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年丙子胡乱对朝鲜王朝有什么影响?

雪夜独步111


丙子之役指的是崇德元年(1636年)至崇德二年(1637年)清朝入侵朝鲜的战争。这是满族人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后第二次大规模入侵朝鲜的战争,韩国史书中又称之为“丙子胡乱”。

16世纪末建州女真部在中国东北崛起,努尔哈赤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统一了大部分女真部落,建立后金政权,与明朝对抗,作为明朝的从属国,朝鲜曾经同明朝三次联合出兵攻打建州,血洗建州山寨。特别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建州受到明朝和朝鲜双方面军队的打击,朝鲜派了一万多军队。

皇太极继承大位之后,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初八,命二贝勒阿敏等率3万大军征朝鲜。阿敏统率大军,用“潜师夜袭,急如风雨”的战术,过鸭绿江,陷义州,占平壤,势如破竹。朝鲜内部,慌乱一团,战守无策,大官纷逃。朝鲜国王李倧(仁祖)携王妃、子女,逃到江华岛。李倧反对主战派的主张,请求同后金议和。三月五日,后金代表和李倧及其代表在江华岛按照女真人的习俗,杀白马、黑牛,焚香、盟誓,定下“兄弟之盟”。定盟后,阿敏命官兵纵略3天,给朝鲜百姓造成一场灾难。然后按照皇太极的汗谕,自朝鲜撤兵,只在义州留下一支监视性的部队后撤出。

皇太极第一次用兵朝鲜达到了一石三鸟的目的——其一是改变了朝鲜依违于明朝和后金之间的立场;其二是得到了来自朝鲜的物资供应;其三是解除了南攻明朝的东顾之忧。 但朝鲜同明朝关系很深,不久后金与朝鲜又发生新的摩擦。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大典时,朝鲜使臣立而不跪,清朝的官员按着他跪,双方撕扯,仍不屈服。大典之后皇太极大怒,认为这是朝鲜效忠明朝、对清不从的表现。皇太极决定再次用兵朝鲜。

从朝鲜的角度说:后金/清朝的入侵,给朝鲜人民造成巨大灾难;使朝鲜成为清朝从属国;加重了朝鲜经济的负担,加速了朝鲜王朝的衰落。 从清朝的角度说:皇太极两次用兵朝鲜,使朝鲜和清朝由敌对关系变为君臣关系;得到了来自朝鲜的物资供应,由敌人的基地变为自己的后方,从而解除了西征蒙古、南攻明朝的东顾之忧。






悠哉历史


丙子胡乱对朝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朝鲜去除明朝的年号,奉满清为正朔,成为满清的附属国。定时纳贡,并以王子二人为质,诛杀主战的洪翼汉、尹集、吴达济“三义士”。
  2. 朝鲜以“小中华”自居,投降于鞑虏,自王及民无不陷入巨大的道德自责感。
  3. 丙子胡乱对朝鲜政治文化的影响很大,士民对投降鞑虏的朝鲜上层失望和不满,表现和反映这方面情绪的文学作品很多。
  4. 从文化上鄙视满清,事实上又不得不屈服满清,这种矛盾的心理长期伴随朝鲜,对于朝鲜民族性格造成巨大影响。
  5. 给满清定期的供奉,加重了朝鲜的经济负担。

老王聊历史


毛文龙要是还活着,不会有这样的事。正是毛帅的死,让建州没有后顾之忧的把朝鲜从大明的属国变成了建州的属国。


甲申十七年


1636年说的是明崇祯九年,大清入侵朝鲜的战争,皇太极正式由汗改称皇帝改国号大清,族名满洲,韩国史书又称为“丙子胡乱”

  爱新觉罗,皇太极建立大清后,将建国之事通报朝鲜,希望朝鲜参与劝进,朝鲜得知此事以后众说纷纭,日积月累的情绪日益高涨,纷纷对皇太极的行为进行指责。众所周知,当时的朝鲜还是以明朝为正统,对于崛起的大清,很不以为然。朝鲜王室如此霸道,自然引起皇太极的不满,一场战争在所难免,

1636年12月2日,皇太极亲率由满族,蒙古和汉军等军队组成的十万大军进攻朝鲜,这是后金第二次进攻朝鲜,面对后金的强大军队,朝鲜王室军队不堪一击,皇太极仅用12天就来到了京城城下,这次时间之后,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当时的皇太极在汉城东南面的汉江三田渡举行了朝鲜受降仪式,仪式结束之后,清军撤离朝鲜。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就在当年六月,皇太极要求朝鲜王室为其竖立一块歌颂皇太极平定朝鲜功勋的石碑,即“大清皇帝功德碑”1639年,“大清皇帝功德碑“树立在汉城汉江南岸,这是由两块石碑组成的碑刻,碑文由满文,蒙古文和汉文书写,其内容大致相同,多为歌颂皇太极的丰功伟绩。自从石碑树立之后,其中一块不久就遭到了破坏,目前已经荡然无存,而如前幸存的这块,也历经磨难,1895年它被扔进了汉江,在江底沉睡了了近20年后,再次出现,之所以这两块石碑如此不待见,是因为韩国人历来将其视为”耻辱碑“的存在。

  要说到对朝鲜王朝的影响,清朝入侵朝鲜,给朝鲜人民造成巨大灾难,使朝鲜成为清朝的属国,加重了朝鲜经济的负担,加速了朝鲜王朝的衰落。





高小炮


丙子虏乱,又称丙子之役,指的是1636年至1637年之间清军入侵朝鲜的事件。这是后金第二次入侵朝鲜,在韩国史书中又被称为丙子胡乱(병자호란)。丙子胡乱又与之前发生的丁卯胡乱统称为丙丁虏乱(병정노란)。此后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接受清朝的册封, 朝鲜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朝鲜使用的年号由明朝年号改为清朝年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