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1》:禅意中国,拯救你的,是神还是你自己

一个在寺庙参拜观音菩萨的人,突然发现旁边的人和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于是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回答:“是。”此人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观音菩萨回答:“求人不如求己。”


熊猫阿宝梦想成为功夫大侠。一个在旌旗猎猎、笛声悠扬中踽踽独行的高手—头戴斗笠、身挂披风,虽然孤身一人,却气势磅礴,先声夺人。在梦中,它行侠仗义、所向披靡,豺狼虎豹悉数不敌、盖世五侠跪地拜服。

但好莱坞的套路就是你说它是个英雄,先让观众觉得它是个狗熊。阿宝就是一个平凡到只有梦想的大狗熊,它的鹅爸爸只想它继承家里的面馆。此时恶魔大龙就要来了,一点儿武功都不会的阿宝,居然当选为和平谷武林大会乌龟大师钦点的神龙大侠。盖世五侠冷眼旁观看它笑话,狸师傅坚决让它彻底放弃,又懒又笨的阿宝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峰回路转。

果真,好莱坞主角经受“难题—困境—绝境—死穴”的痛苦,阿宝都经受了一遍。然后命运大逆转。在逃跑途中,阿宝突然悟出了武功的真谛,战胜了大龙,完成了他的人生,成为名震天下的功夫大侠。结局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电影在制作阶段的片名叫“白日梦者”,主题思想是好莱坞一贯喜欢讲述的梦想与坚持、信念与成功的简单人生哲理,但是把它放在中国的武侠电影中,用中国文化的禅道精神重新建构,倒也是顺理成章。

好莱坞把面条、饺子、武功秘籍甚至四合院这些中国元素,赋予了更深层的价值内涵,实现了西方文化内涵与中国文化元素的融通。中国人只能拍出儿女情长的这些元素,好莱坞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为什么仙鹤身上有6019片羽毛?为什么蛇妹身上多了120块骨头?为什么乌龟大师化成了37157片花瓣?

好莱坞凭借着非凡的想象力,让一只胖得连脚趾头都看不到的大熊猫成了功夫大侠,通过故事给他创造出的无数契机,让观众体悟到奥妙无穷的人生哲理。一个看起来无厘头的动画片,既不鸡汤,也不弱智,讲得是中国人最耳熟能详却又最懵懵懂懂的禅的精神,最终老少咸宜。

马云就拿电影里鹅爸爸的话给儿子做例子:“所谓秘方就是没有秘方。他给客人做面条时想的是当饥肠辘辘的客人吃到热腾腾的面条时的快乐和满足,于是他自己先快乐了,最后他把这份快乐也传递给了客人。”

《功夫熊猫1》:禅意中国,拯救你的,是神还是你自己

01. 禅文化的精髓:明心见性的智慧

佛教没有创世和主宰一切的神,北大哲学博士李林说佛教是空神模式,佛教把神的位置“空”掉,强调人的主动性,否定外力的作用。而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禅的本质就是智慧。

① 直觉思维:从来就不存在什么意外

不管天地怎么变化,大道是永远不变的。就像那棵天子神明圣桃树,它的叶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它的根永远都扎在那里。道有显也有隐,但是它从来都是存在的。乌龟大师说“一切皆有可能。‍‍越想逃避宿命,‍‍越会在半道上跟宿命撞个正着”,这个宿命,就是那个隐而不见的道。道的本质一直没有改变,变的只是外界环境。

外界的变化是怎么来的呢?归根结底,还是心的变化,心若迷了,会离道越来越远。所以乌龟大师告诉狸师傅:你的思绪就像这池水,稍有外界触动,就很难清澈明朗。‍‍可如果让它静下来,答案很快就清晰了。

人往往离大道越远,越觉得自己能行,反倒是离大道越近,越觉得自己渺小。背负上天使命的阿宝,站在天资神明圣桃树下伤心自己没有利爪、没有翅膀、没有毒液。可是一切就像‍乌龟大师说的一样“从来就不存在什么意外”。

乌龟大师语重心长的告慰忧心忡忡的狸师傅“无论我选中谁,它都会把‍‍和平带给山谷,‍‍也会把安宁带给你。”这就是禅的智慧,是宇宙的真谛,是自然规律,是人的内在生命的本源,是对社会事物本质的感悟与把握。

《功夫熊猫1》:禅意中国,拯救你的,是神还是你自己

②灵感思维:降心化性,提升人生的境界

心是后天的,性是先天的,心性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常讲降心化性,降心是主观的,必须从主观上约束这个心,要知道那些东西并不是自己的本然之性。

狸师傅不相信那个天地环宇送来的胖熊猫就是神龙大侠,它认为自己可以控制桃子的掉落,也能决定去哪儿种它,但是没办法幻想把阿宝培养成大侠。乌龟大师入化境前对狸师傅说:花开果熟,皆非因我…… 那熊猫永远无法完成它的使命,‍‍你也无法完成你的使命,‍‍除非你不再幻想去控制命运……只要你愿意引导它,精心培育它,而且相信它,你只需要学会相信,‍‍请答应我,‍‍答应我,你会学会相信,‍‍很好,我的时辰到了,‍‍接下来的路你要自己走……

乌龟大师的这一段开示,就是让狸师傅放下内心的成见。一块玻璃,它是透亮的,这就是性;在它上面贴幅花纸,或染上尘垢,这就是心。当把心放下了以后,就会明白,贴的这些花纸都不属于玻璃本来的东西,反而遮蔽了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

阿宝自己也不相信狸师傅:你要怎么做才能把这堆肉变成神龙大侠?‍而放下成见的狸师傅,此时发现了阿宝拥有的一个制胜法宝—贪吃。‍它鼓励阿宝:真正的大侠从不放弃,‍‍从不逃跑。‍‍我现在要你相信你的师傅,‍‍就像我相信我的乌龟大师。‍

心是后天的秉性,是有生以来的脾气习性。站在道的角度上,这叫陋习;站在世俗的角度上,这叫智慧。狸师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阿宝发现贪吃、肥胖不是自己的“本来”,把它去掉,本来的真性就显露出来了。禅就是这样滋润着人类的慧根,让人生充满智慧与机趣。

《功夫熊猫1》:禅意中国,拯救你的,是神还是你自己

③顿悟思维: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空”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借助外力,觉悟还是要靠自己;二是一种需要去达到的状态。禅宗引导人开悟,一般都要经过一个“悟空”的过程,就是领悟到空的存在。佛教追求的涅槃境界其实是要达成某种自我觉醒,如果相信什么神会拯救自己,那么人就会或多或少地丧失主动性,放弃自我觉醒的努力。

这就像学习,别人只能用各种办法来点拨你、引导你、醍醐灌顶你,但最后觉悟不觉悟,还是要靠你自己。所以走向觉悟,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要否定掉形式上的那个神,否定掉那种能起到巨大变化的外界力量。

神龙秘笈是一本无字书,但是当阿宝听到鹅爸爸说祖传的鲜汤秘方就是不加料:“根本就没什么秘方,‍‍就是平常的清汤面,要做出特别的东西,‍‍你必须相信它很特别,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秘籍。”阿宝立刻就顿悟了神龙秘笈无字的含义。

禅宗对人的自我努力的强调,是世界各大宗教里最彻底的,它最大限度地肯定了人类的主动性。它把所有的神都空掉,在茫茫宇宙中只留下人,告诉人类赶紧丢掉幻想,没有外力可以依靠,你只能依靠自己。到了最后,连自己也靠不住,因为破除自我,也是空神宗教里领悟“空”的关键一步。

《功夫熊猫1》:禅意中国,拯救你的,是神还是你自己

02.禅文化不同于西方哲学之处:放下二元论世界观和逻辑思维模式,解放心灵

二元论和逻辑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方式,但禅坚持的,就是超越二元逻辑,消除分别心,从整体上把握生命。

① 执着于二元对立,就会深陷在非此即彼的逻辑中,既看不到生命的实相,也束缚了心灵的自由

禅和哲学等西方现代学科的区别,就是它不以逻辑和分析为基础,反对二元对立的思考模式。如果执着于二元对立,就会深陷在非此即彼的逻辑中,看到的是万事万物的区别和对立面,就产生了执着,既看不到生命的真相,也束缚了心灵的自由。

阿宝被盖世五虎奚落,独自在天资神明圣桃树下黯然神伤,它觉得自己的表现有可能是历史上最烂、功夫史上最烂、最烂史上最烂,它想自己只能回家卖面条。

阿宝对自身的判断,都是借助于别人得出的结论,别人优秀、自己差劲;别人出色、自己无能;别人天资聪慧、自己一堆肥肉……乌龟大师一语道破了阿宝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放弃、不放弃?做面条、不做面条?你患得患失,太在意从前,又太担心将来。同时开示阿宝: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不可知,今日之日值千金。‍像珍惜礼物那样珍惜今天。‍‍

禅强调的是“空”,它拒绝思辨,而是倡导人们应该抛弃这些语言和概念,回到事物本性去。就像硬币,不去区别字和花,都视为硬币的一面,那就没有所谓正反。

《功夫熊猫1》:禅意中国,拯救你的,是神还是你自己

② 人们认为逻辑就是生活的一切,但禅认为生活是属于心灵的

禅和哲学的逻辑主张不同。逻辑充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错误认为逻辑就是生活的一切。大龙认为自己当不成神龙大侠都是狸师傅的错,因为是狸师傅让自己满脑子梦想,是狸师傅逼自己练功练到骨头都断了,‍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狸师傅自豪,所以它逼着狸师傅把神龙秘笈交给自己。

另一方面,逻辑是有自我意识的。最简单的例子,狸师傅调教盖世五侠时说:娇虎,你不够凶猛;金猴,你不够快;仙鹤,不够高;灵蛇,不够敏捷;螳螂……。狸师傅教训阿宝:显然最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就是像你这样的,‍‍瞧瞧你屁股圆肥,‍‍胳膊松,‍‍还有这肚子大的像个草坪……你真的以为你用一晚上就学会劈叉吗?‍‍柔韧性就要练好几年,然后再花好几年把它用在格斗中。‍

在狸师傅的思维里,徒儿们的功夫要依赖它们自身的先天条件才能有所成就,而阿宝显然不具备练习功夫的身体素质。离开了逻辑就无法继续教授功夫,但禅反对这种认识,禅认为这样生活就被逻辑限制了,而生活是属于心灵的。

禅宗采用的方法,就是这样把一个人丢进两难里头。他会发现,通过以往的逻辑,他是无法走出来的,唯有超越逻辑,寻求更高层次的心灵,他才有机会走出来。

果然,当狸师傅放下了“因为身体条件不好所以不可能成为神龙大侠”的逻辑,它立刻就悟到不能用教那五个徒儿的方法教阿宝,它充分利用了阿宝的吃货属性,迅速就让阿宝开了窍。禅认为,生活是一种艺术,人的行为都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是自由的,而不是逻辑的。

《功夫熊猫1》:禅意中国,拯救你的,是神还是你自己

③ 西方哲学立论著书,禅的传播却是不立文字和心证

人们习惯通过语言、逻辑、概念去理解生命本真,但站在禅的角度,这些都是靠不住的,生命本真只能依赖感受、体悟。这就是禅宗中所说的“不立文字”和“心证”,赋予了禅更灵活的生命力和更深广的包融性。禅一直强调的是“心传”,不依靠语言或文字,一切都在心里。禅宗公案就是古代高僧的轶闻,师徒之间充满智慧的对话。第一个公案就是“拈花微笑”。

说佛祖讲经经常一言不发,手里转动一朵花,底下坐的比丘一片茫然,唯独摩诃迦叶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世界、包含万有的精神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但其中的妙处难以用文字言说,我一直在琢磨,传给谁好呢?现在有了决定,传给摩诃迦叶。”

禅在中国到了大名鼎鼎的六祖惠能,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举成为了禅宗接班人。

禅不是文字或口头上的戏论。神龙秘笈打开后空无一字,因为生命思想的真谛和情趣,遍及到一花一叶,不需透过皓首穷经的义理辨解,也不需经由钟鼎庙堂的祈福加持,人们就可以直率地触及到真如自性跳动的脉搏。

文字是属于头脑的,而头脑又是形形色色的欲望构成的,文字反而会成为感受生命本真的障碍。在禅的境界中,语言是多余的,不要说,一说就错。禅宗公案里记载悟道的方式,有很多是师傅操起棒子就打徒弟,被棒打了几次之后,徒弟自然就悟了,其实打断的就是日常体验和思考逻辑,所以“禅宗棒喝”成了一个著名的学习方法。乌龟大师仙去之时,把手中的拐杖留给了狸师傅,就是要狸师傅在教授阿宝的过程中,棒喝之用。

《功夫熊猫1》:禅意中国,拯救你的,是神还是你自己

03.禅文化的精神,解困西方,解困自己

铃木大拙说,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禅宗的根本任务就是如何在现实生命中动态地把握住超越的佛心佛性和内在的本心本性的终极合一。

① 禅更多地是打破固有思维,是一种解放思想的思维训练

禅,这种古老而悠久的东方思想,上个世纪就已经在西方大行其道。二战后,战争造成的创伤引来世界性的迷茫,西方开始怀疑他们一直信赖的科学技术、现代文明和资本主义,是真的为人类带来了美好的未来,还是毁灭整个人类,他们试图从东方,从自然和精神的层面,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生命的意义。

被称为“世界的禅者”的日本禅学思想家铃木大拙,此时开始向西方世界宣传禅学,让禅学及东方的思想文化在现代西方广为流传,在西方产生了持续影响。西方许多重要人物—哲学家海德格尔、心理学家荣格、乔布斯,都受铃木大拙影响。西方重要的思潮运动—垮掉的一代、嬉皮士运动都将铃木大拙的思想奉为经典。

禅强调“缘起性空”,强调无神,是让我们面对现实,抛弃一切对外在神秘力量的幻想,活在当下,全心将“自我”这一临时的聚合体,安然地渡到它的下一个状态。这和叔本华的意志决定论以及萨特的存在就是本质高度重合。

西方人热爱禅道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渐渐发现哲学思维的局限性,因此强烈地转向东方寻求脱困之路。人的固有的思维体系被打破之后,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仿佛沙漠中的饥渴而绝望的人突然找到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前后反差,就让人有一种习禅能获得无穷妙用的感受。

《功夫熊猫1》:禅意中国,拯救你的,是神还是你自己

② 禅,行求不得,反求诸己

乌龟大师说要内心平和。如何才能获得内心的平和,本质上需要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追求什么,并愿意接受、认同、努力。

禅宗极其强调人的主观性,把人的地位提高到全所未有的地步。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将自己的各种能力充分展示出来,以一种人定胜天的姿态去面对万事万物,在不断战胜外在挑战的情况下,提高人的地位和价值,让人得以摆脱外界的束缚,最终达到自我解脱的境界。

对于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这种宗教给了他一种强大的助推力。所以阿宝能乘坐炮仗椅带着火箭一样的加速度直冲云霄,直面大龙的暴虐。当它自信地告诉大龙“‍我不是大熊猫,我是无敌胖熊猫”时,它已经成长为真正的神龙大侠。

而对于一个内心懦弱的人,这种宗教会让他无所适从,没有一个权威的指引,就像小孩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大人的协助,会显得很无助。大龙一直认为自己在大牢里受了20年的罪,都是因为狸师傅太软弱,不敢在乌龟大师面前替自己做主。于是以为握有神龙秘笈的终极功夫,自己就能天下无敌。它难以置信阿宝说的“根本没有什么秘籍,关键在自己”,更不理解阿宝无师自通掌握了无须铁指扣。大龙始终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它期盼的是一个拯救自己的神,而不是像阿宝,最终自己成为成就了自己的神龙大侠。

《功夫熊猫1》:禅意中国,拯救你的,是神还是你自己

结语

《功夫熊猫1》依旧还是“西方的”故事,不是中国的思维和彻底的中国文化,外表有再多“中国元素”也掩盖不了其中的“西方内核”。

但是禅的意义就是把我们从自己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从一个更高的水平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好莱坞以中国元素为核心,融合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拯救世界的套路,拍出这部让中国人感到亲切和文化共鸣,让全世界都喜爱观赏的影片,何尝不是对禅最好的阐释。

毕竟,禅力图赋予我们的,是一种经常化、实用化的智慧。而禅宗的重点,也是在悟后如何重新面对人生和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