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航天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发射任务?

崔砚泽


2020年还是一个航天发射大年,比较重磅有“嫦娥五号”,可能有空间站相关发射,加上北斗组网卫星的继续发射、高分工程卫星的发射,全年可能仍有突破40次的发射任务。

去年年底我国成功试发射了长征五号,作为我国最强的载运火箭,试验成功意义巨大,我国接下来要进行的多个航天任务都要用到长征五号。首先是“嫦娥五号”,嫦娥五号的目的是着陆于月球,然后取样返回,因为步骤复杂,所以需要有在轨、登陆、巡视、采样、发射等多个部分构成,巡视和采样部分负责在月球取样,然后在月球发射,和在轨部分对接,然后返回地球,其总体积比较大,长征五号的运载能力才够用;然后是空间站核心舱试验舱的发射,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而这么个大家伙也需要长征五号作为运载火箭,可能在2020年发射,当然也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调整航天计划,稍微往后推半年一年也是有可能的。

除了这两个重头戏,还包括北斗组网卫星的发射,我国北斗的发射多是一箭两星,从2017年开始进入了较高密度的发射,目前已经组网运行,今年可能再经历几次发射,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就完成了;北斗之外还有高分工程,实现了亚米级高空间分辨率与高时间分辨率的有机结合,使对地观测更加清晰高效,可以应用于测绘、采矿等领域,2020年也将有高分卫星的发射,继续组网建设全球观测系统;然后继续有一些气象等领域的专用为卫星发射,以提高我国的气象采集能力,以便更精确地预报天气,甚至天气的短临预报(预测数分钟之后的天气变化),对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然后还有长征七号、四号等运载火箭的试发射试验。

总的来说,2020年我国的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可能仍是世界之首,大约在40次左右,在航天这一高科技领域,我国能够做到更多,未来可能还要进行更多的国际合作,为第三世界等国家提供较为便宜的发射服务,也可能有和国外共同设计进行的航天探索,其实在嫦娥四号上就搭载着几种国外研发的科学仪器。


来看世界呀


2020年中国航天的“超级模式”

2020年,我国将有多个重要航天项目执行。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它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设计各类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和应用。尤其是载人航天是航天科技的最前沿。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尚不足百年,在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并发射成功之后,中国航天领域迈上一个新台阶,在1999年发射并回收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航天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202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关键年,那么这一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要航天事件呢?让我们一起往下看。

  • 嫦娥五号任务

择机实施的嫦娥五号任务已经准备就绪,它将实现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最关键一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月球风暴洋西北部地区着陆,以无人方式在月球表面完成样本采集,之后再将样本带回地球。

图为嫦娥四号

  • 首次火星探测

除了嫦娥五号任务,今年我国即将执行的另一个重要航天工程是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按照规划,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一次完成“绕、落、巡”三个任务。

按照我国的计划,在火星探测器达到环绕火星的轨道后,首先会进行两次减速,最终以软着陆的形式降落在火星表面。在此之前,国家航天局已经公布了火星探测器的悬停避障试验内容。而降落的这7~8分钟时间,对于整个任务来说十分关键。

图为美国好奇号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飞行任务


除了火星任务,今年我国还计划开展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飞行任务。据了解,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神舟系列飞船,新一代的载人飞船将采用两舱的构型,体形将更大。

图为神舟七号

新一代载人飞船将具备返回舱与服务舱,能适应载人和载货等多种任务,满足中国近地空间站运营任务,是高安全、可重复使用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今年将进行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全尺寸状态在轨飞行试验,将验证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关键技术。

  • 北斗系统收官

北斗三号系统是面向全球提供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发射了28颗卫星,今年上半年,我国还将继续发射2颗卫星,届时将完成整个三期工程的全部组网工作。北斗三期工程建成后,会根据后续的需求加入新的卫星,使整个导航系统的性能进一步提升。计划在2035年,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设完善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2020年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见证中国一步步走向强大,更多资讯可以关注国家航天局。


卡夫卡的精神世界


新华社海南文昌3月16日电 16日21时34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后续将组织专家对故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