引出了薛姨妈一家进京之事,薛姨妈一家进京,又为宝黛钗相聚做了铺垫,所以葫芦案是推动红楼梦情节发展的重要一笔。

没有葫芦案,薛家进京的理由就不够充分,贾雨村此后傍上贾府也就无迹可寻,我们就更看不到四大家族内部的关系网络。可以说,葫芦案是红楼全书最关键的一节,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贾雨村的奸雄真面目,也让我们看到了四大家族的权势,更让我们看到了四大家族败落的内因。

4.香菱——通过葫芦案,我们看到苦命女香菱被改写的命运,她从小被拐子拐卖,本已不幸,好容易遇到冯渊,结果半路杀出一个呆霸王,本来贾雨村可以顾念往昔甄老爷赠银助他赶考的慷慨义举,把英莲救出火坑,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我们不仅看到了贾雨村的忘恩负义,更看到了香菱跟了薛蟠之后短暂而悲惨的一生,这一切不仅是运造成的,更是人推动的,英莲的命运改变,第一个在霍启,第二个在拐子,第三个在门子,第四个在贾雨村,第五个在薛蟠,第六个在夏金桂,这些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出现,把英莲的一生推入了深不见底的深渊。

所以,葫芦案一回,既是贾雨村仕途的重大转折,也是推动整体情节发展最重要的一回,更是香菱悲剧命运的开始,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甚至伏线了红楼大结局。

这一回里对英莲见死不救,判了冤案的贾雨村,在贾府败落后,会不会又故伎重演,对落难的贾府见死不救,甚至落井下石,转而投向了能给他更大前程的忠顺王府呢?那个被贾雨村打发了的门子,会不会以一种身份出现,报当日贾雨村卸磨杀驴之仇?都埋下了伏笔,这么重要的一回,怎么能不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呢?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谢谢。


小猪妹看电影


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一节是讲贾雨村被重新启用,上任第一天便遇到这样一个案子,由开始的想秉公执法到被门子提醒,出主意直至胡乱判案。

红楼梦》这本书的前几回或介绍背景人物,或埋下线索伏笔,或看似随意其实合情合理地让主要人物出场。

这一回,借贾雨村判案,首先刻画了贾雨村这一人物由最初的不谙世事兑变为官场上,上下逢迎,询情枉法。

再者交代了英莲(香菱)的命运,甄士隐的坎坷人生。

最主要的是由英莲的案子引出薛家,呆霸王薛蟠为躲避案子进京,

薛姨妈,薛宝钗入住贾家。为后续故事情节展开铺平道路。

具体情节大致如此,把这一节安排进中学课本,不外乎几成意思。

1,通过判案,反应了当时社会官场的黑暗,制度的腐朽。

2,叙述英莲的遭遇,反应了封建社会贵族子弟视人命如草芥,人与人的不平等。

3,一个案子反应的诸多问题,也说明了这个腐朽制度灭亡的必然性。

简略说了几点,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雨落一方


红楼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贾雨村经朝庭七省都统制王子腾推荐,任应天府府尹,葫芦僧正好是前苏州地方葫芦庙的僧人,当時贾雨村是个穷书生,借住在葫芦庙读书,由于葫芦庙一场大火烧毁,葫芦僧另求出路,在京城应天府当差。前任府尹罢职,来了亇贾老爷,是亇老相好,因为是贾老爷他也献殷勤,给了雨村一张护‘’官符‘’,雨村一看上面都是京城官宦,富豪,乡绅的的名单,雨村当过苏州知府知府,内在关系,是官官相护,如果觸犯了容易成仇丢官。

。贾雨村上任第一案:是薛蟠在拐子(人贩子)处买个丫头香菱,付了钱决定來天领人。到了来天有个叫冯渊的也来领人,是拐子一人卖了二客,拐子又不肯退钱,二买客抄起來。拐子乘乱逃走,薛蟠与冯渊抄驾。冯渊被薛蟠打死,命案有冯家原告,告到应天府衙门,被告躲进了贾府,官府提拿不着,原告摧急,贾雨村没法,找葫芦僧商量,葫芦说:老爷这个案子,小的已查明,杀人者叫薛蟠,他躲的地方也知道。他在贾府居住,你怎能提拿归案,凶手捉不着,怎能结案,以小的见:你在原告处都给点钱,讲清凶手还在侦查,等捉拿到案凶手提堂审判,此案待時间一长不了了之,老爷你接下来去拜访一次贾府政老爷,带点礼物拜客为名,对薛蟠杀人一事,向他讲明,已经办妥,清传告薛公子,近断時间不宜岀门。

。葫芦僧断葫芦案为啥立入教课书:要青年人了解古代官场的黑暗,腐败。同時教育青年一旦为官,要‘’清正廉明‘’,不能搞官官相护,不威权贵,以法办事,做一个像‘’包青天‘’一样的好官。


老龚166916589


首先,《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这样一部能够代表中国汉字语言最高水准的文学巨著,当然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选择了。

那么在全书众多的篇目中,选哪一篇合适呢?《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红楼梦》全书的钥匙,是了解全书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在这一章节里作者借门子之口,交待了书中贾、王、史、薜四大家族的连姻关系,他们奢华的生活,彼此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官官相护,为非作歹。贾雨村为了报恩贾家,胡乱审断人命案,就是最好的佐证。由此也拉开了四大家庭由盛及衰的大幕。

所选章节的情节较为完整,故事性也较强。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红楼梦》全书的阅读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知识,经过六七年的不断积累,已经俱备了一定的阅读名著的能力。在思想情感上,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渐形成,对于《红楼梦》所表现的思想,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分辨和认识。

再有就是作品内容所蕴含的深邃思想,作品精致典雅的语言,人物性格、形像的细腻刻画,都堪称典范。

这样看来,《红楼梦》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能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就 一点也不奇怪了。


愿君多晴天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遇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故事讲述了贾雨村受理了薛,冯两家争买一女闹出人命案件,涉案凶手有权有势,为了攀附权贵,贾雨村退缩了,胡乱判结,任由凶手逍遥法外。

通过这个案件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预示着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同时也歌颂了新中国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封建统治阶级从此一去不复返。

将其选入课本个人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建国初期,不知道现在课本里还有没有,现在再品读,其实已经没有多大的教育意义了。





洛崖子



TeaC


很有社会经验的内容。可惜年少时读不懂。


fei637


小说《红楼梦》中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之所以能够入选初中语文课本,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这个故事的独立性比较强。

《红楼梦》中的这段故事,它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强一些的,毕竟对于还在上初中的学生们,他们通读过整部小说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如果选择小说中其他的故事的话,那老师还得给学生们讲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就会变的更加的云里雾里了。

所以,编者就把这个故事单独的拿出来,作为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一下《红楼梦》这部书的语言艺术,还可以激发出学生们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这个故事,可以体现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堕落。

故事中门子拿出的“护官符”,揭示了当时的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社会现实;贾雨村对门子的建议的态度,以及他后来对门子的处理方式,都表现出了贾雨村的虚伪和狡诈;贾雨村最后判案的“葫芦提”,则揭示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堕落,以及当时官场的黑暗。

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就可以充分地了解到封建社会没落的根由。

这个故事不涉及爱情。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名著,但也是一部“大旨谈情”的小说,其中有大量的关于爱情故事的描写,这对于上初中的学生来说,可是不太合适的。但是在这个故事中,可是一点儿也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的,这也是它能够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原因。


谁和蒲公英有约定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一来是文学性,二来是思想性,三来是后世影响和教育意义,拥有了这三大原因之所以能够选进初中课本,尤其是葫芦僧判葫芦案和刘姥姥进大观园,足矣说明四大名著的确是中国文化的璀璨明珠。


初中生思维都比较理智,知识储备也比较丰富,一定程度能分辨奸恶,明法晓理,这个时候的少年永怀报国之心,一腔热血正在求学的路上绽放光芒,心中那一份梦想和追求正在塑造着一个人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和人生观。

通过葫芦僧判葫芦案,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们了解红楼梦创作的背景,还有当时封建社会的礼制,贾雨村这个人物作为《红楼梦》的一条线,始终把贾府和当时的封建王朝联系在一起,演绎着时代特征和官场变化,官官勾结和护官符都是时代的产物,是腐败的象征,在这样的环境下,饱读诗书的贾雨村也只能顺应潮流,葫芦僧判糊涂案。

这样的官员不为百姓着想,纵容打死人的薛蟠逍遥法外,而以莫须有的罪名和无稽之谈的封建迷信为自己找借口,这样的末世能够长久吗?和贾府一样始终会走向灭亡,红楼梦看着是写贾府的衰败,其实是写封建社会的末端。

作者对封建社会和相关封建礼教的不完善极其痛恨和憎恶,通过悲剧来释放自己心中的不满之情,同时以悲伤的结局暗示幸福生活的来临,末世过去以后的新生活。

语文课本作为义务教育的主要教材,能把这一出写进去,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可以让学生明白和懂得什么是文学艺术,什么才是人生追求,什么是黑暗的封建社会,什么是新时代,什么是人间百态,什么是时代需求,让他们做新时代的青天,将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将来有所建树时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贾雨村这种求荣的思想,惧怕的心里,本来当官不行,被罢黜,又贪图名利通过贾政周旋重入官场,被一个门生所挟持,做出这等糊涂的事,侧面反映了当时选拔制度和用人之道的弊端,而且这一章文学上很精彩,思想上很完善,也道出一个道理,糊涂之人会败得一踏糊涂。


黑白文章泽渊诗


初中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形成的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国家对青少年的教育任务,他们面临着中考深造和走向社会的现实,需抱着一颗红心,做好两手准备,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虽然美好,也不过凤毛鳞角,绝大多数将会成为普通的劳动者。

《红楼梦》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包括以下几的内容:

一,薛蟠的命案,他在青天白日之下,公然打死人,一走了之,逍遥法外,横行霸道,仗势欺人,无法无天,为以后的薛蟠故意杀人助长了嚣张气焰。

二,葫芦僧的乱判,他是通过鬼神之说,以薛蟠被冤鬼索命暴死为由,给死者一大笔抚恤金而将此案不了了之,在解决此案中,没有威逼,只有利诱,一方面贪脏枉法,一方面塑造清官形象,一方面大张旗鼓的拿人,一方面私通薛府,大造凶犯暴死谣言,原告虽有不服,却不便上告,搞定薛蟠之事,向四大家族摇尾乞怜,奸雄气质暴露无疑。

三,冯渊被打惨死,拐子一人卖两家,引起卖家一争,一个好胜,一个争强,各不相让,对被卖者都是一见钟情,非她不卖,双方抓住拐子打个半死,冯渊立意买来做妾,此生不复娶妻,让人感动,薛蟠被美色所迷,脸面所惑,大打出手,呆霸王形象呼之欲出。

四,英莲被拐,英莲是甄土隐的女儿,元宵节时,被霍起抱着观灯失踪,拐子偷走英莲后,租的就是葫芦僧的房子,因她眉心有颗红痣,葫芦僧一眼就认出,她是葫芦巷甄老爷之独女,甄英莲,该僧多次和她该话,她一口咬定拐子是她亲爹,因无法生计,才卖她而生,再间其他,说是打怕了的,再也不肯多说,这种拐子单拐幼女,养到十几岁上,或卖于青楼为妓,或卖于大户为奴,这次是拐子财迷心窍,先卖于冯渊,英莲才喜苦出头了,不料,拐子见薛蟠出手阔绰,便又卖于薛家,意于卷了两家的银子跑路,英莲又开始发愁了,葫芦生忙宽慰,薛家破格卖,日后定当不以寻常丫头视之。

五,门子见犯法而不报官,当年葫芦庙起火,连带一条街被烧,葫芦僧还了俗,蓄了发,做了门子,贾雨村上任时,门子一眼就认出了他,待他抽签拿人,门子用眼色制止了他,待入后室,拿出了护官符给贾雨村过目,并介绍了四大家族的关系,包揽了该案所有词讼,胡乱地了结了此案,此案之外,还有一点要说,门子身为官府中人,遇见拐子,却不报官,还与拐子做了几年的邻居,英莲被偷被卖,而甄老爷一世好名,对当初的葫芦庙,也不失为一个大施主,而门子漠视英莲的悲惨遭遇,坐视犯罪发于榻前,这该是怎样的衙门。

五,贾雨村的人生转折点,贾雨村一上任,就接到一桩人命官司,遂大怒,扯签拿人,见门子使眼色,签终究没能落到地上,屏去左右,两人密谈,看了护官符,了解了四大家族,知道被告是薛家之子,且己经向京城逍遥而去,也知道官司是因甄英莲而起,也知道甄英莲是当初甄员外之女,为了护官保命,他改变报郊朝庭的初衷,为报答贾府提携之恩,枉顾法度,以小人的计策,了结了一桩命案,没有将凶犯绳之以法,更没有对英莲伸出援助之手,让英莲入薛府为奴,贾雨村现学现卖,手到擒来,怕门子说出当年贫贱之事,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充发了事,那当年贫贱之事,便是贾雨村贾老爷受甄员外恩惠之时,他是努力的在忘却,甩掉仕途的累zhui,平步青云,达到权力的颠峰。

这些内容,以葫芦之名,给青少年上了人生第一课,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败,人性的冷漠,对门子更是最大的嘲讽,教会了老虎,居然饿死了猫,可见,走狗毕竟是要走的,走比烹好多了,在寒暑假期,《红楼梦》也定会被推荐为必读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