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遙遠的救世主》的作者經歷過什麼樣的心路歷程啊?

開拖拉機超大奔


我是個道迷,心中一直有個大大的疑惑,小說《遙遠的救世主》的作者豆豆,她究竟是怎樣的女人,竟能在30歲左右的年齡,就寫出如此具有深度與寬度的作品。


上網去查找過答案,百度上是這樣介紹的:豆豆,原名李雪,現代女作家。她的中篇小說處女作《死比活著容易》1993年在天津《小說家》雜誌發表,同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協會,後轉入中國石油作家協會。

2000年《啄木鳥》雜誌一至四期連載了她的長篇小說《背叛》,然後由群眾出版社出版發行,並由北京同樂影視公司拍成同名20集電視連續劇,在全國及各省衛星臺連播,引起了強烈反響。

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然後由北京天潤影視公司拍成24集電視連續劇《天道》,豆豆親任該劇編劇,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視覺,受到了廣泛關注。

網上再去查詢豆豆的其他資料,卻搜索無幾。有的就是她《背叛》、《遙遠的救世主》與《天幕紅塵》三部作品的介紹與評論。在很多評論裡都提到了豆豆這個作家相當低調,幾乎很少參加社會活動。這些信息,更給想了解她的人留下了一個高深莫測的神秘印象。

網上也有人揭露說,豆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認識了一個叫“李紅英”的朋友,李於90年去歐洲定居,一直不斷的寄給豆豆大量的參考資料,每次回國來也都會給豆豆講述一些當時國人很難了解與理解的西方人的價值觀與社會生活。這樣東西,後來都成為了豆豆創作的重要支柱。

還有人說,豆豆背後的高人是現實中真實存在過的一個縱橫股市的人物:李彪,網名“纏中說禪”,生於1969年,卒於2008年,此人也正是丁紅英的原型。

還有網友評論說,按常理40歲之後本來是一個作家的創作高峰期,為什麼豆豆在後來就再也沒有好作品問世?這裡面的主要原因就是背後的高人已經沒了,豆豆做為高人幕前的代言人,也就只能是選擇低調低調再低調了…

網論紛紛,五花八門。我心中的這個大疑惑,這世上恐怕也只有作者豆豆本人,她能給我解開了。

看《天道》,讀《天道》,悟天道。

人生悟道,悟道人生。

朝聞道,夕死足矣!


牛哥談人生


我非常佩服作者的視野開闊,多元多角度思維等等…,我與她是同個年齡的人,有著同齡人的某些共嗚!

近來總結一下,她的三部佳作《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都有兩個共同點:

一、男主角沒孩子,屬於一人食飽全家不餓的主,有點像出家人(和尚)沒有家室的牽絆。

僅有女朋友,並且是因傾慕其才華而傾心倒貼。沒有老婆,就沒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家庭磨合。

這種狀態更容易灑脫人生。

二、結局都是死人!是和平年代的死亡。

所以,感覺作者對死的認識非常深刻,可能某一位讓她非常重要的角色英年早逝,對她的振撼過深過重,走不出這個影子,所以才老是有這個痕跡。

正如五臺山高僧說丁元英能悟到得道的門檻,只差一步之遙,這一步卻比登天還難!

作品的結局,都是以死為收場,看似看破生死,實則總繞不過這個天塹。好像是仍然放不下啊!


陳哲升


據說為代筆,一說為德國李紅英交流所得,另有一說是纏師李彪所著,後一種說法的原因是李彪過世之後便再無新作。去有興趣可以瞭解一下此人以及他的博客原文。

至於這本書,我是18年下半年,偶然所得,感悟頗深,後面買了幾套推薦給了家人朋友。以前也曾寫過幾篇小文,可惜都丟掉了。個人以為,個人經歷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對這本書的態度,我感悟最深的一點就是,所有的書,大道同源,書講因果,而書本身就是因果,大道至簡,術不相同而已。延伸一點,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屬於他的一本書,只不過有的人看到的早,有的人看到的晚而已,至於這本書是什麼,那就因人而異,比如道德經,資本論,聖經,古蘭經,毛澤東選集,四大名著等等,都在此列,更為神奇的是,這本書的到來可能只是為了送給你其中的一句話,所謂頓悟,無過於此吧。

姑妄言之


同塵齋隨筆


該書的作者,據說年齡不大,有特殊的家庭背景,對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有較深的文化素養,豐富人生經歷,自己獨到的人生感悟,對中外哲思有過深入系統的思考和總結:例如,此書主人翁丁元英提倡的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都是文化屬性的結果,強勢文化就是遵循規律靠自己爭取的文化,弱勢文化就“等、靠、要”希望別人給予的文化;神即是道,如來,神這是指基督教的神,道是中國道家思想,如來是佛家的最高尊者,把西方的基督教,和中國的道家思想、印度的佛家思想,完整的融合在一起,充分說明了作者對東、西方文化的廣泛涉獵,並有深入的領悟,從而高度的提煉,並把之融合為一體,可見其思想功底的深厚;丁元英作為私募基金的操盤手,對經濟、政治、文化的深入獨到見解,從側面反映出的作者對這些層面的人生經歷有著不同尋常的過往;丁元英作為音箱發燒友,不僅對音箱有著個人獨到的眼光,更說明對高雅音樂的修養,更注重自身靈魂的昇華,也說明作者有著過人的藝術修養。

總之,該書的作者,人生經歷豐富,文化素養較高,思想高度過人。


人道自強


其實是你想複雜了。其實能有這本書不是因為作者經歷了什麼,而是作者所受到的教育決定了他會用這樣的眼光看待問題。你不行,就會覺得作者很牛,你也行,就會理解書中人物為什麼那麼做。書中丁元英的所做所為其實可以概括為四個字:“帝王心術”!

我們有太多的人世界觀和人生觀不建全,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對於自己所見所聞以及自己所做沒辦法自圓其說。於是歸於命運,歸於天道。而這本小說一出,確實解決很多人平時想不明白的事情,所以人們才推崇它。這其實應該歸咎於我們的教育體系,過於強調應用學科而往往忽略基礎學科。就好像袁騰飛說的:“我們中國人對於不能立刻馬上變成錢的東西沒興趣。”於是,太多人拿偶然當必然。卻忽略了凡事有因必有果,凡事必有正反兩面這種最樸素的辯證法。其實一個人是強勢屬性還是弱勢屬性是可以自己改變的,不過我們國家自古就推崇弱勢文化而已。為什麼?因為好管!不信你去學學帝王心術,你會發現,和你平時想的完全不同。


Stevenbee


與其深究作者心路里程不如討論丁元英這個人物,丁元英留過洋,並在熱門資本市場上征戰過,中國社會稱這類人為高等華人,別名公知,萬眾仰視,可謂一代風流。但也不可避免有它的歷史侷限,大變局的發生新時代的到來大多成為了泡沫。丁元英時代背景下的中國分為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這三種文明交織著又相互制約和影響對方。丁元英代表的信息文明最先進,預示著中國社會發展方向。這一點是天道作品最成功之處,也是丁元英人格力量強大啲根本原因。丁元英用扶貧做工具打敗行業巨頭的戲嗎精彩但有討論空間。父親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果斷停止,是對傳統孝道的批判和修正,值得稱道。所謂論,所謂強勢文化只是詞語的擺弄,甚或還有歐洲中心論之嫌。所謂道理即小道理存在於普通民眾,中道理存在於中產階級,大道理是治世安邦。文化上道理與政治上道理差十萬八千里。正所謂之人治道哲人治人。


大玩家711


心路那是作者自己的事,外人不足道。但作者的小說表達出的是一個小圈層的思想文化思考。往淺了說是《老炮》《頑主》的一類小圈層文化。往大的說就是京圈,海派一眾文化人的精神思考。只是這種思考忌諱甚多,不便於大眾觀看。社會大眾一般是世俗功利思考,很少能進入一個抽象思考的境地。其實這種思考古今中外皆有隻是思考的東西離大眾遠所以普通人感覺到神奇而已或有種振聾發聵的感覺。清談論道,沙隆論壇中外都曾風靡一時。但形而上的東西終是陽春白雪。只是這個圈層的人思考稍微形而下學一下,基本沒有不混出名堂的。王朔,高曉松還有許多人其實就是這個圈裡形而下學者。王小波也是此圈只是他離世過早。或許他與葉子農最像。丁元英其實在當今社會有許多,功成身退者而己。


典藏6


誰知道,這要問作者他自己。


稍微有點不太正經


我是豆豆絕對忠實的粉絲,豆豆的書都看了,改編的劇也追了,包括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豆豆剛出道時寫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死比活著容易》,雖然比起後面三部曲來說稚嫩很多,但也可初見豆豆文字風格的雛形。

很多人質疑豆豆寫的這些小說的功底並非是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人可能寫得出來的,可是,一個人的閱歷和文化底蘊卻並非一定跟學歷掛鉤。

好的小說首先需要好的素材,豆豆說過,這些素材都來自於當時的時代背景,很多經濟現象都是當時的確發生的,她只不過是把這些現象很好的竄連起來而已。

還有豆豆小說裡所有那些我們看起來很高深的學問,豆豆說的確有一位國外的朋友經常跟她講一些這方面的故事,帶給她很多不一樣的視角。

還有很多人懷疑,豆豆背後的這位高人是當年叱吒風雲的天涯論壇裡的“喜數女”,也就是後來被世人證實的“纏中說禪”李彪。、

其實無論豆豆背後是否有高人指點,或者是否是她自身的經歷,但總得來說,豆豆三部曲的成就以及帶給我們的思考是毋庸置疑的,裡面經典的太多,值得任何人群反覆鑽研學習,帶給了我們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

感謝豆豆!


聚光燈娃娃


網上可查作者的資料非常有限,寥寥無幾。能寫出這樣遺世獨立的作品,肯定有非同一般的經歷,她對佛道禪等文化研究透徹,有自己的思考和角度。這部作品完全是一個異類般的存在,每年看每年都有不一樣的體會和感悟。

豆豆,女,1970年生,高中文化程度。作者十七歲時因工作關係認識了一個好朋友李紅英(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維方式都給作者產生了重要影響)。1990年,李到歐洲定居,此後李不斷寄給豆豆大量的參考資料,每次回國都給作者講述一些作者所陌生的社會生活。作者於1995年6月動筆創作長篇小說《背叛》,1997年8月完稿。《背叛》一書在雜誌《啄木鳥》2000年1—4期連載。2000年作者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個可以長相廝守的丈夫。2011年12月,又完成長篇政治小說《天幕紅塵》,於2013年7月出售。

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北京天潤影視公司拍成24集電視連續劇《天道》,豆豆親任該劇編劇,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視角,受到廣泛關注。目前,豆豆的創作及創作模式已引起文學界重視,“豆豆現象”值得我們很好的總結。 

網上搜索豆豆的相關資料,卻搜索無幾,有的就是她《背叛》和《遙遠的救世主》兩部作品的介紹與評價。這個作家相當低調不張揚,你難以從資訊和輿論上去了解她個人本身,大家對於她的作品似乎超過對她本人的關注和熱情,這正襯映著她作品的成功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