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醒系列003:甄士隱悟道絕塵去,賈雨村衣錦還鄉來

“紅樓夢醒系列”是作者再讀《紅樓夢》時,分享的閱讀體會,立足文本,從社會學、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各個角度切入,公諸同好者一起品評,力求為青年人做導讀。本文是該系列第三篇,講述了賈雨村如何趕考,甄士隱一家如何榮衰的故事……

話說到了中秋佳節,甄士隱素來是很看重賈雨村的,家宴過後便又在書房準備了一席,親自去到廟裡邀請賈雨村。恰好聽到了賈雨村對月興嘆,自言自語,說了些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夙願。酒過三巡,兩人也越聊越起勁。賈雨村道出了捉襟見肘、盤纏無措的困境,甄士隱自然慷慨解囊送了賈雨村五十兩白銀和兩套冬衣。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得出古人謙謙君子為人處世的周到。甄士隱一早看出賈雨村的才幹過人,“必非久困之人,每每有意幫助賙濟他,只是沒什麼機會”。在常人看來,借錢需要找時機,送錢何須什麼機會。但在甄士隱看來,貿然主動提出贈予銀兩盤纏,會冒犯了別人,時時刻刻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總要在贈予和施捨之間做好平衡,哪怕自己是做好事,也想著要照顧他人的尊嚴。

在當今的社會新聞裡,我們還是能常常看到捐資助學的新聞。有時那一幅幅捐款人和受助人的合影,多多少少有作秀的意味。更遑論,照片裡受資助人還只是一個孩子。他確實貧窮需要資助,可是他需要的是這樣大張旗鼓的資助嗎?拍照、登報,這樣是否越過了贈予的天平有了施捨的影子?如果錯將贈予弄成了施捨,又有誰可以及時撫慰他內心的不安……

我想,甄士隱老先生是智慧的,他明白一個人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也是內心最脆弱的時候,那些看似無用的面子,才是最需要呵護的。丟掉了尊嚴,才是真的丟了做人的根基。窮且益堅,堅挺的不是軀幹,而是堅毅的獨立人格,也唯有如此方能不墜青雲之志!

紅樓夢醒系列003:甄士隱悟道絕塵去,賈雨村衣錦還鄉來

87版《紅樓夢》劇照


那晚兩人直到過了三鼓才散去,也就是午夜十二點左右。甄士隱日上三竿醒來,想著要寫兩封信給京城的好友照顧一下賈雨村,誰知賈雨村留了口信,半夜三點就出發京都了。

不少的學者解讀這一段時候,把賈雨村的迫不及待解讀為急功近利,認為是一種極大的諷刺,顯露了賈雨村的小人嘴臉。但我認為,這一段恰恰表現出了賈雨村急切上進的心情,誰忍心苛責這樣一個努力抓住改變命運機會的年輕人呢?我想起蒙曼教授在百家講壇《武則天》裡關於機會的一段論述,她認為人面對機會的反應是有層次的,第一個層次是“凡人”,常常是機會到了抓不住,任由機會悄悄溜走;第二個層次是“強人”,只要機會來了,就一定能抓住它,進而走向成功;第三個層次也是最高境界,叫“超人”,超人不是等待機會,而是創造機會。很顯然,賈雨村屬於機會來了緊緊抓住機會的人。我們捫心自問,屬於哪個層次呢?

紅樓夢醒系列003:甄士隱悟道絕塵去,賈雨村衣錦還鄉來

87版《紅樓夢》劇照


閒處光陰易過,一晃到了元宵節,甄士隱命家僕霍啟抱了剛剛四歲的女兒英蓮看花燈,結果人群裡走失下落不明;又接著葫蘆廟失火把甄家也燒成了一堆瓦礫;只帶了妻子與兩個丫鬟投奔岳父,又遭嫌棄,沒過幾年就貧病交加……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打頭風。人也許只有在逆境,才能更客觀的審視人生,有所體悟。有一天,甄士隱拄了柺棍勉強到街上散心,就又遇到了瘸道士,一樣的瘋瘋癲癲,嘴裡唱著一首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甄士隱暮年之人經歷這一連串打擊,一生恬淡,倒也有些慧根的,隨即就把道人的這首《好了歌》做了新的註解: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粱,綠紗今又在蓬窗上。說甚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好了歌》朗朗上口,通篇大白話,卻又寓意深遠,甄士隱的註解就像是舉了具體的例子。“天下事無好而不了者”,無論是功名、金銀、嬌妻,還是兒孫,都抵不過自己的生命本身的意義。

初讀《好了歌》只覺得很有道理,但是並沒有能實際指導自己的行為。馬克思的人性觀認為“人有兩種屬性,一是人的自然屬性,二是人的社會屬性。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在於人的社會勞動,人與人的本質區別在於社會關係。”只要還有社會關係存在,就很難徹底隔絕功名利祿、人情世故。

甄士隱聽了《好了歌》是大徹大悟,也不回家就直接跟著瘋道士走了!我想,青年人讀到這一段肯定不能如甄士隱般徹悟,但至少可以修煉自己放下“執念”,更多地關注自己的生命本身。功名利祿可以有,人情世故也不能少,但是可以試著放平心態,不至於鑽了牛角尖吧。

紅樓夢醒系列003:甄士隱悟道絕塵去,賈雨村衣錦還鄉來

書法作品《好了歌》作者佚名


話說有一天,甄家的大丫鬟出門買線,恰遇到新的知府大人到任,一對對軍牢快手開道,忽然瞧見轎子裡烏帽猩袍的官府老爺,就是覺得這官兒面熟,但是想不起哪裡見過。到了晚上,正要休息的時候,大門突然被一陣亂拍,許多人嚷嚷著“本縣太爺的差人來傳人問話!”甄士隱的岳父聽了,摸不清頭腦,也不知道惹了什麼禍事,被嚇到目瞪口呆。

原文第一回在這裡就戛然而止啦。很顯然,《紅樓夢》是章回體小說。這種文體是源於宋元時期的“講史話本”。我們知道在古代大多數的老百姓是不識字的,他們不看書而是聽書。講書的藝人就經常會用到“看官”、“且聽下回分解”等字眼,為了能夠吸引人下回接著來聽,也經常在結尾處設置懸疑。就好比《紅樓夢》第一回結語“不知有何禍事,且聽下回分解。”

我們知道,新來的官老爺不是旁人,就是那舊日葫蘆廟寄居的窮書生——賈雨村。至此,甄士隱去了,賈雨村回來,真正的“真事隱、假語存”。《紅樓夢》的故事逐步展開,我們接著往下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